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锈钢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黄铜,海水淡化
不锈钢铝论文文献综述
孙灿,鞠虹,陈洁净[1](2016)在《316L不锈钢/铝黄铜/钛耦合体系的电偶腐蚀速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神经网络是由生物学神经网络发展而来的,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及专家系统等众多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1,2]。研究海水淡化蒸发器的腐蚀行为和机理,并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其腐蚀速度,用已有的腐蚀数据预测未知的腐蚀情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根据海水淡化的工况条件以及实验数据的可测量性,在模型中,将温度,Cl~-浓度和叁种金属的相对位置作为影响腐蚀因素的输入变量选,输出变量为叁种金属钛,铝黄铜和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用电流密度i表示。(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6-07-13)
夏琴香,熊盛勇,潘兴毅,方铭,陈丕立[2](2016)在《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板拉深工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拉深成形工艺的影响,以指导实际生产。方法以不锈钢/铝/不锈钢叁层复合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复合板拉深工艺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预测了复合板在拉深成形中的缺陷,研究了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压边力、拉深速度对最大减薄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正交试验对这4种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有限元模拟中,分层复合板模型比整体模型准确度高。最大减薄率随凹模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凸凹模间隙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拉深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边力的增大而增大。各成形工艺参数影响最大减薄率的主次顺序是: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模具间隙>拉深速度。结论有利于减小最大减薄率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凹模圆角半径为21 mm,模具间隙为3.2 mm,压边力为50 k N,拉深速度为10 mm/s。(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史珂轲,刘德义,任瑞铭[3](2014)在《304不锈钢/铝扩散焊接界面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04不锈钢钢板作为基材,工业纯铝板作为过渡层,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制备304不锈钢/铝/304不锈钢复合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界面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通过硬度和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结果表明,不锈钢/铝界面发生了原子互扩散,生成了多种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在原子扩散界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过渡组织.扩散层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界面显微硬度值显着增大,剪切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史珂轲[4](2014)在《304不锈钢/铝扩散焊接界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复合材料种类有很多,其中,金属基层状复合材料是当今材料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铝具有比强度高、塑形好、耐腐蚀性好、导电导热性好、轻质价廉等优点;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加工和表面光泽度等优良性能,实现铝-钢结构的复合连接,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铝和铁的理化性质差异大,这直接给铝-钢复合连接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对钢-铝的焊接界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采用304不锈钢钢板作为基材,工业纯铝板(箔)作为中间层,用真空扩散焊接方法制备304不锈钢/铝中间层/304不锈钢复合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不锈钢/铝扩散焊接界面的化学成分、界面组织、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和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值和剪切强度。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元素分布、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真空扩散焊接方法可以实现不锈钢/铝的连接。界面成分分析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界面均发生了原子互扩散现象。各元素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扩散区形成了不同浓度的过渡层。过渡层厚度随加热温度的上升和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当扩散温度为500-600℃时,不锈钢/铝扩散界面形成了Fe2Al5、Fe4Al13和Al5FeNi相;温度增加到700℃时,铝基体液化,不锈钢/铝界面依然形成了Fe2Al5、Fe4Al13和Al5FeNi相,并发现了大量的FeAl2和Al3Ni相,且复合试样的断裂属于典型的解理脆性断裂。硬度和剪切试验表明:由于元素的相互扩散,在界面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Fe-Al),所以显微硬度的最大值和剪切试验的断裂位置都出现在该界面,并且界面的剪切强度在研究温度范围内,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4-06-11)
胡辉[5](2013)在《浅析不锈钢/铝(合金)/不锈钢多层复合板的冲压成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对不锈钢/铝(合金)/不锈钢多层复合板的成型性能参数进行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冲压成型受发散退火温度以及轧制复合变形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五层复合材料的冲压成型性能比叁层的好,是一种良好的冲压成型材料。(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3年19期)
张贵锋,焦伟民,张建勋,王士元[6](2013)在《铝/钢、铝/不锈钢、铝/铜异种金属的搅拌摩擦钎焊(FSB)新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搅拌摩擦焊因针的磨损而难以适应较硬金属材料的不足,西安交大焊接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搅拌摩擦钎焊(Friction Stir Brazing:FSB)专利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制备了铝/钢、铝/铜和铝/不锈钢异种金属搭接接头,且成功制得了铝/钢和铝/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板。该技术以洁净高效的摩擦热为热源,采用无针柱状搅拌头,并预置合适钎料在大气环境下施焊。与传统炉中钎焊相比,因工具的对界面的挤压与扭转作用,具有明显的去膜优势;挤压与传统搅拌摩擦焊相比,该技术用母材的快速溶解代替较硬材料的塑性变形,通过"界面扭转、挤压+膜下潜流(钎料的加入)+加压挤出"多种机制有效去除母材表面的氧化膜,且可以避免较硬材料对针端的磨损,不产生匙孔。FSB的主要应用有:异种金属钎焊;制备双金属复合板;缺陷修复(含平面修复与立体修复)。(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3-15)
徐睦忠,来忠红,王国伟,巩春志,田修波[7](2012)在《铝离子注入不锈钢/铝钎焊接头界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铝离子注入不锈钢前处理的方法优化了不锈钢/铝钎焊接头质量,研究了钎焊参数对不锈钢/铝钎焊接头形貌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离子注入不锈钢前处理的方法可以使后期钎焊获得更好的不锈钢/铝钎焊接头及焊趾形貌;随着钎焊温度的增高、钎焊时间的延长,不锈钢/铝钎焊接头界面脆性相厚度增大。注铝不锈钢/铝钎焊接头断裂形式与界面脆性相厚度密切相关,接头脆性相厚度小于10μm时,不锈钢侧断口处Al相含量很高,接头在钎料区失效,失效形式为韧性断裂;而脆性相厚度大于10μm时,不锈钢侧断口处Fe13Al4、FeAl2等脆性铁-铝相含量很高,接头断裂在脆性相区,接头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S2期)
王强[8](2011)在《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板的性能研究与轧制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复合化是材料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关于异种金属复合机理的研究也是材料连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用不锈钢和铝两种性能差异较大的金属复合而成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叁层复合材料,不但结合了不锈钢的高强度、光亮、耐磨、耐腐蚀以及铝的比重小、易加工、价格低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铬、镍等稀缺资源,在医疗、化工、航空、民用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采用了通过轧制复合的方法制备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板,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通过拉伸试验、杯突试验测试复合板的拉伸性能以及深冲性能,分析了轧前表面处理、轧前加热温度、轧制速度以及轧后扩散退火对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复合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利用高压水雾去除不锈钢板和铝板待复合表面的尘埃等杂物,主传动钢刷辊进行打毛,再利用高压水雾喷嘴和尼龙刷辊进行清洗的表面处理方法,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中两种金属相互嵌入现象明显,同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加热温度为430℃,轧制速度为7m/min,压下量为27%时,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结合强度比较高;经过温度为400℃,保温时间为1.5h的轧后扩散退火处理的界面微观形貌中两种金属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嵌合的现象,波浪较小且不规则,没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结合比较紧密。另外,复合板在经过退火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有所下降,伸长率和杯突值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对按照最佳工艺路线试轧出的复合板及各层组元制备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相比于不锈钢层有所下降,但比纯铝层却有大幅上升;成形性能较不锈钢层和纯铝层都有所降低;在与轧制方向呈45°方向时,加工硬化程度最小,在冲压成形时更易于出现“凸耳”现象。最后运用DEFORM软件对不同压下量的轧制过程分别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证,对等效应力场、等效应变场、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分析,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压下量为27%时复合板结合界面的变形协调性最佳,结合强度也最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王国伟[9](2009)在《离子注入不锈钢/铝炉中钎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金属离子注入技术(MEVVA)在AISI201不锈钢表面制备铝层作为过渡层,在此基础上采用AlSi钎料对注铝后的不锈钢和工业纯铝(L2)进行了炉中钎焊。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钎焊连接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工业纯铝与注铝不锈钢和不锈钢连接接头的界面结构及抗剪强度的变化。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对改性层界面形态和元素的浓度-深度分布、钎料的铺展和润湿、焊缝的形貌及成分分别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实验中钢/铝钎焊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等离子注入处理参数对焊缝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钎缝微观形貌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了温度、保温时间对焊缝组织形貌和界面生长行为的影响规律。注入改性后不锈钢表面钎料的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高的注入剂量和注入电压均可以显着提高钎料润湿性。当温度T=600℃、保温时间为t=5min时,Al/Al-Si/注铝不锈钢接头的界面结构为:Al/ Al-Si/Al_(13)Fe_4/FeAl_2/不锈钢。随着铝注入剂量和注入电压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越来越薄,剪切强度随之提高。而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化合物层越来越厚,剪切强度随之降低。拉剪试验结果表明:当钎焊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5min、注入电压V=40kV、注入剂量D=9×10~(17)ions/cm~2时,注铝不锈钢/Al接头的最高剪切强度为61MPa;相同参数下的未注铝不锈钢/Al接头的最高剪切强度为29Mpa。(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董贤帮,庞玉华,张静[10](2009)在《界面处理方法对不锈钢/铝多层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刚度、比强度、耐磨性和高温性能,是一种高性能先进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其复合界面的结合机制对其性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不锈钢/铝复合板轧制界面处理的化学方法和机械处理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得出的复合界面微观形貌的观测,得出机械处理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板的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不锈钢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板拉深成形工艺的影响,以指导实际生产。方法以不锈钢/铝/不锈钢叁层复合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复合板拉深工艺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预测了复合板在拉深成形中的缺陷,研究了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压边力、拉深速度对最大减薄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正交试验对这4种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有限元模拟中,分层复合板模型比整体模型准确度高。最大减薄率随凹模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凸凹模间隙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拉深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边力的增大而增大。各成形工艺参数影响最大减薄率的主次顺序是: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模具间隙>拉深速度。结论有利于减小最大减薄率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凹模圆角半径为21 mm,模具间隙为3.2 mm,压边力为50 k N,拉深速度为10 m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锈钢铝论文参考文献
[1].孙灿,鞠虹,陈洁净.316L不锈钢/铝黄铜/钛耦合体系的电偶腐蚀速率预测[C].201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6
[2].夏琴香,熊盛勇,潘兴毅,方铭,陈丕立.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板拉深工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J].精密成形工程.2016
[3].史珂轲,刘德义,任瑞铭.304不锈钢/铝扩散焊接界面组织与性能[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
[4].史珂轲.304不锈钢/铝扩散焊接界面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
[5].胡辉.浅析不锈钢/铝(合金)/不锈钢多层复合板的冲压成型[J].科技与企业.2013
[6].张贵锋,焦伟民,张建勋,王士元.铝/钢、铝/不锈钢、铝/铜异种金属的搅拌摩擦钎焊(FSB)新技术及其应用[C].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2013
[7].徐睦忠,来忠红,王国伟,巩春志,田修波.铝离子注入不锈钢/铝钎焊接头界面结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8].王强.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板的性能研究与轧制工艺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1
[9].王国伟.离子注入不锈钢/铝炉中钎焊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0].董贤帮,庞玉华,张静.界面处理方法对不锈钢/铝多层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