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帕努夫尼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帕努夫尼克,《第十交响曲》,音级集合,叁音细胞
帕努夫尼克论文文献综述
李翊菲[1](2018)在《帕努夫尼克《第十交响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热·帕努夫尼克(AndrzejPanufnik,1914-1991)是英籍波兰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华沙。帕努夫尼克的主要创作和审美理念是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使艺术性和科学性达到完美结合,而这一理念可以说是贯穿了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生涯。就此,帕努夫尼克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和声语言以及个性化的音乐结构。《第十交响曲》是作曲家应乔治·索尔蒂爵士之邀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百年庆典而作,创作于1988年,于1990年修订完成,并在同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完成首演。同时《第十交响曲》是帕努夫尼克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使用了相对独立的表达方式:圣咏主题使用了传统的多利亚调式,而和声则采用了音级集合3-5(0,1,6)作为全曲的基本音高结构形式。曲式采用几何增长式的架构方式,每一层结构的小节数均以9及9的倍数为基础。对称性是作品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在音高结构,织体形态,配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本人在查找这位作曲家以及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相关资料非常稀少,只有德州学院音乐系张国庆对帕努夫尼克交响曲作品的一篇介绍性的文章以及山东大学邵帅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12首微型作品》进行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就《第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对帕努夫尼克的生平、学习经历以及创作生涯和艺术理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以及增添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1)
刘汶琳[2](2016)在《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作品Pentasonata》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烈·帕努夫尼克是波兰现代派音乐家。提到波兰的音乐家,大家都会想到肖邦。而对于帕努夫尼克这个名字普遍比较陌生。作为一名现代派波兰音乐家,帕努夫尼克与其他现代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将传统作曲方法融入到现代作曲特点中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中交响乐占主要部分,但是结合本人专业,最终选择了作者晚期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来分析,本文仅从五种音乐语及节奏对比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20期)
邵帅[3](2009)在《帕努夫尼克《12首微型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热伊·帕努夫尼克(Andrzei Panifnik 1913—1991)是20世纪波兰音乐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在波兰民族音乐的继承上卓有成绩,而且在国际音乐的交流和波兰音乐的发扬上做出突出贡献。曾有人这样评价他“没有任何一个同时代的波兰作曲家能取代安德热伊·帕努夫尼克的重大作用,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上,更重要的则是他对波兰文化的影响。与他的许多同事们不同,他的创作最终保持了波兰特征。”帕努夫尼克以套曲形式所作的《十二首微型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套曲形式自巴洛克时期就有,而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革,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作曲家体现作曲技巧的试金石。由于套曲形式独特,往往可以寄托作曲家的情感。此部作品按照调性关系的原则创作了12首作品,体现了帕氏对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形式的复兴。这首曲子经过了1955和1964两次修改,可见作曲家对其十分重视。因此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帕努夫尼克的音乐风格和思想情感。笔者把作曲家放到立体的大背景中,从历史地理的角度了解波兰作曲家的独有特点,通过对帕努夫尼克本人及其音乐作品的研究,了解这部作品在整个人生状态中处的地位,从而更详细的把握作曲家的状态。对《十二首微型作品》的本体进行详尽细致的分析,纵向比较,横向分析,从曲式、旋律、节奏、演奏等多方面入手,争取找寻其音乐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从帕氏其他音乐作品对它的影响中入手,找出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曲家的思想感情。本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遵循客观的原则进行调查研究。2、采用理论学习,对比总结,具体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思想上以美学的把握为指导。3、在实例研究方面,进行微观中观宏观多层次细致研究。微观上以曲式为基础,对和声调性动机旋律等各方面加以研究,争取对帕努夫尼克的作品提出创新观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07)
张国庆[4](2002)在《帕努夫尼克的交响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热伊·帕努夫尼克不但是欧洲着名的作曲家 ,同时也是着名的指挥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有奏鸣曲、重奏曲、舞曲 ,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他一生创作的交响曲达十部之多 ,是音乐界屈指可数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02年04期)
田力[5](1999)在《帕努夫尼克和他的大提琴协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作曲家帕努夫尼克对广大爱乐者来说可能还较陌生。他的作品表面平淡、冷峻,而骨子里却蕴含着痛苦反思的精神能量;他的大提琴协奏曲是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最后疑问”。(本文来源于《视听技术》期刊1999年04期)
帕努夫尼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德烈·帕努夫尼克是波兰现代派音乐家。提到波兰的音乐家,大家都会想到肖邦。而对于帕努夫尼克这个名字普遍比较陌生。作为一名现代派波兰音乐家,帕努夫尼克与其他现代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将传统作曲方法融入到现代作曲特点中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中交响乐占主要部分,但是结合本人专业,最终选择了作者晚期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来分析,本文仅从五种音乐语及节奏对比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帕努夫尼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翊菲.帕努夫尼克《第十交响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8
[2].刘汶琳.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作品Pentasonata[J].北方音乐.2016
[3].邵帅.帕努夫尼克《12首微型作品》分析[D].山东大学.2009
[4].张国庆.帕努夫尼克的交响曲[J].齐鲁艺苑.2002
[5].田力.帕努夫尼克和他的大提琴协奏曲[J].视听技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