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论文-王淑平

中风康复论文-王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风康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针灸,康复治疗

中风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王淑平[1](2019)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我院中风偏瘫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中医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无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疼痛感、肿胀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92.31%)与参照组(69.23%)相比较高,组间呈现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予以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方式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可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孔令欣,马云玲[2](2019)在《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择10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9.6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康复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效果理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刘光华[3](2019)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NFD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FDS、VAS评分[(12.77±3.29)分、(2.81±0.23)分]比对照组[(18.44±3.43)分、(4.56±0.44)分]低,而观察组FMA、ADL评分[(62.38±8.15)分、(80.61±11.36)分]比对照组[(48.43±7.72)分、(68.15±12.3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李丹凤[4](2019)在《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临床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络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10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通络解痉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71.70%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平衡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疗效显着,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蔡玉梅,杜丽,李奕奕[5](2019)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康复训练与针刺法,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与Fugl-Meyer评分间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李国燕[6](2019)在《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90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远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腹针疗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王伟伟,李雪飞[7](2019)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总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痛苦。(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卢鑫,申晓稚,鲁玉婷[8](2019)在《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SSA)评分、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晓玲,罗会用,冯庆奎[9](2019)在《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阴虚风动型)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阴虚风动型)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诊的7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给予毫火针+综合康复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侧上下肢肌力分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1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侧上、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Fugl-Meyer、MBI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SI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有效减轻中风后偏瘫患者(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张颖群[10](2019)在《中医健康教育对社区中风后遗症康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对社区中风后遗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社区居住的2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35例)和中医组(1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健康教育,并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中风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 05);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中医组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中医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社区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及健康宣教效果。(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1期)

中风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择10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9.6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康复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风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淑平.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孔令欣,马云玲.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19

[3].刘光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

[4].李丹凤.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临床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5].蔡玉梅,杜丽,李奕奕.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李国燕.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王伟伟,李雪飞.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8].卢鑫,申晓稚,鲁玉婷.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9].朱晓玲,罗会用,冯庆奎.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阴虚风动型)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10].张颖群.中医健康教育对社区中风后遗症康复效果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

标签:;  ;  ;  

中风康复论文-王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