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庸俗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联剧变解体,俄国民粹主义,“超阶段”论,庸俗社会学
庸俗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马龙闪[1](2013)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超阶段”论和庸俗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是斯大林体制中最基础的因素,是决定该体制其他诸多因素的因素。经斯大林解释、加工和过滤的马列主义,有许许多多是变了味的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理论:一是社会主义的"超阶段"论,一是庸俗社会学理论。前者是俄国民粹主义最核心的理论,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传播中被庸俗论者歪曲的产物。这两种理论和思潮有着共同的社会阶级基础,二者汇流一起,牢固结合,形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极左政治思潮,它们滥用马克思主义词句,以革命的面貌出现,不易被人识破;它们以极大的破坏力,从根本上冲击着苏联的革命和建设,造成极端严重后果,最后导致苏联剧变、苏共瓦解。(本文来源于《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吴元迈[2](2012)在《一个并非过去年代的故事——弗里契与文艺学中的庸俗社会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弗里契和他同我国文艺理论的关系、苏联庸俗社会学盛行之历史背景、弗里契与普列汉诺夫、《西欧文学史纲》:庸俗社会学之批评实践、《艺术社会学》:庸俗社会学之理论集大成等五个部分的论述,认为弗里契等理论家把文艺与经济、阶级和科技之间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联系,加以直线化和绝对化,并以这种简单化的公式来剪裁各种文艺现象,以致最终走向庸俗社会学之途。这一现象并非一个过去年代的故事,并未销声敛迹,如今依然有着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2年01期)
赵倩倩[3](2012)在《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中的不谐和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着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史学家,胡秋原(1910-2004)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早期他以“自由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思想的研究,对弗理契等苏联文艺理论家作品的译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叁十年代与左翼文艺家进行的关于“第叁种人”的论战,则体现了胡秋原对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所持的不同于左翼文学的“文艺自由”主张;新中国建国后胡秋原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成为“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为国家的完整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的批判为重点展开立论,从胡秋原的批判与庸俗社会学文论在中国的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批判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文章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庸俗社会学思想的根源与由来,对庸俗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探究中国的庸俗社会学思想渊源,从古代文艺思想到近代思想启蒙再到“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兴起,中国由来已久的文艺思想的庸俗化倾向为庸俗社会学文论的吸纳与滋生提供了温床。文章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胡秋原对苏联文艺理论家、庸俗社会学代表人物弗理契的着作《文艺社会学》的研究与批判。胡秋原的批判主要以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的“中介论”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弗理契着作中的庸俗化思想进行了辩证的批判。文章第叁部分从两个角度论述了二十世纪叁十年代胡秋原分别对左翼文艺理论家和国民党民族文艺论者文艺思想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的批判。其中他与左翼文艺家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对当时的文艺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探讨了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批判的艺术价值。一方面,此部分从叁十年代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文艺的审美功能等角度论证了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批判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从胡秋原的批判中指出其理论的思想局限性,并对其加以分析。文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部分以新中国建国以后的文艺思想方针和对“文革”极端文艺思想的反思为切入点,揭示了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批判的现代启示。胡秋原对庸俗社会学文论的批判,虽然存在看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对文艺思想的庸俗化、功利化倾向起到了匡正作用,我们应对此予以客观的肯定。(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1)
王志耕[4](2010)在《马克思主义与庸俗社会学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世纪开始,俄国文论界出现了以哲学反映论来阐释文学艺术的理论倾向,经俄国特定现实土壤的催发,产生了庸俗社会学文艺批评理论。检索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在批判的层面上,也正是要揭示其他社会文化现象及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渗透,而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利益权力的作用对艺术的影响。并且从经济之维进行艺术批判也是一种有效的阐释立场,尽管经济的发展程度不能决定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但放弃这一维度就等于放弃对艺术的更丰富的阐释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庸俗社会学理论构成了文学艺术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10年01期)
马龙闪[5](2010)在《苏联为什么进行庸俗社会学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庸俗社会学是扭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潮之一。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庸俗社会学批判,是深入贯彻1925年俄共(布)文艺政策决议、捍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斗争。重温这一理论争论,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准确领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对观察、分析并正确认识当前现实的思想理论斗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马龙闪[6](2009)在《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否定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的理论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庸俗社会学观点是由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简单化和公式化,从而对有关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现象,以阶级制约性原理作出的一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解释。庸俗社会学也是扭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潮之一,它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庸俗社会学批判,是深入贯彻1925年俄共(布)文艺政策决议、捍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斗争。但这一斗争因受到干扰而具有不彻底性,影响了理论是非的厘清,因而长期以来不仅给苏联国内,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09年10期)
马龙闪[7](2009)在《关于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对批判发起人和发生时间的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像20年代大多反对"左"的文化倾向斗争一样,是苏联进行过的值得肯定的、有成效的思想文化斗争之一。这次批判的倡导者及发生时间长期未有定论。事实上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负责文化教育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员、着名的权威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在1928年1月在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代表会议上及同年5月的"瓦普"代表大会上,倡导并发起了对彼列维尔泽夫庸俗社会学的批判。这一事实,也同历史的逻辑,与当时的整个政治情势,与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完全相符。(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7期)
江马益[8](2006)在《论文艺学的庸俗社会学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学中,庸俗社会学的发生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庸俗社会学思想直接来自误解和歪曲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理论阐释的失误;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庸俗社会学的激烈批判,并在批判中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走向完善。在本质上,庸俗社会学不仅不等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而且也不简单地等同于文艺社会学。同时还必须强调,庸俗社会学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痼疾。(本文来源于《广西党史》期刊2006年11期)
江马益[9](2006)在《庸俗社会学困扰中国文坛的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庸俗社会学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一直长期困扰着中国文坛。笔者从庸俗社会学理论的中国化、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的核心理念、抵制和批判庸俗社会学的效果等角度,对庸俗社会学长期困扰中国文坛的原因进行探讨,旨在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提供思想和理论资源。(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6年07期)
杨晖[10](2005)在《庸俗社会学批评误读一例——重评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剧作《黑暗的势力》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认为,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即剧中所指的“黑暗势力”对宗法制农村侵蚀的俄国“改革”后的现实。其实,该剧是一部道德剧,是反映托氏道德观和宗教理想的道德剧。托尔斯泰在这里给人们上的“生活的一课”,不是引导宗法农民去抗拒资本主义,而是劝戒人们警惕贪欲的诱惑,不要充当那被“网住爪子”的鸟儿。作家从道德角度向人类良知发出的呼唤,对腐朽落后的社会戕害人心表现出极大的义愤。(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5年06期)
庸俗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弗里契和他同我国文艺理论的关系、苏联庸俗社会学盛行之历史背景、弗里契与普列汉诺夫、《西欧文学史纲》:庸俗社会学之批评实践、《艺术社会学》:庸俗社会学之理论集大成等五个部分的论述,认为弗里契等理论家把文艺与经济、阶级和科技之间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联系,加以直线化和绝对化,并以这种简单化的公式来剪裁各种文艺现象,以致最终走向庸俗社会学之途。这一现象并非一个过去年代的故事,并未销声敛迹,如今依然有着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庸俗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龙闪.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超阶段”论和庸俗社会学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
[2].吴元迈.一个并非过去年代的故事——弗里契与文艺学中的庸俗社会学问题[J].中文学术前沿.2012
[3].赵倩倩.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中的不谐和音[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王志耕.马克思主义与庸俗社会学的对话[J].文化与诗学.2010
[5].马龙闪.苏联为什么进行庸俗社会学的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2010
[6].马龙闪.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否定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的理论根源[J].探索与争鸣.2009
[7].马龙闪.关于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对批判发起人和发生时间的考释[J].山东社会科学.2009
[8].江马益.论文艺学的庸俗社会学发生[J].广西党史.2006
[9].江马益.庸俗社会学困扰中国文坛的原因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10].杨晖.庸俗社会学批评误读一例——重评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J].北方论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