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增多论文-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

白细胞增多论文-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细胞增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单采术,血红蛋白,白细胞数

白细胞增多论文文献综述

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1](2019)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TBV),采集1/5-1/4倍TBV的血小板悬液。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血小板数(Plt)4486.50(3058.50-5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455.50(2288.68-4226.71)×10~9;WBC 13.79(10.21-20.72)×10~9/L、白细胞总数11.90(7.81-14.40)×10~9;Hb水平(3.28±1.25)g/L,Hb总量(2.62±1.17)g。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Plt分别为1263.00(1052.50-1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4,P <0.01),WBC分别为9.96(6.44-14.01)×10~9/L、8.59(5.37-13.12)×10~9/L(Z=13.31,P <0.05),Hb水平分别为(112.63±24.56)g/L、(10~9.55±24.46)g/L(t=1.68,P> 0.0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虽可导致患者WBC有所下降,但WBC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Hb水平没有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燕,潘莹,魏雪,黄红兵,刘韬[2](2018)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患者545例次。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时,用药剂量以固定剂量6mg为主,兼有30,60,100,150,200μg·kg-1或固定剂量12mg,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于给药后1~11d,WBC范围为(10~230)×109·L-1。多数患者不用特殊处理,有3例需要处理的手段包括水化、血浆分离术等。结论:临床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白细胞过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喻雕,胡兰[3](2018)在《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采用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患儿为观察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相关检测方法对比检测两组的血浆HLA-G和IL-10水平,并在直线相关分析法的帮助下研究两组间血浆HLA-G和IL-10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计算血浆血浆HLA-G和IL-10水平以及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两者诊断方法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HLA-G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正相关关系(r=0.498,P<0.05)。二者联合诊断该疾病的ROC曲线的各项指标都高于HLA-G、IL-10单项检测(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诊断中采用血浆HLA-G和IL-10联合诊断的作用效果高于单项诊断,值得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09期)

李晓燕,潘莹,魏雪,黄红兵,刘韬[4](2018)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致白细胞增多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患者545例次。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时,用药剂量以固定剂量6mg为主,兼有30、60、100、150、200μg·kg~(-1)或固定剂量12mg,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于给药后1-11天,WBC范围为(10-230)×10~9·L~(-1)。多数患者不用特殊处理,有3例需要处理的手段包括水化、血浆分离术等。结论:临床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白细胞过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药学会医院肿瘤药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9-14)

黄琳淋,幸娟霞,邓文平[5](2018)在《反应性淋巴细胞、白细胞分类及EB病毒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10%)与EB病毒衣壳蛋白Ig M(EBVCA-Ig M)抗体阳性率、白细胞(WBC)分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双盲法分别镜检,判断反应性淋巴细胞。选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10%)的患儿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CA-Ig M抗体,采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WBC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能。结果反应性淋巴细胞>10%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81.3%、细菌感染占18.7%;反应性淋巴细胞>20%的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100.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12.39)%]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患儿[(41.57±18.79)%](P<0.05)。EBV-CA-Ig M抗体、反应性淋巴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单核细胞百分比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688、0.658、0.848、0.482。结论 EB病毒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但部分患儿可出现EBV-CA-Ig M抗体阴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反应性淋巴细胞增高(>20%)可用于筛查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夏乐敏[6](2018)在《白细胞计数增多就是感染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站读者Baby留言说:血常规单子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说明有感染吗?答Baby读者:白细胞又称白血球,它能够吞噬和分解体内坏死组织和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构成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是血液中的"安全卫士"。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白细胞降低常见于某些(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孟予城,张广舫,刘雅宁,雷蕊,杨淑莲[7](2018)在《儿童高白细胞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继发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由急慢性感染、贫血、脾切除手术、肿瘤、药物等原因诱发,一般无临床症状,在儿童阶段极少发生血栓。一般血小板计数(PLT)>400×10~9/L并证实有原发疾病即可诊断为ST。现对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1例儿童急性高白细胞性B淋巴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出现ST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瑞芳[8](2016)在《白细胞、淋巴细胞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性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9)

张培环,郭俊芳[9](2015)在《20例婴幼儿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婴幼儿大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明显增多是否都与感染性腹泻有关。方法观察20例大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明显增多、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婴幼儿用药前、停药后的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用药前大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的婴幼儿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大便常规检查正常,2例在停止用药后大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婴幼儿大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明显增多并不一定都是感染性腹泻所致,临床应慎重用药。(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5年24期)

雍华,刘绪宏,谢鹏飞[10](2015)在《脑出血者白细胞增多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出血者入院时白细胞增多症与临床、影像学检查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收集主要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面积、入院24 h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院时结局事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6例脑出血患者中白细胞增多症所占的比例为37.2%,白细胞计数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显着的相关(P<0.001),白细胞增多与出院时的结局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者白细胞增高与感染无关,与脑出血的存在呈显着的相关性,但无法预测患者的结局事件,仍需要前瞻性研究和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34期)

白细胞增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患者545例次。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时,用药剂量以固定剂量6mg为主,兼有30,60,100,150,200μg·kg-1或固定剂量12mg,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于给药后1~11d,WBC范围为(10~230)×109·L-1。多数患者不用特殊处理,有3例需要处理的手段包括水化、血浆分离术等。结论:临床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白细胞过高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细胞增多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李晓燕,潘莹,魏雪,黄红兵,刘韬.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国内外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3].喻雕,胡兰.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4].李晓燕,潘莹,魏雪,黄红兵,刘韬.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致白细胞增多的国内外文献分析[C].第七届中国药学会医院肿瘤药学大会论文集.2018

[5].黄琳淋,幸娟霞,邓文平.反应性淋巴细胞、白细胞分类及EB病毒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J].检验医学.2018

[6].夏乐敏.白细胞计数增多就是感染吗[J].家庭医学.2018

[7].孟予城,张广舫,刘雅宁,雷蕊,杨淑莲.儿童高白细胞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继发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8

[8].张瑞芳.白细胞、淋巴细胞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C].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9].张培环,郭俊芳.20例婴幼儿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结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

[10].雍华,刘绪宏,谢鹏飞.脑出血者白细胞增多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

标签:;  ;  ;  ;  

白细胞增多论文-吴远军,吴勇,李惠森,陈宝婵,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