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医用压敏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IS,医用压敏胶粘剂,增粘树脂
医用压敏胶论文文献综述
程园园,赵辉,郝同辉,张群朝,蒋涛[1](2018)在《不同含量的C_5石油树脂对医用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和聚异丁烯(PIB)等为主要原料合成SIS型医用热熔压敏胶,研究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压敏胶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以及其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_5石油树脂含量的增加,压敏胶的拉伸强度、持粘时间和180°剥离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压敏胶的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逐渐降低.当C_5石油树脂含量为25%时,压敏胶具有最优良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黄振宏,陈志亮,陆文灿[2](2017)在《MQ硅树脂及其在医用压敏胶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MQ硅树脂的结构性能特点、医用压敏胶的性能要求以及有机硅压敏胶在医用领域的优势。研究了MQ硅树脂的M/Q值和用量对医用有机硅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Q硅树脂用于医用压敏胶时,较佳的M/Q值为0.78,较佳用量为55%,此时可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医用有机硅压敏胶。(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7年S1期)
周雍森[3](2016)在《天然橡胶基医用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橡胶膏药贴以天然橡胶为骨架材料。由于天然橡胶具有较高的分子量,难以直接熔融加工,因而,橡胶膏药贴生产多采用溶涂法,其污染环境且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外用贴剂生产要求。本工作拟采用一种经济、高效和可控的降解手段对天然橡胶进行处理,并结合阴离子聚合和偶合支化反应,合成出以聚苯乙烯为支链而低分子量天然橡胶为主链的热塑性天然橡胶(NR-g-PS),以其为骨架材料,制备可熔融加工的天然橡胶基压敏胶辅料。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天然橡胶原位环氧和高碘酸氧化降解原理,先后对去蛋白质天然橡胶进行HCOOH/H2O2原位环氧和高碘酸氧化降解处理,优化高碘酸和环氧基团配比,裁剪天然橡胶分子量以满足其制备热塑性天然橡胶的要求。实验在冰水浴进行,以最大程度抑制副反应的发生。GPC结果表明环氧度和高碘酸用量是天然橡胶的降解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调整两者的配比,可以将天然橡胶裁剪得到目标分子量的降解产物。1H-NMR结果表明降解反应发生在环氧基团,降解产物的功能性端基的含量与降解程度有关。其次,基于阴离子聚合和graft onto偶合原理,将阴离子聚合合成的聚苯乙烯活性支链与已裁剪为目标分子量的降解天然橡胶进行接枝反应,优化活性支链与环氧基团配比,制备一系列热塑性天然橡胶作为后续压敏胶制备的骨架材料。GPC和1H-NMR结果表明聚苯乙烯支链成功地接枝到天然橡胶主链上。DSC测试检测到支链聚苯乙烯微弱的玻璃化转变,表明合成的NR-g-PS具备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质。流变测试则检测到支链聚苯乙烯明显的玻璃化转变,而且接枝产物的储能模量在支链玻璃化温度以下比降解产物高。最后,根据聚合物共混原理,将NR-g-PS热塑性弹性体与C5增粘树脂进行物理共混,优化二者配比,制备满足药用贴剂骨架材料要求的压敏胶。压敏胶的黏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产物主链环氧度不同,与C5的最佳配比也不同,这是因为环氧度会影响接枝产物与C5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5)
熊亮,陈锦涛[4](2015)在《医用压敏胶的过敏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励拓丰盈、诺瓦立、3M叁种胶带的透气性、持粘力、酸碱度、单体残留量的对比测试分析,结合ATR图谱上的吸收峰,探讨了影响医用胶带过敏的几大因素,为医用胶带原材料的采购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5期)
崔福兴[5](2010)在《丙烯酸酯乳液医用压敏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医用压敏胶的性能特点以及各种改性方式的研究进展。通过加入增粘树脂、有机硅改性,采用反应性乳化剂、核/壳乳液聚合或接枝改性等方法提高其粘接强度,改善耐水性、耐温性及涂布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0年01期)
吴雅岚,成诗银,党婧,王亮[6](2007)在《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和乳液共混法改性制备粘接性能较好的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分析讨论了种子乳液的组成、预溶胀时间和预溶胀次数、引发剂种类、原位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步乳液聚合法是全面提高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而基于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的乳液共混法,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改性效果。(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7年06期)
邓传禹[7](2004)在《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合成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对溶剂型和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4年05期)
李军[8](2003)在《医用压敏胶及透皮吸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我国透皮制剂所用辅料的缺乏及剂型落后现状,本论文对适用于皮肤用的亲水性非离子聚氨酯压敏胶及共混系列亲水性压敏胶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负载紫杉醇的聚 D,L 乳酸-b-聚乙二醇纳米胶束(PMT)的透皮释放性能,试图为解决皮肤障碍及大分子药物难以透皮吸收的问题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 非离子聚氨酯压敏胶是由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混合物进行反应,生成预聚体,再经扩链制得。通过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亲水的聚乙二醇嵌段来赋予压敏胶亲水性。论文考察了大分子二元醇、异氰酸酯及扩链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配方及制备工艺。 通过物理共混和化学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叁类共混系列亲水性压敏胶。通过对亲水性压敏胶配方、反应条件和性能的研究,确定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共混压敏胶、PVP/聚己内酯二醇(PCL)共混压敏胶和 PVP/聚乙烯醇(PVA)共混交联压敏胶的最优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几类亲水性压敏胶均具有较适合的力学性能、皮肤相容性与药物控释能力,适于透皮给药体系的应用。 PMT 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PMT 确实可以透过皮肤释放, PMT 的载药 量、体系的粘度对其释放均有较大的影响,聚 D,L 乳酸-b-聚乙二醇纳米胶束 在药物透皮吸收新制剂的开发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12-01)
王学龙[9](1997)在《大分子引发聚合丙烯酸医用压敏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以大分子引发剂聚合的丙烯酸乳液型压敏胶。聚合过程中不同单体的合成条件及其对压敏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大分子偶氮酰胺为引发剂对产物的性能有显着影响,对丙烯酸乳液型压敏胶的内聚能、粘弹性有一定改善并提高了粘接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97年12期)
[10](1993)在《丙烯酸医用压敏胶及制品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胶为一种新型的溶剂型压敏胶,室温下可迅速固化,无毒,无皮肤刺激,无致敏作用,透气,适用于医用。该胶与多种药物有良好相溶性,可多种途径用于药物控释。(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93年10期)
医用压敏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述了MQ硅树脂的结构性能特点、医用压敏胶的性能要求以及有机硅压敏胶在医用领域的优势。研究了MQ硅树脂的M/Q值和用量对医用有机硅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Q硅树脂用于医用压敏胶时,较佳的M/Q值为0.78,较佳用量为55%,此时可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医用有机硅压敏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用压敏胶论文参考文献
[1].程园园,赵辉,郝同辉,张群朝,蒋涛.不同含量的C_5石油树脂对医用压敏胶性能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黄振宏,陈志亮,陆文灿.MQ硅树脂及其在医用压敏胶领域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17
[3].周雍森.天然橡胶基医用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熊亮,陈锦涛.医用压敏胶的过敏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5
[5].崔福兴.丙烯酸酯乳液医用压敏胶的研究进展[J].粘接.2010
[6].吴雅岚,成诗银,党婧,王亮.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改性研究[J].粘接.2007
[7].邓传禹.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2004
[8].李军.医用压敏胶及透皮吸收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
[9].王学龙.大分子引发聚合丙烯酸医用压敏胶实验研究[J].化学世界.1997
[10]..丙烯酸医用压敏胶及制品生产技术[J].化学世界.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