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王增辉,王存龙,赵西强,张华平,代杰瑞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王增辉,王存龙,赵西强,张华平,代杰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河下游,土地质量,综合肥力,地球化学评估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王增辉,王存龙,赵西强,张华平,代杰瑞[1](2013)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基本方法,以黄河下游流域山东境内6.4万km2冲积平原区表层土壤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区内进行评估的参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估指标层的权重,进而对区内土地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评估。研究发现,由于区内土壤物源的相对单一性,在不同参评指标体系下,大部分评估单元的分等始终趋向一致,其中优良等级土地占全区的80%,两端分等土地往往面积较小且分散。评估分等的意义以反映土壤综合肥力和健康指标的高低为主,由于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超标比例极小,分等仅指示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对优劣。该评估成果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并为今后区内开展的次级地球化学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参照。(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3年04期)

马莉,谢颂诗,蔡青,刘福魁,宋晓媚[2](2013)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采用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信息系统(GeoMDIS),建立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实现了对各类样品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更新和统计分析管理,为今后利用这些数据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国土资源规划、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监测、治理和评价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3年03期)

庞绪贵,陈建,王红晋,边建朝,李肖鹏[3](2011)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高碘地甲病分布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1年02期)

庞绪贵,高宗军,边建朝,王红晋,王敏[4](2010)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地氟病、地甲病等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4个县区的地氟病、地甲病以及砷中毒病的调查,结合相应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I、F和As叁种致病元素在土壤、饮用水和农作物等介质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并开展了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地氟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饮水碘含量高是导致区内地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砷中毒病尚不明确。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高碘区取消碘盐供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0年03期)

郭加朋[5](2009)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空间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Cr、Ni、As、Cu、Zn、Pb、Cd、Hg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预警研究。结果表明,Hg元素在表层土壤中为强富集状态,其它元素则趋向弱富集状态;土壤中由下而上元素聚集趋势为:Hg>Cd>Pb>Cu>Zn>As>Cr>Ni;与地质背景相关的元素是As、Cu、Ni、Zn、Cr,而Hg、Pb、Cd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黄河、徒骇河、小清河沿岸土壤剖面的研究发现,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与SiO_2显着负相关,与Al_2O_3显着正相关。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绝大多数符合Ⅰ类、Ⅱ类标准,为一级、二级土壤。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现状,以二级边界为基础,将污染区域划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区。(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王世进,庞绪贵,战金成[6](2008)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表明,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5.4万km2的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土地是清洁的。调查区内有99.9%的土壤为绿色土壤,可生产无公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一类土壤占92.7%,适宜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二类土壤占7.2%;叁类土壤占0.1%。本次调查发现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地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水质优良的地段主要分布在济宁市区北、平阴周边、长清南、济南市区南部等靠近山前地段,其他平原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多为较差或极差级(不能饮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08年11期)

赵应繁[7](2007)在《摸清黄河下游流域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日前从湖北省地矿局获悉,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承担的“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多元素分析测试工作日前完成,并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专家们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07-01-16)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采用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信息系统(GeoMDIS),建立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实现了对各类样品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更新和统计分析管理,为今后利用这些数据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国土资源规划、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监测、治理和评价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增辉,王存龙,赵西强,张华平,代杰瑞.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方法研究[J].物探与化探.2013

[2].马莉,谢颂诗,蔡青,刘福魁,宋晓媚.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建设与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3

[3].庞绪贵,陈建,王红晋,边建朝,李肖鹏.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高碘地甲病分布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J].山东国土资源.2011

[4].庞绪贵,高宗军,边建朝,王红晋,王敏.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J].中国地质.2010

[5].郭加朋.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山东科技大学.2009

[6].王世进,庞绪贵,战金成.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成果[J].山东国土资源.2008

[7].赵应繁.摸清黄河下游流域地球化学特征[N].中国矿业报.2007

标签:;  ;  ;  ;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论文-王增辉,王存龙,赵西强,张华平,代杰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