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攽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歌创作,欧阳修,王安石变法,刘攽
刘攽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敏[1](2012)在《刘攽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攽以其史学成就名世,着述颇丰,在当时亦颇有诗名,然其文集流传不广,后世诗名不传。因而现有的刘攽研究多着眼于其史学成就,而其文学成就则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叁方面侧重探讨刘攽的诗歌面貌。刘攽与新旧党争。这一部分首先结合时事、刘攽的生平以及相关文献材料,具体考察了刘攽的仕宦沉浮与党争的关系。其仕途淹蹇除了性格原因,政治思想上与王安石新法存在根本差异才是直接原因。以进士科取士试经义策论还是试诗赋的争论为例,刘攽认为诗赋有补于朝政,同时自觉地以此指导自己的诗歌创作,这突出表现在党争初期。党争影响了诗人的心态,也影响到刘攽的诗歌风格。刘攽诗歌的艺术特点。这部分主要是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诗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同时指出,其“以赋为诗”的手法又使他的诗歌增强了形象性和艺术性。刘攽的诗歌还受到白体迭调手法的影响。五七言古诗和七绝最能代表其诗歌艺术成就。最后指出,刘攽诗名不显,与其文集不传和处于宋诗风貌的转变期有关。四库馆臣评价刘敞、刘攽兄弟的文学成就在清江叁孔、宋庠宋祁之上,较为中肯。刘攽咏史诗研究。这部分首先注意到刘放的咏史诗数量较大,分析了其创作动机和原因。同时发现其咏史诗多集中于先秦两汉,且往往体现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与其尤其精熟两汉史有关。同时联系刘攽的史论,指出其咏史诗除了多运用假设、对比和铺陈的手法,也时常作翻案文章,或角度新颖,或见识高超。再加上诗人以强烈的史家意识进行创作,使其咏史诗具有贯通古今、浑然磅礴的气势,与同时代诗人相比,取得较大的成就。(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28)
王凌云[2](2008)在《刘攽及其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攽,字贡甫(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是北宋时期的历史名人。经他与其兄刘敞共同发扬光大的“墨庄刘氏”与“清江叁孔”、“波阳叁洪”、“临川二晏一王”、“南丰叁曾”以及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一样,成为宋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有力见证。庆历六年(1046),刘攽和刘敞同科中举,为贾黯榜进士,从此开始了坎坷艰辛的仕途生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志在诗书,本求名于稽古,耳剽律令,亦有意于治民”[1]是刘攽的主要理想,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我人格完善的追求和对功成身退境界的想往。刘攽是宋代着名的史学家,他博览群书,学问精深,尤擅汉史,对历史坚持“实录事迹、不稍损益”的原则。刘攽在历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协助司马光并参与了伟大的历史着作《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在其中主要负责承担刘姓祖先创业的两汉部分的撰稿工作。刘攽学问博洽,词章奥雅,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现实民瘼的关注,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弊民政策的谴责,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慨叹,不乏理性的思考和强烈的共鸣。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朋友同僚的酬赠唱和,寄托了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也有一定数量的题画、咏物和颂诗、挽诗的创作。作为活跃于庆历诗坛和元佑诗坛的诗人之一,刘攽的诗歌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体裁多样、布局精思,内容与形式密切结合;用典自然精当、议论深刻警策,立意含蓄深远;以散文化的笔法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行文笔法错落有致,语言风格多样,自由奔放者有之,清新活泼者有之,平淡晓畅者更有之。同时,由于刘攽“为人疏俊,不修威仪”[2]的性格,又使得他的诗歌充溢着诙谐幽默的情调,给人亲切随和、平易近人之感。虽然刘攽的诗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得到了苏轼、曾巩、张耒等同时代名人的一致赞誉,可诗集被毁,以致后世不传,又由于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3],胡应麟《诗薮》谓“诗掩于谑”[4],故诗名不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1)
刘攽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攽,字贡甫(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是北宋时期的历史名人。经他与其兄刘敞共同发扬光大的“墨庄刘氏”与“清江叁孔”、“波阳叁洪”、“临川二晏一王”、“南丰叁曾”以及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一样,成为宋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有力见证。庆历六年(1046),刘攽和刘敞同科中举,为贾黯榜进士,从此开始了坎坷艰辛的仕途生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志在诗书,本求名于稽古,耳剽律令,亦有意于治民”[1]是刘攽的主要理想,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我人格完善的追求和对功成身退境界的想往。刘攽是宋代着名的史学家,他博览群书,学问精深,尤擅汉史,对历史坚持“实录事迹、不稍损益”的原则。刘攽在历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协助司马光并参与了伟大的历史着作《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在其中主要负责承担刘姓祖先创业的两汉部分的撰稿工作。刘攽学问博洽,词章奥雅,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现实民瘼的关注,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弊民政策的谴责,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慨叹,不乏理性的思考和强烈的共鸣。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朋友同僚的酬赠唱和,寄托了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也有一定数量的题画、咏物和颂诗、挽诗的创作。作为活跃于庆历诗坛和元佑诗坛的诗人之一,刘攽的诗歌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体裁多样、布局精思,内容与形式密切结合;用典自然精当、议论深刻警策,立意含蓄深远;以散文化的笔法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行文笔法错落有致,语言风格多样,自由奔放者有之,清新活泼者有之,平淡晓畅者更有之。同时,由于刘攽“为人疏俊,不修威仪”[2]的性格,又使得他的诗歌充溢着诙谐幽默的情调,给人亲切随和、平易近人之感。虽然刘攽的诗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得到了苏轼、曾巩、张耒等同时代名人的一致赞誉,可诗集被毁,以致后世不传,又由于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3],胡应麟《诗薮》谓“诗掩于谑”[4],故诗名不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攽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继敏.刘攽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王凌云.刘攽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