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Kumar,A,Varshney,G,Singh,PK,葛苏,马向阳

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Kumar,A,Varshney,G,Singh,PK,葛苏,马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齿状突,寰枢椎,寰枢关节,寰椎侧块

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文献综述

Kumar,A,Varshney,G,Singh,PK,葛苏,马向阳[1](2018)在《创伤性寰枢椎滑脱伴移位型齿状突骨折:采用“关节重塑”技术实现后路完全复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寰枢椎脱位(atlantocaxial dislocation,AAD)是在先天性和创伤性情况下,寰枢关节常见的一种不正常关系,寰枢椎滑脱(atlantoaxial spondyloptosis,AAS)是指寰椎侧块小关节面完全移位,两个关节面之间无接触,是寰枢椎不稳定的一种罕见表现,属于最严重的寰枢椎脱位之一。由于寰枢关节面交锁,传统的后路手术方式或单纯凭借颅骨牵引均无法使寰枢椎完全复位。"关节操作"技术最初由Goel等提出,通(本文来源于《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曦明,陈庄洪,蔡贤华,黄继峰,徐峰[2](2015)在《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颈2,3椎体复位,颈前路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创伤性枢椎滑脱病人,行复位、自体髂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5-19个月,15例病人现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颈椎高度、生理弧度获得重建,活动良好,没有并发症。结论复位、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枢椎椎体前缘骨折及椎体骨块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神经者。(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4-17)

曾艳花[3](2013)在《20例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例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积极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达100%,没有出现颈痛、僵硬、麻木、无力、颈椎不稳等症状。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3年15期)

陈语,谢雁春,孟令志,郭明明,项良碧[4](2013)在《创伤性枢椎滑脱颈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变电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创伤性枢椎滑脱2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C0~4)制成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并C2,3前纵韧带切断并C2/C3椎间盘切除(DestablizedⅢ组)的创伤性枢椎滑脱模型。依次采用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C2,3组)和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C2~4组)2种术式固定。对固定后标本在0.5 N.m、1.5 N.m、2.5 N.m力矩下叁维6个自由度运动时,运用电测法进行应变电阻测定,计算2种术式固定下螺钉的拔出应力,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C2,3组在屈曲和伸展运动状态下,在不同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C2~4组(P<0.05),在左右旋转状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环境下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能相对容易出现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5](2012)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无患者术中死亡,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300mL。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全部病例颈部症状明显缓解,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X射线平片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前凸恢复,C2椎弓骨折线模糊,植骨愈合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减压充分,可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且植骨融合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2年24期)

刘胜新[6](2012)在《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17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疗效。方法:将17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患者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治疗(C2~3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8~87min,平均(78.5±9.8)min;失血量为98~157ml,平均(134.8±23.6)min;住院时间为9~13d,平均(10.5±2.4)d;术后3个月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未出现颈痛、颈椎不稳、椎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效果显着,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2年28期)

赖海燕[7](2012)在《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系统护理。结果追踪16例病人术后骨性融合率达到100%,无出现颈痛、僵硬、麻木、无力,颈椎不稳症状。结论合理有效的系统护理是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病人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赖春晖[8](2012)在《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诊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颈前路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诒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例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均行椎体复位、自体髂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min,平均失血量137ml,平均住院时间10.5d。平均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颈椎高度、生理曲度获得重建,活动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颈前路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2年10期)

刘胜新[9](2011)在《创伤性枢椎前滑脱前路手术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路复位固定用于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前路复位固定在创伤性枢椎前滑脱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前路C_2~C_3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联合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骨性愈合,手术时间及并发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复位固定用于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治疗,具有疗效显着、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1年36期)

张志辉,韩智敏[10](2011)在《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认为因外伤,多由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导致枢椎椎弓根骨折、滑脱,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r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TSA),也被称为"绞刑者骨折(hangman骨折)"。近30年来,人们对TSA的损伤机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对TSA的治疗仍没有统(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9期)

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颈2,3椎体复位,颈前路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创伤性枢椎滑脱病人,行复位、自体髂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5-19个月,15例病人现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颈椎高度、生理弧度获得重建,活动良好,没有并发症。结论复位、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枢椎椎体前缘骨折及椎体骨块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神经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参考文献

[1].Kumar,A,Varshney,G,Singh,PK,葛苏,马向阳.创伤性寰枢椎滑脱伴移位型齿状突骨折:采用“关节重塑”技术实现后路完全复位[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

[2].刘曦明,陈庄洪,蔡贤华,黄继峰,徐峰.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C].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5

[3].曾艳花.20例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

[4].陈语,谢雁春,孟令志,郭明明,项良碧.创伤性枢椎滑脱颈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变电测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3

[5].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6].刘胜新.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

[7].赖海燕.创伤性枢椎滑脱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

[8].赖春晖.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9].刘胜新.创伤性枢椎前滑脱前路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

[10].张志辉,韩智敏.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标签:;  ;  ;  ;  

创伤性枢椎滑脱论文-Kumar,A,Varshney,G,Singh,PK,葛苏,马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