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政治动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欧直接投资,战略动因,制约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国际政治动因论文文献综述
高运胜,李之旭[1](2018)在《动因与制约:中国对欧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一直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投资与技术来源国,但2017年中国对欧投资已经接近吸收欧盟投资4倍,欧盟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目的地,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动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欧盟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计划"、"16+1"合作机制推进等原因为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带来战略机遇。但欧盟统一投资政策实施,欧盟技术、劳工与环境标准等仍会起到制约作用。论文针对性从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BIT)签订、完善"16+1"合作平台等视角提出扩大中欧投资合作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国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高刚[2](2016)在《浅析新加坡加入TPP的动因及其影响——从国际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前后,新加坡等四国提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倡议。此后十余年,新加坡成为TPP坚定的推广者,在国际上竭力推动TPP的谈判进程。新加坡的行为是基于寻求自身安全、抢占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抵消其他港口城市竞争压力等战略考量。TPP也给新加坡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影响TPP潜在效益的能否实现。(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09期)
谢晓光,吴志焜[3](2014)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动因与路径: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在新的贸易时代背景下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建立的国际背景既有应对美国企图通过TPP等新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构建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并以此遏制中国的国际背景,也是中国希望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增强全球经济话语权的驱使。其内部动因则在于推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外贸战略转型升级以及塑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路径应遵循叁点:首先要紧盯国际经济贸易新趋势,关注美国的区域战略;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完善法律法规;最后,控制风险,在行政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逐步推广,形成国家战略。(本文来源于《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4年会暨2014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期刊2014-10-31)
张树秀,唐福晨[4](2011)在《大众传媒影响国际政治的动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上看,大众传媒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都不是自然而然的进行的,背后都有一股力量在推动。那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着大众传媒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它又如何影响其发展的呢?(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郭秋梅[5](2010)在《印度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因探析——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间复合相互依赖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合作已成为主权国家追求权力、获取财富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积极参与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并积极推进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IAFTA)的建立发展,其动力源也不乏是对两者的追求与获取,但具体到印度推动IAFTA建设的根本原因,其对权力的追求更优先于对经济利益的获取。(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0年03期)
石岩[6](2009)在《围绕主权财富基金规范问题的多方博弈:过程、国际政治动因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影响力的上升,持有国与目标国之间、主权财富基金与现存国际金融体系之间的的分歧和矛盾凸显。围绕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规范问题,一场包括主权财富基投资国、目标国和国际组织的多方博弈展开。主权财富基金的政府背景和透明度问题所引发的争议推动了主权财富基金问题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政治决策及互动行为的范畴,但在更深层次上,国际政治动因是起关键作用的因变量,包括:国家利益的综合性、国家间身份的认同、国内国外双层博弈,以及国际格局变动、国际制度和秩序的调整、单元之间新的互动模式、体系条件的变化等国际体系变迁因素。其中,国际体系变迁这一进程对这场多方博弈起着根本推动作用。因此,与有关金融和经济专业的分析不同,本文主要从国际政治,特别是国际体系变迁的视角,来分析博弈背后的根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场博弈的未来发展趋向,以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乃至国际体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或反作用。(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09-06-01)
薛本辉,宁建,杨成林[7](2006)在《试论冷战后美国经济制裁的国际政治动因及其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的根本变化导致经济要素在国际社会日益凸显,因此经济制裁成为行为体获取利益的重要外交手段。在美国经济制裁政策的背后,我们将看到其隐藏的为美国霸权利益服务的国际政治目的。然而,经济制裁的缺陷也导致制裁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06年10期)
林哲,薛求知[8](2005)在《我国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概念、动因和目标分析——基于国际政治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 ,文化因素在国际秩序的重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国家文化是获取国家软权力的一种关键因素。从整合传播的概念和功能来看 ,整合传播为国家文化发挥这种作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因此 ,在本文中我们将超越一般意义上传播学的含义 ,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研究国家文化整合传播。并着重对中国国家文化整合传播的概念、动因以及目标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05年01期)
李慧颖[9](2004)在《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正处于从两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对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既要准确地把握其质,又要充分认识其量上的规定性。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客观必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国际政治动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2年前后,新加坡等四国提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倡议。此后十余年,新加坡成为TPP坚定的推广者,在国际上竭力推动TPP的谈判进程。新加坡的行为是基于寻求自身安全、抢占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抵消其他港口城市竞争压力等战略考量。TPP也给新加坡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影响TPP潜在效益的能否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政治动因论文参考文献
[1].高运胜,李之旭.动因与制约:中国对欧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法国研究.2018
[2].高刚.浅析新加坡加入TPP的动因及其影响——从国际政治经济视角分析[J].商.2016
[3].谢晓光,吴志焜.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动因与路径: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C].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4年会暨2014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2014
[4].张树秀,唐福晨.大众传媒影响国际政治的动因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5].郭秋梅.印度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因探析——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0
[6].石岩.围绕主权财富基金规范问题的多方博弈:过程、国际政治动因及影响[D].外交学院.2009
[7].薛本辉,宁建,杨成林.试论冷战后美国经济制裁的国际政治动因及其缺陷[J].科技经济市场.2006
[8].林哲,薛求知.我国国家文化整合传播:概念、动因和目标分析——基于国际政治的视角[J].国际论坛.2005
[9].李慧颖.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动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