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让语言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第三小学,325011)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选择。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对口语交际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从2000年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到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口语交际在素质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如何展现口语交际在课堂上应有的语言魅力呢?本文笔者将从口语交际与听说教学的差异,口语交际的认识误区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让它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关键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差异认识误区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中介手段进行交流的双方互动信息的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于2000年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规定学生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但要学会与书面打交际,更要学会怎么在口语上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识,让自己的语言能够“神采飞扬”。

一、口语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差异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从“听说教学”发展而来,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可从百年前开始追溯,这百年来小学口语交际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但从2000年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开始,其教学方面与听说教学出现了实质性的差异。

1、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首先,它是一个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课上教师和学生就在倾听和述说中推动课堂的发展。其次,从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上说,听说教学中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而学生是一个参与者,活动在教师与某一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进行,而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者,这是一个单项活动的过程。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一个组织者还是一个参与者,他设计了一个适合人人参与的话题,在情境中与甲乙丙丁等诸生互动,而甲乙丙丁等诸生也可以相互活动。

2、口语交际是一个“变身”的复合过程。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他们随时都在“变身”,从组织者到参与者,从发话者到受话者。除第1小点中所说的外,完成口语交际的学生还得结合语言、语境、情态、姿势、动作、表情等辅助变身,以助自己入情入境,表达情感,完成任务。

3、口语交际是一个考验口语能力与语境能力的临场性过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都是设有特定语境与对象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判断人、地、时等是否合乎分寸,根据反馈到的不同信息,接题、迂回、反复、迁移等各种灵活的交际策略进行应对,它考验的是一个临场变化的能力。而听说教学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是否回答的完整,合理等有关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距离较远,致使真实性失效。有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并无多大关联,学生在内容方面难有话可说,甚至无话可说。在实际之中,学生为了应付老师而寻找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了机械的读答。

误区之二:教学内容为引学生注意而片面在意它的趣味性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口语教学就自身而言是一节很难上的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共鸣在“口”,在“心”。很多老师在课上只看到了学生“口”的共鸣,而忽视了他们“心”的共鸣。而要产生“心”的共鸣就得从实用性出发让学生能有“心”而发。

误区之三:口语交际在课上往往不是全员的参与,而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发言和交流的过程往往都是那几个优等生的轮流,而占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只是在默默的倾听亦或悄悄地走神。

误区之四:教师积极地用语言打断或者参与全过程,而忽视了教学主导性的引领。在少数优等生“给面子”展示的时候,教师本着挑动气氛的目的也不自觉地侃侃而谈,把自己的辅助性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性,忽视了自己的言语主导他们的方向,而不是决定。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指导策略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8条提到: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可见,在准备一堂口语交际课时,老师是一个积极的组织者,在上一堂口语交际课时,老师又是一个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复合体。老师要做到创设、引领、调和、辅助、补充等作用,创设情境,引领方向、调和剧情,辅助发展、补充知识……除此之外,老师还必须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给与学生以信心和激情。

那么,要在这样一堂灵活多变的课堂上怎样做我们的语言才能自信的神采飞扬呢?

(一)“寻花掘柳”,教材内容的活用

花、柳是春天季节里齐放的景象就好比一节口语交际课上的人物主体和教学内容,看似并列的关系,在一方却可以挖掘的更深邃。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活用教材,那么,在这一方就需要我们的挖掘,让花柳共生精彩。

1、活用课本教材。根据学生成长的心理发展过程,纵观小学的口语交际课我们不难发现它在按照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的组成序列,依次向前发展,体现出了由低段到中段再到高段的渐进性。这也说明了我们老师在教授时所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应和这些有利而丰富的语言资料“因材施教”。

2、活用延伸教材。秦敏在《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中说:“我们不能把教科书理解为文本课程,教材应当是一种体验课程,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教材。”如果说书本教材是一种体验课程,那么在课外学生的体验将会更为丰富,所以我们更要活用课外延伸的教材,而这些延伸的教材可以是自己平时的体验,电视网络的视频、亦或课外图书的知识等。

(二)“栩栩欲升”,特定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是小学口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面之一,就在于恰当的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便促使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所以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我们不但要求逼真,更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表现出层次性,这个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上,还可以是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上。

(三)“听说相长”,互动平台的构建

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听”和“说”的双向互动,我们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构建平台。如,进行以单纯性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冲动、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在交流中逐步深入,构建层次性。如,进行以感恩、感谢或安慰为形式的口语交际,就要我们教师创设相似的情境勾起学生的回忆,在回忆中叙述和表达。其实,在“听”和“说”的互动中学生主要在说,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但又同时在听,听同学的表述,在产生共鸣或者有分歧的地方就接着说。而教师主要在听,听他们的表达与交流,在需要补充的时候才说,为学生的顺利过渡搭桥牵线。

(四)“取长补短”,积极评价的引导

应亚珍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究》中指出正确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口语交际中的评价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让学生在评价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在评价中找回自己的信心,取长补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口语教学在课堂上的展现还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认识,学生要有积极的参与心态。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口语交际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合理的展现,我们的语言就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M].浙江,2009.10

[3]秦敏在《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6期

标签:;  ;  ;  

让语言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