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

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02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从辨证思路、基本原则、分型证治、预防调护等方面介绍张素芳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汗证的经验,全面阐释了“辨病性与辨病位并重”、“补虚泄实调和营卫”、“不可见汗止汗”的指导思想,详述了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益气养阴、清热泄胃的推拿方法。

【关键词】汗证;小儿推拿;临床经验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小儿汗证的治疗,张素芳教授强调要有清晰的辨证思路,以补虚泄实、调和营卫、标本兼治为基本原则。另外,汗出可见于许多小儿急慢性疾病中,不可只是见汗止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以下从辨证思路、基本原则、分型证治、预防调护等方面详细论述张老的学术经验。

1、辨证思路

张素芳教授认为小儿汗证要重视辨病性与病位。其辨证分三个层面:首先辨生理性出汗与病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多于入睡时有微汗出,尤其头额部汗出较多。而病理性出汗,则是指在正常环境中,小儿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的症状。

其次辨自汗与盗汗。自汗是指白天在无疲劳、药物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时时汗出,活动后加重的症状。盗汗则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盗汗常兼潮热、肌肉消瘦、手足心热、舌红而绛干、脉细数等症状。

三辨出汗部位。汗出比较集中的部位往往与疾病的发病部位相关,因此要详加辨别。半身出汗以上半身出汗多见,在小儿多属营卫失调、气血不和所致,但部分脑瘫或偏瘫的患儿也会出现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面赤且头汗蒸蒸而出,多为胃中积滞化热熏蒸;面白而头汗湿冷,为阳气虚弱;心胸部位出汗多为心气虚,或心血不足,胃热炽盛者亦可见当胸汗出,但多与头汗并见。

2、治疗原则

2.1、补虚泄实,调和营卫

小儿气血未充,腠理未固,易患汗证。故而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虚为主,依据李中梓“肺虚者益其皮毛,心虚者益其血脉,肾虚者助其封藏,脾虚者则壮其中气,肝虚禁其疏泄。”的主张[1],注重补益五脏。但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因此由邪郁肌表、食郁化热、瘀血阻滞、痰浊内阻、里热蕴蒸所致的汗证亦不少见。所以治疗汗证时也须注重泄其邪实。

2.2、不可见汗止汗

小儿异常汗出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病中,因此不可一味见汗止汗,还需要积极寻找原发疾病,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3、分型证治

依据小儿汗证病机,将本病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亏虚、湿热迫蒸四型,分别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益气养阴、清热泄胃为治法,施以推拿治疗。

3.1、肺卫不固型

该型常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出汗为主,常见于平时体弱易患外感的小儿。

小儿推拿处方:分手阴阳、补脾经、清补肺经、按揉风门、肺俞、揉肾顶、按肩井为主,揉外劳宫、黄蜂入洞为辅。

方义:分手阴阳为首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且多分阳池;再补脾经,清补肺经、按揉风门、肺俞以补养气血,从根本上予以治疗;揉肾顶以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并按揉肩井,调和气血,所谓“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通气血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2]待面色转好后,尚可加揉外劳宫、黄蜂入洞等,巩固卫阳,预防感冒,提高身体素质,使之不易复发。

3.2、营卫不和型

本型亦多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但汗出遍身而不温,恶寒畏风,鼻塞流涕,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小儿推拿处方:分手阴阳、补脾经、清板门、清肺经、按揉风门、肺俞、心俞、按肩井为主,按揉脾俞、胃俞、摩中脘为辅。

方义:治疗上先分手阴阳,且重分阳池,并重用太阴太阳,补脾经、清板门以振奋脾阳;四大手法以疏风解表;按揉风门、肺俞、脾俞、胃俞、心俞、摩中脘,从而健脾补肺益肾,调节周身气血;最后以按肩井收尾。

3.3、气阴亏虚型

本型以盗汗为主,常伴自汗,且兼见形体消瘦,神萎不振,心烦少寐,或伴低热,口感,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红,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多见于气阴耗损,或素体气阴两虚者。

小儿推拿处方:分手阴阳、补脾经、补肾经、揉二马、揉涌泉、揉肾顶为主,运八卦、水底捞明月、按揉肺俞、心俞、厥阴俞、肾俞为辅。

方义:分手阴阳时要轻分阳池,补脾经、补肾经、揉二马、揉涌泉以滋阴益气;揉肾顶以固表止汗,收敛元气;水底捞明月以清热;运八卦亦可清热并平衡阴阳;继而按揉肺俞、心俞、厥阴俞、肾俞。

3.4、湿热迫蒸型

此证型常出汗过多,头额、心胸尤甚,动则亦甚,汗出肤热,汗溱色黄,口臭纳呆,口渴不欲饮,大便秘或泻,其味臭秽,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实证,主要是食滞化热,脾胃湿热蕴积,蒸迫津液外泄所致。

小儿推拿处方:分手阴阳、清胃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为主,运内八卦、掐心经、掐四横纹、摩中脘、按揉脾俞、肾俞为辅。

方义:分手阴阳平衡阴阳,清胃经以泄胃清热,泄胃中之火;清大肠以助清阳明之实;推下七节骨导滞除积而除烦;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行滞消食;掐心经亦可清热退心火;掐四横纹可退热除烦;摩中脘、按揉脾俞、肾俞调畅气血。

4、预防与调护

小儿汗证的发生,不但与先天因素有关,更与平素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因此要注重日常生活调护,防止汗证发生、减缓出汗症状和预防汗出后感受外邪。

5、结语

小儿汗证耗气伤津,易引发各种外感疾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但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虚实、寒热、营卫气血、脏腑失调,因此辨证治疗尤为困难,是儿科常见的疑难病。张素芳教授积五十余年临床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汗证小儿推拿诊疗方案。循其路径,可明确诊断,立法处方,临床疗效显著,加上完善的预防调护,全面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对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有很大助益。

【参考文献】

[1]李中梓.医宗必读[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

[2]张素芳.孙重三小儿推拿[M].青岛出版社,2014:125-131.

标签:;  ;  ;  

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