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道德观论文-王文艳

文化的道德观论文-王文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的道德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文化道德观,培育

文化的道德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艳[1](2018)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文化道德观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叁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文明乡风的树立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农民文化道德观的培育,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当前农村地区存在文化道德建设主体力量分散,文化道德教育重形式而缺乏实效,优秀道德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需要整合农村多元的文化道德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道德教育功能;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青青[2](2018)在《从塞壬的原型置换探析萨克雷的道德观及其文化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克雷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魅惑且无情的海妖塞壬为原型,塑造了丧失传统道德的贝基和碧爱崔丽克斯,揭示出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和攀附贵族的丑恶现象。作者承袭了前辈作家"道德说教"的传统,用锋利细腻的笔触,实现了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的完美契合。时代背景、文学的道德传统和个人体验互相交织,叁者共同构建起作者的道德意识。萨克雷借用讽刺辛辣的艺术之笔,呼吁传统道德的回归,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啸[3](2018)在《道德观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文章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以先秦诸子思想为例,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德育资源的丰富性,最后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进行了现实思考。(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亚茹[4](2018)在《传统文化中道德观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阐述了道德观念,形成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观在当今社会仍有丰富的营养,值得我们汲取和传承下去。本文将从叁个层面阐述传统道德观的当代价值,并探索其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5期)

项颖[5](2018)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观之中,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确保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带来的双重性,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树立良好道德观,就需要在有效开展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培育上做好研究。本文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了网络文化的相关理论,包括网络文化的特点及作用。其次,对道德观与大学生道德观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中,论述大学生道德观的作用,认为大学生道德观的正确树立有助于他们丰富道德内容的知识储备、提高道德的情感认知、规范道德行为,从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也就是写本文的目的所在。随后阐述了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形成之间的关系,认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形成提供了文化基础,同时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形成有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次,本文通过对成都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现状,得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产生着双重影响:在积极影响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网络文化的共享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知,网络文化的他律性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也具有消极影响。一是,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网络中时常出现的“黑客”、造谣等不规范行为,导致大学生出现效仿,甚至做出网络犯罪等违法事情;二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造成部分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出现个人品德失范、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情感冷漠情况;叁是,网络文化的不可控性弱化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在不受控制的网络中较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不去承担社会责任。正因如此,网络文化背景下亟需对大学生道德观进行培育。最后,本文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培育的对策,从培育的原则、主体、客体、内容、环境方面进行阐述。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道德观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过程,提出在网络文化背景下要加强专业化网络舆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家庭道德观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大学生道德观的主体培养。除此以外,对大学生道德观主观性、自觉性进行培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观教育、网络法规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培育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和净化社会网络环境,让大学生能在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轶哲[6](2018)在《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遍,更是成为了在校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诚然,计算机的普及在给大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还要看到其发展的两面性。本文将就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06期)

尤陈俊[7](2018)在《儒家道德观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若论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影响之直接与明晰,当首推儒家道德观。儒家道德观体系中有叁个主要的伦理准则——克己、忠恕与中庸——与大传统诉讼文化气质相通,其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气质模塑途径,最主要的则有两条:儒吏们的理讼实践;以儒家道德观为底色的家法族规的潜移默化宋代以降商业文明在不少区域的兴盛,使得儒家道德观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能够强有力地统摄诉讼文化的不同层面。儒家道德观根源于农业文明并与之深度契合,而以"无讼"为价值追求的大传统诉讼文化,亦是缘自于对农业文明这一经济基础的回应。从宏观上将不同的文明类型、道德观念和诉讼文化加以对应讨论,对其间所透露的那种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选择性亲和性"加以洞察,不失为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前必要的框架性认识。(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8年03期)

胡宸凌,骆佳[8](2018)在《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为消费生活提供支持与引导。青少年生活在现代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青少年的消费观念,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学校作为德育主体,在引导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促使学校德智教育顺利进行,以有效服务于青少年。学校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不断创新,将消费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给青少年,使青少年能够明白消费文化中积极意义,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03期)

于艳华[9](2017)在《用中国传统文化构筑青年伦理道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而当代青年正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伦理道德观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培养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中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7年33期)

孙玉姣,朱华艳[10](2017)在《当代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其道德观念的形成受消费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对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试从谋求德育与家庭消费文化相结合,学校德育与消费生活相衔接,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文化环境,引导合理的消费,宣传正确消费理念等方面入手,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抵制消极影响,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期刊2017年11期)

文化的道德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萨克雷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魅惑且无情的海妖塞壬为原型,塑造了丧失传统道德的贝基和碧爱崔丽克斯,揭示出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和攀附贵族的丑恶现象。作者承袭了前辈作家"道德说教"的传统,用锋利细腻的笔触,实现了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的完美契合。时代背景、文学的道德传统和个人体验互相交织,叁者共同构建起作者的道德意识。萨克雷借用讽刺辛辣的艺术之笔,呼吁传统道德的回归,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的道德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艳.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文化道德观的培育[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2].黄青青.从塞壬的原型置换探析萨克雷的道德观及其文化成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杨啸.道德观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

[4].李亚茹.传统文化中道德观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智富时代.2018

[5].项颖.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6].王轶哲.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J].祖国.2018

[7].尤陈俊.儒家道德观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影响[J].法学.2018

[8].胡宸凌,骆佳.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8

[9].于艳华.用中国传统文化构筑青年伦理道德观[J].现代职业教育.2017

[10].孙玉姣,朱华艳.当代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7

标签:;  ;  ;  ;  

文化的道德观论文-王文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