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岁时节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湖湘,岁时节日,食俗
岁时节日论文文献综述
申丹[1](2019)在《浅谈湖湘地区岁时节日食俗》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时节日食俗,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是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地区既有整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1期)
薛文成,黄倩倩[2](2019)在《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以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为例,首先阐述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考量,然后分析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功能考量,最后提出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任建伟[3](2019)在《清末归化城岁时节日民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重要的民俗形式,它既具有深广的民间文化内涵,又因依附于节日而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归化城在有清一代是一座因商贸而兴起的历史文化名城,《归化城厅志》是探析归化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以《归化城厅志》关于岁时节日民俗的记载为中心,可以了解清末归化城民俗风貌,管窥节庆民俗生活形态,探析归化城岁时节日民俗特征。(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李惠[4](2019)在《浅谈北宋岁时节日旅游产品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时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北宋岁时节日数量众多。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市,应深入挖掘北宋岁时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相关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推动开封节庆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奇阳[5](2019)在《《成都通览》岁时节日民俗与图像呈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通览》一书由清人傅崇矩所写,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九月至宣统二年(1910)六月陆续刊印。傅崇矩曾创办过成都第一家民办报社,对彼时成都的大小事宜了解甚深,因此《成都通览》中所提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真实性。此书“举凡山川气候,风土人情,农工商业,饮食方言”等各项有关于当时成都的情况,是一本记录清末时期成都社会全貌的地方性书籍,也是研究清末时期成都民俗的珍贵原始材料。本课题主要研究《成都通览》中所记载关于岁时节日的民俗活动情况与民俗图像的呈现。首先,结合文献资料对《成都通览》中清末成都的岁时节日民俗活动情况进行梳理。其次,以《成都通览》对岁时节日民俗的文字描述为基础,结合绘画作品和历史照片,用创新的数码绘画方式创作出清末成都的岁时节日民俗图像。最后,将创作的民俗图像进一步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研究岁时节日的传统民俗活动与其图像的呈现,一方面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可以为成都的传统文化建设及发展提供图像资料的补充。这对于深入挖掘《成都通览》一书的内涵文化价值,弘扬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成都文化特色的文创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通过五章来论述对《成都通览》岁时节日民俗与图像的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研究《成都通览》岁时节日民俗与图像呈现的背景、目的及相关价值。第二章根据《成都通览》中记载相关岁时节日民俗内容的相关章节,分析这些内容的历史演变原因,其中的文化信仰体现,及其分类和特点。第叁章提取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及对应的民俗活动地点来分析其民俗活动的图像呈现面貌;第四章主要论述本课题对《成都通览》岁时节日民俗图像进行的创新形式呈现。第五章主要展示运用研究内容所进行的图像绘制和相关文创设计。通过以上五章对《成都通览》一书中的岁时节日民俗与其图像的呈现作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7)
王启芬[6](2019)在《黎族与土地崇拜相关的岁时节日及禁忌——基于黎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的岁时节日,是黎族土地崇拜的伴生物。黎族的岁时节日非常繁杂,且同黎族土地崇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衍生了各式各样、内容相当丰富的禁忌。这些禁忌主要来源于黎族的自然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适时生产和维护节日气氛的功能并融入黎族的节日习俗,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又有迷信和伪科学成份,具有它内在的社会历史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9年02期)
陈晶[7](2019)在《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民俗学中重俗轻物观念长期影响的波及,节日器物作为节日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物质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南宋节日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在历史转换中节日器物继承、转变与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岁时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观察节日器物在南宋时期的存续状态以及与时人之间的关系;经由对代表性的节日器物的名物考据,总结出节日器物在节日系统构建中的物态规范作用。其次,讨论节日器物是如何在两宋历史更迭过程中,以其独有的物质属性延续着历史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转变与发展。节日器物转变的内容并非局限于器物形态、制作材料等物理属性的变化,更关注于精神内核的嬗变。再次,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手工艺品种,节日器物以南宋都城临安作为中心和枢纽,与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着广泛的双向及多向区域性流动。在具体的流动过程中,通过器物实体、工艺技术、艺人叁种层次综合交流的方式,促使临安的节日器物逐渐形成了地方特征,并促进了节日器物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第四,从几个代表性岁时节日在临安城内活动的空间出发,观察节日器物在节日活动中的移动轨迹与特征,充分发挥了节日器物“见证者”“参与者”的历史作用。节日器物流动过程中形成了空间相对稳定的节日市场与相关手工艺店铺分布。在这种动态化的形成过程中,节日器物及相关手工艺在节日时间和常态化时间中对临安的城市格局起到了重要建构作用。最后,在解读城市意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节日器物对于临安城市意象构建的重要补充作用。节日器物以自己丰富的物质形态,与城市意象的五要素结合,构建出临安城市的“西湖意象”和“繁华意象”。与此同时,节日器物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精致”“实用”的器物意象,对于临安乃至现今杭州城市品格的塑造,依然起到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9-04-20)
李林荣[8](2019)在《岁时年轮里的节日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看起来似乎可以天马行空的文学,其实从不曾离开对大地山川和四季光阴的依赖。创作如此,理解、领会、欣赏创作也如此。生发想象、设譬造境,和反过来感悟品味这一切,说到底,都得靠作者和读者共有的一份从生活经验中累积而成的时空感受做支撑。在此之中,空间感(本文来源于《太原日报》期刊2019-02-20)
陈述知[9](2018)在《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实践探索——以南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常设机构,向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2007年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无形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了博物馆工作范畴之中。为顺应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变化,南京博物院在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时,将非遗馆纳入到"一院六(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8年06期)
多文忠[10](2018)在《达斡尔族岁时节日民俗》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斡尔族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其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在于周边其他民族共生共荣的岁月里,形成了与其他民族相近或相似的岁时节日,也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独色的岁时民俗节日。(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10期)
岁时节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为例,首先阐述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考量,然后分析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功能考量,最后提出了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岁时节日论文参考文献
[1].申丹.浅谈湖湘地区岁时节日食俗[J].当代旅游.2019
[2].薛文成,黄倩倩.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以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
[3].任建伟.清末归化城岁时节日民俗探析[J].兰台世界.2019
[4].李惠.浅谈北宋岁时节日旅游产品的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19
[5].李奇阳.《成都通览》岁时节日民俗与图像呈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6].王启芬.黎族与土地崇拜相关的岁时节日及禁忌——基于黎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新东方.2019
[7].陈晶.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9
[8].李林荣.岁时年轮里的节日和文学[N].太原日报.2019
[9].陈述知.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实践探索——以南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例[J].江苏地方志.2018
[10].多文忠.达斡尔族岁时节日民俗[J].理论观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