军国民体育论文-黄炎

军国民体育论文-黄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军国民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军国民体育思潮,尚武精神,民族救亡,近代体育

军国民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黄炎[1](2019)在《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国民体育思潮是指清末民初的中国,军国民体育发展被纳入教育制度、以体育训练国民,全民尚武以求抵御外侮、民族独立的体育思想潮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历史语境法,对军国民体育思潮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军国民体育思潮是当时历史潮流下中华民族内外交困境遇中的应变性选择,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却是改变中华民族体育认知和国民精神面貌、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军国民体育思潮的核心内容是尚武精神,源自于对中华民族传统尚武文化的承袭,以及对德国普鲁士精神、日本武士道及其军事体育思想的学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赴德、赴日留学生对德国和日本体育思想的引进,以及近代出版物对先进体育思想的传播都为军国民体育思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发展军国民体育于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正式被纳入学校教育宗旨,伴随着其在学制中的不断发展,从军队到民间,尚武成为清末民初时代体育思潮的主旋律。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主、科学的进一步探讨,以及西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传入,军国民体育思潮在国人对德、日军国主义行径的反思和反对之声和中国体育界对“兵操存废”的大讨论中逐渐失去了其影响力。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军国民教育被彻底废止,军国民体育思潮此后影响逐渐消弭。但是到了军阀割据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在军事训练方面的功能逐渐受到重视,军国民体育思想又演变为体育军事化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指导体育实践。军国民体育思潮改善了近代国民怯懦麻木之精神状态,对国民性的改造有着大贡献;提升了军队的士气和社会地位;推动了近代体育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军国民体育思潮还鼓励了近代中国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对女性的身心解放做出了极大贡献。军国民体育思潮中的核心理念尚武精神和对国民性格的塑造功能仍可为当今我国公民教育提供借鉴,而中国早期留学生群体积极引入、传播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精神以及实践也启发着新一代留学生努力学习与交流,为体育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律海涛[2](2018)在《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清末兴于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主要渊源于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远法德国,近采日本"成为借鉴、吸纳军国民教育的主要方式。清末洋务运动之武备教育为军国民体育的先声,历经发展,于民国初年达到巅峰,成为主流教育思潮。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发展对近代传统武术的再兴、女子体育推展以及国民性改造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金光辉,金明星,王献英[3](2016)在《从清末民初的教育纲领审视军国民体育的本质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开创新学制设立"体操"科,民初的《学校系统令》基本延续了晚清学制,从这两份重要的教育纲领可看出当时鲜明的军国民体育特色,"体操"科其实就是"军训"科,体育与军事的结缘不仅与时局的危急有直接关联,而且对我国学校体育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半月)》期刊2016年05期)

李胜领,梁爽[4](2015)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军国民体育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国内不同阶级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引入了军国民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中,形成了当时以兵操教学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军国民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是人们对军国民体育的理解、认识和提倡。军国民体育本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就是以军人为标准,对国民实行军事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和训练。军国民教育思潮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历(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期刊2015-11-05)

李社旺,刘丹婷[5](2014)在《军国民体育的历史必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军国民体育思想产生的古代历史背景及近代社会主流思潮的分析,认为,民国初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发展受到社会背景、体育实用特征及早期西方体育传播路线叁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这不仅使我们对近代体育在中国引进、传播、发展的脉络和一般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体育的本质有更准确的界定。(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4年05期)

吴洁[6](2013)在《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蔡锷,字松坡,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立下汗马功劳。蔡锷的戎马生涯,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军国民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军国民体育思想是其军国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13期)

陈洁[7](2010)在《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军国民体育思想从属于军国主义教育形式,它服务并完全服从于国家或战争的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军事技能的社会公民,因而在现实中突出地表现出工具性和军事性。与之相对,源于欧美国家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自由发展,并具有与军国民体育思想相对立的教育目的、内容、实施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本文来源于《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远乐,张子沙,喻丹[8](2009)在《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蔡锷是辛亥革命时期着名的爱国将领。他的一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倡导军国民教育,推行军国民体育,其军国民体育思想产生主要源于时代呼唤、文化教育陶冶与师友引导。他的以救国为根本目标、尚武为内在精神、军事为教育内容、强民为基本途径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为近代中国军队建设及国民体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喻丹[9](2009)在《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蔡锷是辛亥革命时期着名的爱国将领。他的一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推翻封建帝制与实现民主共和立下丰功伟绩。他倡导军国民教育,推行军国民体育,为近代中国军队建设及国民体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以蔡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蔡锷的体育言论及实践进行全面发掘与客观评述,并追寻其深层成因,旨在进一步完善当下蔡锷思想的研究,了解中国近代湖湘知识分子的体育认知状况。全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蔡锷的生平以及后人对其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作为下文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为“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成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追根溯源,可知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产生主要源于时代呼唤、文化濡染、教育陶冶、师友引导。第叁部分为“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概貌”,对蔡锷军国民体育言行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救国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救国论;以尚武为内在精神的尚武为先论;以军事为教育内容的军事体育论;以强民为基本途径的体育强民论。第四部分为“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评述”,根据历史史料客观分析了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历史作用,其历史作用主要为培养革命中坚促进军队近代化;宣传‘尚武乐军’改良社会风气;推行国民体育、促进教育发展;实践尚武尚力、弘扬爱国精神;倡导西方体育发展近代体育。在此基础上对其军国民体育思想内容的“体育本质有所偏离、体育目的的导向政治、体育功能较为狭窄、体育手段实施单调”等局限性作了客观评述。(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4-10)

庞念亮[10](2008)在《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国民体育思潮是指在20世纪初拒俄运动中,以宣传军国民主义的尚武精神,提倡以体育训练国民,全民皆兵,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思想潮流。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经历了发展——高涨——低落——转型——复兴的演进过程。它以提倡尚武精神为核心,以实施体育训练和军事教育为手段,鼓吹全民皆兵。我国军国民体育思潮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首先,近代爱国人士对于西方尚武精神的引介、对日本尚武精神的吸纳和传统中国文化中尚武精神的发掘,构成了军国民体育思潮的思想渊源;,其次,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形势下掀起的前赴后继的救亡运动,构成了军国民体育思潮形成的社会基础;第叁,清政府救亡图存的改革实践也促进了军国民体育思潮的形成。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潮完全不同于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它是在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的启迪下,为保国保种作出的文化选择,因此与民族主义思潮互为表里;在军国民体育思潮影响下的近代体育,呈现出工具化趋向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社会风气和民族心理结构的转变;促进中国革命事业发展,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军国民体育思潮对近代中国体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它推动近代国民体育运动的普及;第二,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第叁,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第四,影响了国人对体育的基本认识和目标选择……研究进一步分析讨论认为,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对于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和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近代军民体育思潮的烙印。(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8-02-26)

军国民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始于清末兴于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主要渊源于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远法德国,近采日本"成为借鉴、吸纳军国民教育的主要方式。清末洋务运动之武备教育为军国民体育的先声,历经发展,于民国初年达到巅峰,成为主流教育思潮。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发展对近代传统武术的再兴、女子体育推展以及国民性改造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军国民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金光辉,金明星,王献英.从清末民初的教育纲领审视军国民体育的本质及影响[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

[4].李胜领,梁爽.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军国民体育思想发展历程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2015

[5].李社旺,刘丹婷.军国民体育的历史必然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

[6].吴洁.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J].兰台世界.2013

[7].陈洁.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

[8].李远乐,张子沙,喻丹.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9].喻丹.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D].湖南大学.2009

[10].庞念亮.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标签:;  ;  ;  ;  

军国民体育论文-黄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