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浊微污染水论文-王頔

低浊微污染水论文-王頔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浊微污染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次氯酸钠,混凝,低温低浊,正交试验

低浊微污染水论文文献综述

王頔[1](2018)在《次氯酸钠氧化与混凝法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库水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次氯酸钠氧化和混凝法对水库原水和氨氮超标水在低温低浊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法。对水库原水,当p H值为7时,两种方法的最佳条件分别为氧化10 min、20 mg/L次氯酸钠和絮凝15 min、10 mg/L PAC、1.5mg/L PAM,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和28%、UV254为15%和43%。对氨氮超标水,当p H值为7时,两种方法的最佳条件分别为氧化15 min、20 mg/L次氯酸钠和絮凝20 min、20 mg/L PAC、1.5 mg/L PAM,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和19%、CODMn为35%和27%、UV254为5%和22%。(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涂家勇[2](2016)在《水厂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和水库水是典型的低浊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由于颗粒物浓度低、颗粒尺寸小和碰撞和聚集效率低,从而导致混凝处理效果差。近年来,污泥回流工艺广泛用于生产实践,该工艺不仅可以减少净水厂生产废水的排放,并且可以减少药剂的投加量,从而减少污泥量,降低污泥处置费用。因此,污泥回流工艺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氯化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对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粉末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聚合氯化铝的助凝效果。结果表明:在高投加量下,氯化铁、聚合硫酸铁混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氯化铝。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而聚丙烯酰胺(PAM)对浊度的去除更为有效。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铁盐混凝剂的回流效果。并通过考察浊度、有机物、污泥回流比、回流位置对于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并对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以电中和为主要混凝机理的PAC20(高Alb含量),在污泥回流后,出水浊度升高,由于PFS和Fe Cl3有较强的吸附架桥能力,使得出水浊度降低,聚合氯化铝中的Alc有利于改善污泥回流效果,污泥回流工艺不能提高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总溶解性残余铝含量与混凝过程中Ala的含量有直接的关联并且污泥回流并没有造成残余铝的富集。当污泥回流位置在混凝剂投加之前时,其混凝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回流位置,当污泥回流倍数为0.5时,出水浊度最低,随着回流倍数的增加会导致出水浊度的升高甚至比未回流时出水浊度还高。通过图像在线采集系统对絮体进行实时观测,主要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及铝盐和铁盐污泥回流对絮体形成、破碎再絮凝的影响。研究表明:含Alb含量高的PAC20絮体的生长速度慢且形成絮体的粒径小,不利于絮体的沉降,但絮体的强度大,结构密实,水解后Alc含量高的药剂,由于分子量较大,架桥能力强,形成絮体的粒径较大,但絮体絮体强度低。污泥回流后絮体发生了破碎,其絮体结果发生了破坏,再絮凝能力下降,破碎的絮体通过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才能够使其重新聚集在一起。与常规工艺相比,污泥回流后絮体的强度降低,絮体恢复因子与混凝剂有关,絮体的恢复因子与污泥回流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28)

张剑桥,马军,袁媛,迟惠中,邹景[3](2016)在《低温低浊有机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冷地区地表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及有机微污染的水质特点,该特点成为提高此类水源水净化效能的瓶颈,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以适应。以寒冷地区有机微污染的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传统处理工艺,使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温低浊条件下,臭氧预氧化能有效去除浊度、COD_(Mn)、UV_(245)、TOC,当臭氧投加量为1.0mg/L时,系统对浊度、COD_(Mn)、UV_(254)及TOC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7.76%、50.53%、67.92%及53.25%。(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5期)

盛雅琼[4](2015)在《污泥回流工艺对低浊微污染水的强化处理及絮体分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部地区的地表水源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等,其中湖泊、水库为典型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具有较低的颗粒悬浮物浓度、较小的颗粒尺寸、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并含有一定的嗅和味,因此在混凝反应过程中颗粒间的碰撞和聚集效率低、混凝效果差、药剂消耗量大、污泥产量大,给常规工艺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有效处理,对低浊微污染水进行强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净水厂沉淀池污泥内的部分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具有混凝吸附作用,将其回流到混合池,不但可以增加原水中颗粒物浓度,还能起到强化混凝的效果的作用。絮凝反应过程中絮体的表面形状和内部颗粒具有高度不规则性、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因此聚集体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目前,人们对于絮体反应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对絮体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絮体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过程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分形理论为絮凝工艺的改进和絮凝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本课题探索性的研究了污泥回流工艺对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强化处理及其絮体的分形特性。本课题以低浊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采用CCD摄像系统对絮凝反应器内絮体的形态进行动态原位实时拍摄,对比了不同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简称PACl)投量下常规工艺和污泥回流工艺对浊度、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絮凝体分形维数的成长变化过程,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助凝剂、回流比(铝盐污泥投量与水处理量的比值)对污泥回流工艺的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絮体形态和结构的成长变化过程,污泥回流工艺对水质和水力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和吸附剂、预氧化及预氧化与吸附剂联合对污泥回流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其絮体形态和结构的成长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混凝剂投量下常规工艺和污泥回流工艺的对比试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污泥回流工艺可以减少混凝剂投量和污泥产量,污泥回流工艺在PACl投量为0.04 mmol·L-1时对浊度、UV254和CODMn具有较好强化混凝效果,且生成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性能好。PAM对污泥回流工艺的影响试验发现,PAM可以增强絮体的密实度,增大絮体平均粒径,提高絮体强度,改善絮凝效果。回流比对污泥回流工艺的影响试验发现,回流比为1%-4%时,污泥回流对水中浊度和有机物有强化去除效果,且絮体结构较为密实、颗粒平均尺寸大、絮体沉降性能好、絮体颗粒粒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2.不同冲击负荷下污泥回流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对絮体的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浊度为20-60NTU、天然有机物含量越低、pH为7-8、水力搅拌适宜时污泥回流工艺的强化混凝效果好,絮体密实度高、颗粒平均尺寸较大,絮体颗粒粒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3.通过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简称PAC)、沸石和磁铁矿与污泥回流3种组合工艺的对比发现,活性炭-回流污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有很好的强化去除效果,且大大增大了絮凝过程中絮体分形维和成长速率,改善了絮体沉降性能,形成的絮体颗粒粒径分布均匀集中。高锰酸钾预氧化联合粉末活性炭回流污泥组合工艺大大的强化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极大的改善了絮体形态结构特性,并加速了絮体的成长速率。4.絮体在成长过程中絮体粒径和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应絮体成长过程中结构和形态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絮凝过程中水力及水质条件变化对絮体成长特性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反应絮凝效果,但是在混凝条件和冲击负荷等在很小范围内变动时,絮体分形维数不能灵敏表现出来。(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5-06-01)

王连旺,周璠,孙涛[5](2014)在《微絮凝时间对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颗粒的絮凝过程对直接过滤的去除效率有影响,絮凝时间是控制絮粒形成大小及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直接过滤去除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效率,考察了不同絮凝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时,设置絮凝池的出水效果较优;絮凝时间大于10 min时,所形成的絮体更密实,Zeta电位趋于0,有利于悬浮颗粒吸附在滤料上,特别是对一些芳香族有机物及带双键的有机物,当絮凝时间为14 min时,去除率可达35%。(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李喜林,刘玲,周新华,何峰,狄军贞[6](2013)在《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北方冬季低温低浊微污染水,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沉淀后进行沸石吸附可有效降低水源水中3种主要污染因子: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3年03期)

谢斯[7](2013)在《滤池反冲洗水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浊度微污染水存在混凝效果差、药剂用量大、产泥量多和出水残余铝高等问题,给水厂处理工艺带来了很大影响。滤池反冲洗水含有大量铝、铁氢氧化物以及絮凝体颗粒,仍有一定的助凝功能,因而采用滤池反冲洗水回流技术处理低浊微污染水具有强化混凝的效能。本课题针对低浊微污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试验,对比了硫酸铝、叁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叁种铝盐混凝剂的水解形态以及混凝特性,考察了铝系混凝剂与高锰酸钾、水合二氧化锰联用对除污染能力的强化作用,着重研究了聚合氯化铝与滤池反冲水回流联用工艺对浊度、有机物以及残余铝的去除效果,以及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小型动态回流试验系统考察了不同的滤池反冲水回流组合工艺处理低浊度微污染水的混凝特性以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了滤池反冲水回流工艺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叁种铝盐混凝剂中聚合氯化铝的Alb含量最高,混凝效果最好;高锰酸钾和水合二氧化锰助凝均能有效去除浊度与有机物,后者的效能更佳;仅采用滤池反冲水回流无法降低原水浊度,并会导致出水COD_(Mn)含量上升,但UV254有一定去除效果;滤池反冲水回流与聚合氯化铝联用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但絮体Zeta电位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Zeta电位为-11mV时浊度去除效果最佳,Zeta电位为0mV时,浊度、COD_(Mn)、UV254、AlP和AlD均有良好处理效果;Zeta电位接近+4mV时,滤池反冲水回流可导致浊度、COD_(Mn)、AlP和AlD大幅上升,但UV254的去除率最高。不同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发现,提高原水浊度可以改善混凝效果,但效果不如同浊度下滤池反冲水回流。提高腐植酸含量会降低Zeta电位,降低沉后水的浊度,提高AlD含量。pH值对滤池反冲水回流的除污染效果有显着影响,pH值为6时沉后水DOC去除最佳,pH值为7时沉后水COD_(Mn)含量最低,pH值为8时沉后水浊度最低。对不同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与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的沉后水浊度和Alp含量最低,而水合二氧化锰-滤池反冲水回流-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的沉后水COD_(Mn)、THMs、AlD以及滤后水浊度均最低。(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才振刚[8](2013)在《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处理工艺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市集中供热配套工业水厂项目,根据原水水质报告及用水指标要求,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处理工艺的难点进行分析,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主要处理单元的选型。(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3年02期)

员建,燕维伟,温国蛟,李曼[9](2013)在《不同预氧化剂强化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由于其水质的特殊性,一直是饮用水处理中面临的难题。以天津某水厂水源水为试验水质,在前期直接过滤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高锰酸钾、臭氧为氧化剂进行预氧化以强化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预氧化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中臭氧预氧化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效果提升较大,对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均能达到57%,较单独直接过滤处理分别提高了42%和40%,比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提高了32%和19%;臭氧预氧化-直接过滤工艺更适合于对该种水质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谢斯,杨艳玲,李星,周志伟,苏兆阳[10](2013)在《滤池反冲洗水回流强化混凝低浊微污染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浊微污染配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PACl投药量来控制絮体Zeta电位,考察不同混凝特性下滤池反冲洗水(FBWW)回流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电位接近-11mV时,FBWW回流对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沉后水浊度最大去除率为63.81%,高于其他电位下FBWW回流处理效果,沉后水中残余AlP含量最低(0.271mg.L-1)。但此阶段下过高的回流(12%)会导致水中PACl的额外消耗,使原水颗粒物难以获得足够的混凝剂而脱稳,致使浊度、CODMn、AlP、AlD等上升。Zeta电位接近0mV时,FBWW对浊度、CODMn、UV254、AlP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AlD同时也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值。当回流比在9%时,沉后水CODMn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34.21%。Zeta电位接近+4mV时,FBWW回流导致浊度、CODMn、AlP、AlD大幅上升,而UV254去除率得到提高。回流比为12%时,这种趋势最为明显,UV254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60.67%。通过对砂后水与沉后水有机物残余进行研究对比,沉后水与砂后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4mV下UV254、CODMn去除率均高于其他电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低浊微污染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和水库水是典型的低浊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由于颗粒物浓度低、颗粒尺寸小和碰撞和聚集效率低,从而导致混凝处理效果差。近年来,污泥回流工艺广泛用于生产实践,该工艺不仅可以减少净水厂生产废水的排放,并且可以减少药剂的投加量,从而减少污泥量,降低污泥处置费用。因此,污泥回流工艺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氯化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对低浊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粉末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聚合氯化铝的助凝效果。结果表明:在高投加量下,氯化铁、聚合硫酸铁混凝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氯化铝。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而聚丙烯酰胺(PAM)对浊度的去除更为有效。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对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铁盐混凝剂的回流效果。并通过考察浊度、有机物、污泥回流比、回流位置对于污泥回流效果的影响,并对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以电中和为主要混凝机理的PAC20(高Alb含量),在污泥回流后,出水浊度升高,由于PFS和Fe Cl3有较强的吸附架桥能力,使得出水浊度降低,聚合氯化铝中的Alc有利于改善污泥回流效果,污泥回流工艺不能提高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总溶解性残余铝含量与混凝过程中Ala的含量有直接的关联并且污泥回流并没有造成残余铝的富集。当污泥回流位置在混凝剂投加之前时,其混凝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回流位置,当污泥回流倍数为0.5时,出水浊度最低,随着回流倍数的增加会导致出水浊度的升高甚至比未回流时出水浊度还高。通过图像在线采集系统对絮体进行实时观测,主要研究了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及铝盐和铁盐污泥回流对絮体形成、破碎再絮凝的影响。研究表明:含Alb含量高的PAC20絮体的生长速度慢且形成絮体的粒径小,不利于絮体的沉降,但絮体的强度大,结构密实,水解后Alc含量高的药剂,由于分子量较大,架桥能力强,形成絮体的粒径较大,但絮体絮体强度低。污泥回流后絮体发生了破碎,其絮体结果发生了破坏,再絮凝能力下降,破碎的絮体通过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才能够使其重新聚集在一起。与常规工艺相比,污泥回流后絮体的强度降低,絮体恢复因子与混凝剂有关,絮体的恢复因子与污泥回流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浊微污染水论文参考文献

[1].王頔.次氯酸钠氧化与混凝法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库水对比试验[J].供水技术.2018

[2].涂家勇.水厂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张剑桥,马军,袁媛,迟惠中,邹景.低温低浊有机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预氧化的效能研究[J].给水排水.2016

[4].盛雅琼.污泥回流工艺对低浊微污染水的强化处理及絮体分形特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5

[5].王连旺,周璠,孙涛.微絮凝时间对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影响研究[J].供水技术.2014

[6].李喜林,刘玲,周新华,何峰,狄军贞.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J].非金属矿.2013

[7].谢斯.滤池反冲洗水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8].才振刚.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处理工艺的选择[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9].员建,燕维伟,温国蛟,李曼.不同预氧化剂强化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3

[10].谢斯,杨艳玲,李星,周志伟,苏兆阳.滤池反冲洗水回流强化混凝低浊微污染水特性[J].化工学报.2013

标签:;  ;  ;  ;  

低浊微污染水论文-王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