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强化效应论文-曾志豪

应变强化效应论文-曾志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强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碳钢,高应变率,电子背散射衍射,准等熵加载

应变强化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曾志豪[1](2019)在《高应变率下Q235低碳钢形变孪晶及强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Q235低碳钢是一种结构钢,在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低碳钢的两个主要的变形机制是滑移与孪生。常温下的低碳钢,在高应变率下变形才能产生形变孪晶。本文通过观察低碳钢在压力为12 GPa的准等熵压缩加载与冲击压缩加载下的形变孪晶,研究了脉冲宽度(应力平台持续时间)和应变率(上升沿斜率)对形变孪晶的影响,以及孪晶的织构和强化效应。实验的冲击脉宽在80-760 ns之间,冲击加载与准等熵加载的上升沿时间分别为30 ns和300 ns。多普勒光纤探针测量系统可测得自由面速度历史,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应变与应变率。回收样品的微结构信息可以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表征得到,回收样品的屈服强度可以用材料试验机测量得出。结果与结论如下:在冲击压缩加载下,孪晶密度与孪晶尺寸随着脉宽的增大而增大,直至脉宽达到580ns。若脉宽继续增长,由于偏应力的松弛,孪晶密度的增长将受到阻碍,而孪晶尺寸还会继续增长。在准等熵压缩加载下(脉宽410 ns),孪晶密度与孪晶尺寸远大于相同脉宽但上升沿更窄的冲击压缩加载的响应结果。增加变形时间能抵消应变率与应力的降低对形变孪晶密度的影响。在前人的实验中,准静态压缩对应的预应变会明显抑制孪晶成核。在本文的预加载实验中,冲击加载下的预应变并不会导致孪晶密度的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孪晶位错在冲击加载的上升沿就成核了,而准静态低应变率压缩不会形成孪晶位错。孪晶的激发伴随着滑移与孪生。孪生所需的应力集中来源于晶界上堆积的位错和被晶界阻挡的孪晶。应力集中在整个压缩过程中持续增加,从而抵消应变率和应力下降对孪晶形核的影响。在长脉宽下,容易形核孪晶的母相晶粒趋近于<101>-<111>一线,成核的孪晶集中于<001>方向。上述结果符合施密特定律以及孪晶成核的最小切应变的原则。在回收样品中发现了很强的孪晶强化效应,孪晶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孪晶密度而不是孪晶面积分数,孪晶强化符合Hall-Petch经验关系。通过调整冲击加载的参数,从而形成高密度的孪晶,是强化BCC金属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9)

马骁骐,刘凯,敬霖[2](2018)在《轮轨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其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显式算法,基于车轮/轨道钢应变率相关的动态本构关系,研究了不同列车速度下轮/轨钢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其动态接触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轮轨材料应变率效应对轮轨垂向接触力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会导致车轮和钢轨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略有增大,能够明显抑制车轮的塑性变形但会加剧钢轨的塑性变形。(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6期)

孙德强,张志娟[3](2018)在《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缓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正六边形蜂窝在共面冲击载荷下的变形模式和缓冲性能的影响。为了定量表示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定义了强化参数珚E;保持蜂窝结构参数一定,建立不同珚E值的蜂窝样品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获得相应的变形模式和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蜂窝芯材依次出现了"X"字形、"V"字形、"一"字形叁种变形模式,基体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使变形趋于均匀化;与弹性理想塑性材料相比,基体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能够引起蜂窝动态峰应力和能量吸收的增长,但是冲击速度的增加会抑制这种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志娟[4](2018)在《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共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能够在发生大变形时吸收大量能量,优良的力学性能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包装等工程领域。关于结构参数对蜂窝力学性能的影响,前人已经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蜂窝芯材的影响研究较少。大多数工程材料在初始屈服之后都会呈现应变强化,已有研究证明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影响蜂窝材料的力学性能,具体的影响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有限元法在蜂窝材料的数值研究中有着非常成熟的应用,克服了试验法试验条件难以控制,不同材料参数的试样难以收集等缺点。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模型,以正六边形蜂窝和规则排列的圆形蜂窝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芯材在共面压缩载荷下的变形模式、峰应力以及能量吸收的影响及其规律。为了定量表示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定义了强化参数E,保持蜂窝结构参数不变,基材模型分别选择不同E值的双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模型和弹性理想塑性材料模型,同时改变加载速度,以获得不同载荷条件下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材料产生的影响。正六边形蜂窝共面压缩模拟结果显示,x1方向的变形模式随着速度的增加依次出现“X”型、“V”型和“一”字型的变形模式,而x2方向主要以“一”字型为主;同一加载速度下,随着E值从0增加到0.1,共面方向的变形模式首先表现为局部坍塌,随后趋于整体均匀变形,加载速度越低这种趋势越明显;同时蜂窝样品的峰应力和单位体积能量吸收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速压缩载荷下,这种影响可以忽略。静态峰应力与基材的强化参数呈一次线性关系,x1和x2方向的关系系数分别是0.7275和0.4858。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圆形蜂窝的影响规律与正六边形蜂窝相类似。类静态和过渡变形模式遵从“间隔变形”的规律,即变形带上某一胞元的变形与它周围的四个胞元变形状态都不同,但是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使得蜂窝变形趋于均匀化,变形带上的胞元坍塌程度趋于一致,从而导致“间隔变形”逐渐消失。动态变形模式为“一”字型,增加E的值,变形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加载速度较低时,随着E的增加,圆形蜂窝结构的蜂应力和单位体积能量吸收显着提高,但是速度的提高抑制了这种影响。另外圆形蜂窝的静态峰应力与基材的强化参数同样呈一次线性关系,关系系数为0.4282。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显着影响蜂窝的静态力学性能,加载速度的提升使得蜂窝的惯性效应影响增加。动态模式下,动态峰应力的提高是由惯性效应所引起的,基材应变强化效应的影响可忽略。综上,在模拟研究蜂窝材料的静态相关力学行为时需要考虑基体材料的强化效应产生的影响,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陈严飞,张娟,张宏,蔡峰峰[5](2015)在《考虑应变强化效应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轴向拉力作用下海底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解,给出了海底管道在轴向拉力与弯矩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的近似解,编制了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BCP。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解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表明考虑应变强化效应的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结算结果更为合理,该文可为海底管道的结构强度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5年04期)

曾必强,胡远志,谢书港[6](2010)在《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车辆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的提升车用钢板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越来越受到业内工程师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有效低、成本的车用材料动态力学测试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应变率参数对简单结构件和复杂结构件碰撞吸能响应规律的研究,对比了应变率强化效应对简单结构件模型和复杂结构件模型碰撞吸能效果的影响。该研究结构为整车碰撞仿真材料应变率参数的设置和修正提供了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工程师进一步提升仿真计算精度,可为整车碰撞对标和改进工作提供参数设置参考。(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期刊2010-12-02)

徐彤,孙亮,陈钢[7](2010)在《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双线性表征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利用材料的应变强化性能可以显着降低承压设备的壁厚,以提高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还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设备的承载能力,并充分释放现有承压设备的生产能力。对2007版美国ASME规范第Ⅷ卷第2分篇中考虑材料应变作用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简化的考虑金属材料应变强化效应,使用材料常规力学性能作为参量的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双线性表征方法。同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双线性表征方式对不同典型结构爆破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将有限元计算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0年02期)

王传军,宁远涛,张昆华,管伟明,耿永红[8](2010)在《大变形Ag-10Cu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挤压加冷拉拔制备Ag-10Cu原位纤维复合材料。Ag-10Cu合金铸态及挤压态结构由Ag基体、(Ag+Cu)共晶体和Cu沉淀组成。经大变形后变成Ag基体加Cu纤维的两相组织,合金中的Cu相转变成Cu纤维,其尺寸d随拉拔应变η呈幂指数关系变化,且可拟合为d=d0exp(-0.144η),其中d0是与Cu沉淀初始尺寸有关的系数。讨论了材料强度的两个阶段变化及其强化机制。所制备的材料可以达到抗拉强度接近1GPa及电导率大于60%IACS的较优性能组合。还讨论了中间热处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徐彤,孙亮,陈钢[9](2009)在《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双线性表征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利用材料的应变强化性能可以显着降低承压设备的壁厚,以提高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还能够更加合理的评价设备的承载能力,并充分释放现有承压设备的生产能力。本文对2007版美国ASME规范第Ⅷ卷第二分篇中考虑材料应变作用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简化的考虑金属材料应变强化效应,使用材料常规机械性能作为参量的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双线性表征方法。同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双线性表征方式对不同典型结构爆破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有限元计算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28)

宁远涛,张晓辉,吴跃军[10](2007)在《Cu-Ag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Cu-10Ag和Cu-10Ag-C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结构变化与应变强化的关系。随着真应变增大,复合材料中的Ag纤维平均尺寸呈真应变的负指数函数减小,而极限强度呈真应变的指数函数增大。按其结构变化,原位复合材料显示两种强化机制:低应变阶段主要为加工硬化机制,高应变阶段主要为超细Ag纤维及界面强化机制。增大凝固速率和添加微量Ce明显细化合金的初始Ag相和Ag纤维尺寸,增高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速率。在真应变为10.4时,缓慢、快速凝固Cu-10Ag合金和Cu-10Ag-C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Ag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140、90和80 nm,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1 250、1 370和1 430 MPa。(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应变强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显式算法,基于车轮/轨道钢应变率相关的动态本构关系,研究了不同列车速度下轮/轨钢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其动态接触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轮轨材料应变率效应对轮轨垂向接触力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会导致车轮和钢轨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略有增大,能够明显抑制车轮的塑性变形但会加剧钢轨的塑性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强化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曾志豪.高应变率下Q235低碳钢形变孪晶及强化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马骁骐,刘凯,敬霖.轮轨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其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3].孙德强,张志娟.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缓冲性能的影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

[4].张志娟.基材的应变强化效应对蜂窝共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5].陈严飞,张娟,张宏,蔡峰峰.考虑应变强化效应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研究[J].船舶力学.2015

[6].曾必强,胡远志,谢书港.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对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C].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ForumofAutomotiveTrafficSafety.2010

[7].徐彤,孙亮,陈钢.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双线性表征方法的研究[J].压力容器.2010

[8].王传军,宁远涛,张昆华,管伟明,耿永红.大变形Ag-10Cu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

[9].徐彤,孙亮,陈钢.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双线性表征方法的研究[C].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10].宁远涛,张晓辉,吴跃军.Cu-Ag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

标签:;  ;  ;  ;  

应变强化效应论文-曾志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