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薛东

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薛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酒,国企改革,酒店服务,国有企业

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薛东[1](2009)在《外酒:国企改革的一个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1月开业,到4月份,外酒已完成了半年上交550万元承包费的目标。”福建湖美集团董事长吴世揖近日与福建媒体座谈时透露,外酒已扭亏为赢。   福建外贸中心酒店(简称外酒)8个多月来的改革改制实践,或许可为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09-05-25)

陈宏伟,袁伦渠[2](2007)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战略退出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其次,要有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国有企业退出的范畴关键应该从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上考虑。从世界范围看,竞争领域和非竞争领域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表现出非竞争领域向竞争领域演化的趋势,即国有企业退出和非国有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企业的介入。(本文来源于《管理现代化》期刊2007年02期)

李凤发[3](2004)在《湖南国资重组开启大幕》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5月,是湖南省国资改革历史上值得记忆的月份。5月7日,湖南省委下发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5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了全省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核心就是决定湖南现有500多个省属国企大部分转制为非国有控股企(本文来源于《经理日报》期刊2004/06/22)

纪玉山[4](2004)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已被经济界广泛接受。"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我国近五年改革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十六届叁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一决定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决心。从市场竞争原则来看,企业是否退出竞争性领域,不是看它的所有制性质,而是看它的经营效率高低,能否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生存。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歧视非公有制企业,强迫它们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不合适的,那么在市场经济时期,歧视国有经济,强迫它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也是不合适的。有些人认为国有经济调整就是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这是不准确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不是全部国有经济,而是一部分在竞争中失败、被淘汰的国有经济。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来探讨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并研究和解决"退出程度"、"承接主体"和"制度支持"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04年03期)

纪玉山,李兵[5](2003)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 ,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改革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本文试图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的领域 ,探讨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的改革思路 ,将“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嫁接(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03年05期)

纪玉山,高有福[6](2002)在《对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退出的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在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应把握有利的时机,确定合理的退出程度,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加快国有经济退出的步伐。(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纪玉山[7](2002)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关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研究不断深化,十五大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现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是“退出程度”和“退出承接”问题。(本文来源于《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8-01)

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其次,要有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国有企业退出的范畴关键应该从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上考虑。从世界范围看,竞争领域和非竞争领域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表现出非竞争领域向竞争领域演化的趋势,即国有企业退出和非国有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企业的介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1].薛东.外酒:国企改革的一个样本[N].福建日报.2009

[2].陈宏伟,袁伦渠.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战略退出程度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

[3].李凤发.湖南国资重组开启大幕[N].经理日报.2004

[4].纪玉山.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理论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4

[5].纪玉山,李兵.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民营经济的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3

[6].纪玉山,高有福.对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退出的理论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

[7].纪玉山.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实证分析[C].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标签:;  ;  ;  ;  

战略竞争性领域论文-薛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