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华亭曲子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子戏,华亭曲子戏陕西眉户
华亭曲子戏论文文献综述
吕艺菲[1](2019)在《论华亭曲子戏与陕西眉户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戏曲文化,除了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以外,民间的小戏曲也随着当地独有的特色发展,像曲子戏这样流行于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汉族民间小戏,它们随着地域的变迁,在当地也有自己的名称。文章第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戏曲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从地理位置、曲牌、声腔特点、表演形式四个方面对华亭曲子戏和陕西眉户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叁部分从甘肃华亭、陕西西安的地缘关系、表演时间研究,发现很多相似之处。第四部分研究曲子戏的保护和传承,这也是很多爱好者的希望,戏曲文化汲取不同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要让曲子戏源远流长,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8期)
霍志军[2](2017)在《陇东华亭曲子戏的“地摊”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华亭曲子戏是西北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华亭曲子戏具有演出形式简便灵活、声腔特色鲜明、唱词以华亭方言为主、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等体式特点。华亭曲子戏既是陇中民间社会的节庆狂欢和情趣盎然的审美游戏,也是陇中乡土世界的道德文本。华亭曲子戏表现出以欢音为主、粗犷豪放的风格、单纯率真的情感和古朴拙野的美感,在甘肃省"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薛忠[3](2017)在《甘肃华亭曲子戏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戏曲文化是我们世代传承的戏曲文化根脉与基因,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地方戏曲作为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意义非同寻常。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9-05)
欧阳田娜[4](2017)在《春节戏声》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子戏,来源于明清俗曲,原来仅是一种曲艺演唱形式,又有着“小曲子”“地摊子”“小折子”之称。明末初期,这种小曲子渐渐向着舞台的形式和民间地摊子的形式发展开始戏曲化,人们俗称为“曲子戏”。而华亭曲子戏,就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小戏,与当地的社火有着密切的关系。自2006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关于研究华亭曲子戏的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却极为稀少,加起来不到20篇。我认为仍有很多值得探究和发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本文分了五大部分进行对华亭曲子戏阐述:第一部分:对华亭曲子戏背景进行描述,从地理环境可知传播的重要性,从地方历史可知在其分布的主要民族情况,从文化背景来进一步了解当地老百姓对于文化以及祭拜的心理基础;其次,通过不同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其“华亭曲子戏”做了一个界定,可知研究范围较浅;最后,是本文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法为主要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首先对“曲子戏”和“华亭曲子戏”的历史沿革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虽然华亭曲子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即唱即演,但是一次完整的演出流程却是每一个环节不可或缺的。对春节期间华亭曲子戏的演出按时间顺序进行节庆活动的描写。第叁部分:以华亭县上关镇水联村个案为基础,记录呈现出华亭曲子戏传统仪式活动中的整个田野纪实过程,更细节更清晰也更传统的描述演出传统的华亭曲子戏的艺术表演形式。其次,详细介绍了华亭曲子戏专供祭神的两个剧目,也是必演剧目,分别是《天官赐福》《八仙上寿》。第四部分:对于上一部分田野实践性的华亭曲子戏的艺术特点理论进行总结,分别从:剧目、曲牌、曲调、方言、唱腔、乐器、角色扮演,这几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关于华亭曲子戏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它的传承、发展、保护上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总之,华亭曲子戏是个具有原生态的,有着浓厚民间韵味的曲子戏,这是它独特的魅力,也是它永远的阳光。本文通过民族音乐学中田野调查的方法,录像、录音、田野考察、采访、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华亭曲子戏做一个更为细致的描述。用传统田野调查法记录呈现出原本的它,这也是我写作的初衷。(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6)
于雯瑞[5](2014)在《华亭曲子戏研究与保护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地方小剧种——华亭曲子戏作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追溯华亭曲子戏的渊源,探讨华亭曲子戏的艺术特色,分析华亭曲子戏的保护现状及发展过程。1.华亭曲子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北方民间俚曲是其形成的雏形,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遗留痕迹,明末清初已发展成熟,在随后的百余年间吸收融合了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独特唱腔和成熟艺术表现形式的民间传统戏剧剧种。2.通过对华亭曲子戏收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出了华亭曲子戏曲牌、曲调、唱腔、唱词、剧目等方面的艺术特色。3.通过实地调查和对一手资料的分析显示:华亭县在近几年华亭曲子戏的保护、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华亭曲子戏呈良好保护、快速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为华亭曲子戏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华亭曲子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应注意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保持原汁原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探讨、分析,力求使华亭曲子戏以真实、完整的面貌面向所有大众,将其具有的历史内涵、文学价值、民俗特色、音乐特征等各个方面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5)
陈小冬[6](2013)在《华亭曲子戏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子戏这一名词的由来至今没有定论,根据文献记载和艺人口碑资料推断,这一名词的较早出现是在上一世纪40年代中期,由当时的新文艺工作者提出后而被广泛称谓,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对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引导,许多地方演唱活动形式被文化部门和民间艺人们俗称为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是戏剧的一种,俗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遗留痕迹,唱腔属于联腔体,常用曲调100个左右,以《前月调》、《背宫》曲牌开头,《月调尾》收场。剧目短小精湛,情节简单,至今仍保持自演自乐性。近年来随着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使这一古老的民间小戏曲以得以重放光彩,2006年经县、市、省文化部门申报,被国务院命名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甘肃的民间小曲与曲子戏和华亭曲子戏的历史传承;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华亭曲子戏的曲调和剧目;第叁部分主要写了华亭曲子戏的伴奏乐器和声腔特点;第四部分主要写了华亭曲子戏的演唱特点;第五部分主要写了华亭曲子戏的源流本末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朱平[7](2011)在《“小曲子”遭遇被“同化”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腊月门,锣鼓家什敲得红,小曲社火又开始排练了。对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一度的排练既是一轮轮传承的过程,又是一次次创新的开始。在年复一年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华亭曲子戏的顽强生命力再次得到巩固,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再次得到升华。 然而(本文来源于《平凉日报》期刊2011-02-25)
李晓环[8](2009)在《华亭曲子戏的形态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亭,取皇甫山华尖山亭之意而得名,地处关山东麓,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城东接崇信县,南通陕西陇县,西邻张家川、庄浪及宁夏泾源县,北毗平凉市,为陕甘宁交汇枢纽,古代丝路要道。华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华亭曲子戏就是流传在华亭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已有百余年的流传历史。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结合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关成果的研读从现状、生存、戏班传承收入、生态环境、音乐本体等方面对华亭曲子戏作以初步调查与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表演形式、习俗,演出剧目以及渊源追溯论述华亭曲子戏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从伴奏、曲牌方面分析华亭曲子戏的音乐特征;第叁部分通过一个戏班的跟踪调查论述华亭曲子戏的传承、活动及其收入情况;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华亭曲子戏的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变迁;第五部分是针对目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所采取的措施保护方面的论述。(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李晓环[9](2009)在《论华亭曲子戏的生存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亭曲子戏是戏剧的一种,在流传地又习惯称为"小曲子"、"笑摊"、"地摊子"、等,在长期的表演发展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华亭当地有一定的演出班社及人员,形成了固定的师承关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对华亭曲子戏的现状调查以及生存、保护方面的初步阐释。(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何小龙[10](2006)在《“华亭曲子戏”荣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何小龙)平凉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地段的泾渭流域,历史上各个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产生了灿烂、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1个项目入选,包括(本文来源于《平凉日报》期刊2006-06-09)
华亭曲子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甘肃华亭曲子戏是西北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华亭曲子戏具有演出形式简便灵活、声腔特色鲜明、唱词以华亭方言为主、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等体式特点。华亭曲子戏既是陇中民间社会的节庆狂欢和情趣盎然的审美游戏,也是陇中乡土世界的道德文本。华亭曲子戏表现出以欢音为主、粗犷豪放的风格、单纯率真的情感和古朴拙野的美感,在甘肃省"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亭曲子戏论文参考文献
[1].吕艺菲.论华亭曲子戏与陕西眉户之对比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霍志军.陇东华亭曲子戏的“地摊”特色[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7
[3].薛忠.甘肃华亭曲子戏管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4].欧阳田娜.春节戏声[D].山西师范大学.2017
[5].于雯瑞.华亭曲子戏研究与保护发展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6].陈小冬.华亭曲子戏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
[7].朱平.“小曲子”遭遇被“同化”挑战[N].平凉日报.2011
[8].李晓环.华亭曲子戏的形态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9].李晓环.论华亭曲子戏的生存与保护[J].怀化学院学报.2009
[10].何小龙.“华亭曲子戏”荣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N].平凉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