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辅导员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进生,帮扶
高校辅导员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韦丽娜[1](2019)在《高校辅导员对后进生群体的帮扶策略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后进生的帮扶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后进生的培养成效将直接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学校培养效果的直接体现。对后进生应用爱心去帮助他消除心理障碍、用耐心持续开展帮扶、用发现的眼光去鼓励他成长。文章就后进生群体的帮扶问题提出了策略并辅以实证分析,为后进生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8期)
张东[2](2019)在《高校辅导员群体情绪管理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日益重视,高校辅导员群体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多重身份的角色定位也给辅导员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而近年来高校的管理层的重点依旧是放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上,而忽视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群体的情绪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密秘[3](2019)在《高校辅导员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培养模式逐渐转变成大众式基础教育模式,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其中特殊学生群体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这类学生带动思想和行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和谐社会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稳定发展,因此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01期)
胡曼鑫[4](2018)在《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特殊群体学生日常管理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所占学生群体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目前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分类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思考和探索了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37期)
吴雪蕊[5](2017)在《加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内化作用研究——以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剖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在分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及时性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内化作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5期)
陶佳玲[6](2016)在《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要求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特征也不一样。这种情况就使得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跟不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出现了各类问题。本文也从这方面入手,详细的分析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要求。(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王凤各[7](2016)在《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辅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毕业生困难群体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导致其缺乏社会资源、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机会。文中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进行分类,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其就业辅导和服务中的作用,并通过加强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观念引导、心理疏导,提高求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渠道等途径,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帮扶毕业生困难群体积极就业,就好业。(本文来源于《南方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刘东宇[8](2016)在《95后大学生群体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95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变化、网络变革等环境因素对95后的成长产生了显着影响,95后育人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涌现。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紧密跟踪95后的成长轨迹,厘清矛盾逻辑、分析特点规律、转变工作方式,拿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保障95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韩淑华[9](2016)在《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就业难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群体中每一位成员以及他们的家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高校辅导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特征和类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针对这个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以期能为他们从学校转向社会提供更多助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李志强[10](2016)在《群体资格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从群体资格视角展开研究,借鉴和运用群体资格理论中的梯度获得、仪式和宣誓、认知比较、建构、重构等内容,可以从方法论意蕴上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展开思考。通过建立行业组织,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资格证书准入机制,从入口确保群体成员质量;构建"亚群体",循序渐进提升辅导员群体认同感;进行典型宣传、风采展示,提高辅导员队伍群体的职业美誉度;运用心理认同机制,多样化发展促进辅导员群体动态平衡。(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04期)
高校辅导员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日益重视,高校辅导员群体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多重身份的角色定位也给辅导员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而近年来高校的管理层的重点依旧是放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上,而忽视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群体的情绪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辅导员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韦丽娜.高校辅导员对后进生群体的帮扶策略及实证分析[J].智库时代.2019
[2].张东.高校辅导员群体情绪管理刍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陈密秘.高校辅导员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4].胡曼鑫.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特殊群体学生日常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5].吴雪蕊.加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内化作用研究——以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为例[J].长江丛刊.2017
[6].陶佳玲.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要求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7].王凤各.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辅导[J].南方医学教育.2016
[8].刘东宇.95后大学生群体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9].韩淑华.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10].李志强.群体资格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