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构成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车辆换算系数,快速聚类,宏观基本图
构成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闽,鄢小文,马莹莹,王宇俊[1](2018)在《MFD对车型构成的敏感性分析及车辆换算系数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的换算系数,现有研究较多集中于静态车辆换算系数,但静态车辆换算系数无法准确描述拥挤状态下车辆间的交互影响,未充分考虑车辆在不同交通状态下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对车辆换算系数取值的影响。为了能够适应动态交通的演化,以棋盘式路网为研究对象,利用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分析了宏观基本图曲线对大型车比例的敏感性,并针对不同的交通状态提出了相应的车辆换算系数计算方法。首先构建路网微观仿真模型,利用微观仿真试验证实了路网宏观基本图的存在;然后根据仿真数据采用分段函数拟合MFD曲线,通过改变大型车的比例设计多组仿真试验,并绘制出不同大型车比例下的MFD图形,分别从定性和定量2个层面分析宏观基本图曲线对车型比例的敏感性;最后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利用宏观基本图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交通状态的车辆换算系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路网处于非拥挤状态时,对应于MFD曲线的上升段和持续段,车辆换算系数取值仅与大型车比例有关;而当路网处于拥挤状态时,对应于MFD曲线的下降段,车辆换算系数取值不受大型车比例的影响,其仅与路网存在车辆数有关。所提方法和思想为理解车型构成对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为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白绍良,朱思其,王敏,朱爱萍[2](2017)在《抗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是减缓柱端在强地面运动下形成屈服区,改善结构性能的重要抗震措施。目前虽已见有对中国规范取值有效性的分析评价结果,但对影响其取值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程度则未见有关文章发表。本文设计了不同抗震等级的3个典型空间框架结构,通过对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的逐时点量化识别以及梁端抗弯能力超强的考察,识别出"梁端抗弯能力超强"和"节点处柱端弯矩比例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增长率"是决定ηc取值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柱轴力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变化则对ηc取值无明显影响。在完成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抗震等级ηc的合理取值作了进一步评价。(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7年05期)
朱思其[3](2017)在《抗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是减缓柱端在强地面运动下形成屈服区,改善结构性能的重要抗震措施。目前虽已见有对中国规范η_c取值有效性的分析评价结果,但对影响其取值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程度则未见有关研究成果发表。探究η_c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具有从本质上找出其形成规律的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评价抗震规范各抗震等级现有η_c取值的有效性。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总结各国规范“强柱弱梁”表达思路的异同,结合理论和现有分析结果提出了从构成因素上量化识别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的思路方法。(2)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设计了分别位于中国7度(0.10g)、7度(0.15g)、8度(0.20g)、8度(0.30g)和9度(0.40g)设防烈度分区的五个典型空间框架结构,并分析统计5个算例框架构件尺寸和截面配筋控制条件;在完成各算例框架的弹塑性建模后依次输入7条罕遇水准地面运动记录,完成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3)主要的量化工作包括:分析统计各算例框架中节点、边节点的有效梁端抗弯能力超强系数范围;用“细化分析”方法逐时点地识别各算例框架柱端弯矩比例变化值,即罕遇地震非弹性弯矩比例相对于多遇地震弹性弯矩比例的变化;(4)探讨边柱轴力变化对柱出铰影响程度,并尝试对形成该影响程度的原因作出解释。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要能达到减缓柱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的目的,其取值必须在挖掘设计可靠性基础上包括两类增大幅度,一类是罕遇地震作用形成的总体作用弯矩增幅,可等效为构件的抗弯能力超强;另一类是因节点柱弯矩比例变化导致某一柱端作用弯矩的进一步增幅。(2)各算例框架结构的罕遇水准层间位移角均不超过规范限值2%,且大部分不超过1.5%,表明我国框架结构抗震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从梁、柱出铰的角度来看,9度区框架基本实现了“强柱弱梁”目的;7度区框架柱普遍受最小配筋率控制,增大了柱的抗震抗弯能力,柱出铰率也在可接受范围内(35%以内);值得引起注意的是,8度区框架柱出铰率偏大且算例KJ3在某些地震波下形成了层侧移机构,足以说明这一设防分区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有待提升。(3)通过边柱比中柱的屈服率较明显偏小或者塑性发育程度明显偏小,以及轴力差异很大两根边柱在时程反应中的屈服时刻比较一致的现象,证明边柱轴力大幅度变化没有导致柱端形成过多塑性铰。并从叁方面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确认本论文分析η_c构成时可不考虑轴力变化。(4)梁在铰低烈度区框架结构的较高楼层的“超强”过于严重,这是与罕遇地震分析中低烈度区较高楼层不出铰的原因。本文认为对这种情况可不追求“强柱弱梁”。或者说,本文认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不能脱离罕遇水准地震,η_c的作用应该是尽可能保证柱不在此水准出铰,而不是一定严格地让每个节点处柱端抗弯能力之和大于梁端抗弯能力之和。另外,对于梁端抗弯能力超强不严重的节点,让柱端抗弯能力之和大于梁端抗弯能力之和1.2倍的做法,也可能因没有充分考虑柱端弯矩比例变化这一重要因素,从而不能避免柱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出铰。故此,对规范9度一级框架和一级框架结构规定的“实配法”持保留态度。(5)本文分析仍存在算例框架结构数量有限,未考虑结构周期等特性对罕遇地震下柱端弯矩比例与多遇地震下柱端弯矩比例变化取值的影响,以及对算例框架各柱端取同一的数值作为该烈度区框架的弯矩比例变化代表值等局限性。如有更多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积累,将会为判断这一变化的合理取值提供更全面参考。(6)在目前使用的中国设计规范中,传统观念认为各项抗震措施的具体指标应按叁级、二级、一级抗震等级的顺序逐级提高;但本文及有关文献的近期研究发现,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的合理取值问题上,若想不同抗震等级(或更准确说不同设防烈度分区)的框架达到类似的柱屈服区发生比例,上述传统思路就有可能不再适用。经本文从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分析得到的η_c近似值从7度0.10g到9度0.40g区分别为2.0、1.7、1.7、1.8、1.7。本文得出比规范取值普遍偏大的η_c建议值,是基于各烈度区框架具有良好的等抗震性能的前提,其柱端出铰率基本均可控制在15%左右。若工程上考虑可适度降低结构的性能标准,如柱出铰率控制可适度放松,则得到的η_c建议值也相应地减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一级框架识别的η_c与抗震规范规定取值接近,故可保持该取值不变;建议将二级抗震等级η_c提到与一级抗震等级相同的1.7;叁级框架主要靠柱抗震最小配筋率要求在截面设计承载力基础上提高了配筋量,这给η_c的合理取值判断增大了难度。因为若只小幅度提高η_c值,柱配筋若仍由最小配筋率控制,则η_c的这种提高将毫无作用。因此若想进一步降低柱屈服比例,η_c可能应至少提至1.6。本论文主要创新点:(1)从构成因素上提出对我国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量化的分析方法。(2)对罕遇地震下柱端弯矩分配比例进行了逐时点的识别,并统计了所有屈服时段内其与弹性弯矩比例的比值,大致给出了各烈度区典型框架这个变量的取值。(3)识别出罕遇地震动力时程反应中柱反弯点不在柱段内的情况,基本出现在顶部楼层,因为其对应的多遇地震弹性反应的反弯点已经偏离跨中较远,罕遇地震下反弯点稍有波动就会不在柱段内。(4)进一步强调了讨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不能脱离罕遇地震水准的这一思路。严格意义的“强柱弱梁”与保证柱端在罕遇水准下尽量不出铰并不完全等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黄玉虎,李媚,曲松,闫静,孙雪松[4](2015)在《北京城区PM_(2.5)不同组分构成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北京城区PM2.5不同组分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率,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使用3台PQ200采样器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采集PM2.5样品并进行质量重建,采用IMPROVE方程计算大气消光系数并分析各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ρ(PM2.5)年均值为(90.3±8.1)μg/m3,相比2005年有所下降,颗粒物呈弱碱性,NH4+略有剩余.2PM2.5质量重建后,化学构成为OM〔32.1%,为ρ(OM)占ρ(PM2.5)比例,下同〕、NO3-(13.6%)、SO42-(13.9%)、NH4+(11.1%)、Cl-(3.8%)、其他离子(4.0%)、EC(元素碳,5.0%)、FS(土壤尘,8.9%)、微量元素(1.3%)和未知物质(6.7%);与2005年相比,OM、NO3-、NH4+等二次污染物质量浓度占ρ(PM2.5)比例均显着增加,ρ(水溶性离子)占ρ(PM2.5)的比例随空气污染加重而增加.3北京城区大气消光系数年均值为(504.6±49.3)Mm-1,OM、(NH4)2SO4、NH4NO3、EC和FS的贡献率分别为37.5%、28.3%、25.2%、7.6%和1.4%;冬季由于ρ(PM2.5)高,大气消光系数最高,为(589±124.3)Mm-1,约是春季的2倍;夏季由于相对湿度大,PM2.5吸湿粒径增大,大气消光系数仅次于冬季.OM对大气消光系数贡献率为冬季最高,而(NH4)2SO4的贡献率在冬夏季均大于NH4NO3.(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5](2015)在《2014年扬州市乡镇综合发展水平测评报告出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乡镇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近期,扬州市统计局根据乡镇综合发展水平测评体系,利用掌握的乡镇统计资料,对2014年全市71个乡镇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在前20强中,邗江区有7个乡镇上榜,位列全市之首(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5-04-21)
周天墨,付强,诸云强,胡卓玮,杨飞[6](2014)在《中国分省畜禽产污系数优化及污染物构成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畜禽产污量估算精度,揭示2002-2010年中国及各省畜禽污染物规模构成(养殖模式及畜禽种类)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对产污系数和畜禽养殖量核算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总量、变化率、养殖模式、畜禽种类等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经优化的中国分省分畜种产污系数可较好地反映各省单头畜禽排泄量的空间差异。②畜禽产污量的分布符合中国畜牧业区划特征,相对高值区的分布与畜牧业比重的高值区吻合,且污染物高产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③各省畜禽污染物的养殖模式构成特征符合中国经济带或经济区的分布。④从畜禽种类构成角度,以辽宁—黄淮海—黄土高原东部—西南山地区西部为界,分界区两侧具有截然相反的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高文静,姜小冉[7](2014)在《济矿集团四项薪酬改革添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高文静 通讯员姜小冉报道 山东济宁矿业集团创新实施《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管理暂行办法》一年,充分调动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级单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吨煤售价减少90元的情况下,2013年,该集团实现利润4.35亿元,超2012年(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4-01-27)
冯保清,崔静[8](2013)在《全国纯井灌区类型构成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7—2012年全国纯井灌区不同类型有效灌溉面积占纯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与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模型。结果表明,5种灌溉类型灌溉面积占比对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为:微灌>喷灌>管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土质渠道地面灌;各省、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分别在±10%、2%以内。(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韩光赫,陈斌,曾庆孝,朱志伟[9](2010)在《乙醇、丙二醇、氯化钠与水构成载冷剂溶液的热扩散系数与Pr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食品浸渍冷冻技术中载冷剂选择问题,对以乙醇、丙二醇、氯化钠与水构成四元载冷剂不同组成的粘度与热扩散系数进行分析,计算普朗特(Pr)数,根据Pr数评价不同载冷剂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溶液的组成和温度对热扩散系数和Pr数影响很大。当乙醇、丙二醇与氯化钠的含量增加,热扩散系数先减小后增加,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当浸渍冻结工作温度为-20、-30与-40℃时,普朗特数最小的溶液为:乙醇20%,丙二醇14%,氯化钠4%的水溶液、乙醇20%,丙二醇21%,氯化钠4%的水溶液与乙醇20%,丙二醇30%,氯化钠4%的水溶液。(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0年09期)
屈小博,都阳[10](2010)在《中国农村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及构成变化:1995—2008年——基于基尼系数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07期)
构成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筋混凝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是减缓柱端在强地面运动下形成屈服区,改善结构性能的重要抗震措施。目前虽已见有对中国规范取值有效性的分析评价结果,但对影响其取值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程度则未见有关文章发表。本文设计了不同抗震等级的3个典型空间框架结构,通过对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的逐时点量化识别以及梁端抗弯能力超强的考察,识别出"梁端抗弯能力超强"和"节点处柱端弯矩比例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增长率"是决定ηc取值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柱轴力从多遇到罕遇地震作用的变化则对ηc取值无明显影响。在完成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抗震等级ηc的合理取值作了进一步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成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徐建闽,鄢小文,马莹莹,王宇俊.MFD对车型构成的敏感性分析及车辆换算系数计算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8
[2].白绍良,朱思其,王敏,朱爱萍.抗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评价[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
[3].朱思其.抗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构成因素识别及量化分析[D].重庆大学.2017
[4].黄玉虎,李媚,曲松,闫静,孙雪松.北京城区PM_(2.5)不同组分构成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J].环境科学研究.2015
[5]..2014年扬州市乡镇综合发展水平测评报告出炉[N].扬州日报.2015
[6].周天墨,付强,诸云强,胡卓玮,杨飞.中国分省畜禽产污系数优化及污染物构成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14
[7].高文静,姜小冉.济矿集团四项薪酬改革添活力[N].中国煤炭报.2014
[8].冯保清,崔静.全国纯井灌区类型构成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3
[9].韩光赫,陈斌,曾庆孝,朱志伟.乙醇、丙二醇、氯化钠与水构成载冷剂溶液的热扩散系数与Pr数[J].现代食品科技.2010
[10].屈小博,都阳.中国农村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及构成变化:1995—2008年——基于基尼系数的分解[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