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诤制度论文-陈光

谏诤制度论文-陈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谏诤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谏诤制度,王权

谏诤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1](2016)在《唐代谏诤制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有一种非常有特点的政治文化现象,这就是谏诤制度。谏诤制度历史悠久,其初创于周朝早期,发展于秦汉时期,特别是在唐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唐代,由于当时的社会大形势需要,再加上唐代统治者和谏臣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备并被封建统治阶级更好的吸收和采纳,这些都使得唐朝成为了古代谏诤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顶峰阶段,并促成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本文选取唐代谏诤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和讨论对象,也正是因为其在中国监察言谏制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选取了以下几个重点来对唐代谏诤制度进行深入的探究:首先,需要阐述一下本论文的选题理由及意义,并且稍微列举一下本选题现在的研究现状如何。之后进入正文部分:一、唐代以前谏诤制度的历史沿革。要研究一项制度,不仅要横向的分析,更要纵向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谏的概念、谏权的产生以及谏诤的目的,以为后文更好的了解唐代谏诤制度做一个铺垫。二、唐代以前谏诤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余千年,唐朝正处于其中间发展阶段。因此,在了解完与谏诤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更需要纵向的分析一下唐代以前谏诤制度的发展情况,以此来比较出唐代的谏诤制度有何新的特点。叁,唐代的谏诤制度及其特点。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分四个章节进行分析:首先,论述下唐代谏诤制度的概况,从谏诤的制度设计、选任条件、实施途径叁方面分析;其次,论述唐代谏诤制度的新发展,讨论了新发展的体现和原因;最后,论述了唐代谏诤制度的主要特征,这里分为叁个部分:明君的殷切求谏,臣下的积极进谏,谏诤之风盛传。四,对唐代谏诤制度做一个总体评价。唐代谏诤制度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主的个人权力,使统治阶级在制定决策时更加谨慎,降低了错误决策的出现率,但是包括唐代谏诤制度在内的中国古代监察言谏制度都是一种维护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器具,是一种缓和剂,所以其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总的来看,谏诤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的进步成分,其制度中的进步成分可以为现代的行政监督工作带来很多的启示,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这和西方社会的民主概念更是不能等同。(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6)

夏依甜,周亮宇[2](2015)在《浅析唐代对谏诤制度的发展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谏诤制度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体现为,在历史时代的背景下以及统治者个人因素的作用下,谏诤制度逐渐趋于制度化;另一方面体现为,唐代的谏诤制度在总体沿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机构设置上的革新,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马福贞[3](2011)在《洪武谏诤祸案研究——兼论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谏诤制度是古代社会十分重要的政治制度。谏是规劝的意思,"讽,谏也"~①,即用委婉的语言巧妙地劝告;诤是直言;谏诤即对君主和上司提出规劝性意见,以减少中央政治决策的失误,拾漏补遗。善于纳谏、从谏如流是古代帝王所渴望得到的赞誉,但是,从谏如流的君主却是凤毛麟角,洪武谏祸发生之频繁、状况之惨烈,更是引发人们从政治制度的视角,对皇权专制体制下的谏诤制度的实质进行深入思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7-15)

成喆[4](2011)在《唐贞观时期谏诤制度成熟原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谏诤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首创,随着封建历朝的更迭而发展,随着专制集权的覆灭而衰亡。谏诤制度发展至唐朝走向成熟,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备的体制。尤其到贞观时期,谏诤制度被全面推向高峰,出现了名垂青史的君臣和满载史册的谏言,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里,这段谏官史显得弥足珍贵。而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出现,与完善的谏诤体制以及成熟的谏诤实践给予的促进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多方角度深入挖掘谏诤制度在唐贞观时期发展成熟的原因。首先,贞观前期谏诤制度的发展为此时谏诤制度的建设和实践奠定了历史基础。其次从隋朝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一方面隋炀帝拒谏饰非、短命而亡,唐太宗深刻意识到纳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隋朝两代皇帝在建章立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唐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再次对唐太宗的个人作用进行了研究。正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为谏诤制度的运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才使谏诤制度得到本义上的回归,反过来也在其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对贞观谏臣进行了分析。由于唐太宗能够招贤纳士,选贤任能,以及严格的谏官选任制度,这个时期的谏臣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卓越的才能,在开放的谏诤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对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谏诤制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设计,因此无法摆脱阶级的局限性。然而,作为我国古代政治史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合理吸收贞观时期谏诤制度的精华,借鉴其合理之处,对我国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1-06-01)

赵启迪[5](2008)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谏诤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深远地影响着以后历代王朝的谏诤制度,是后代谏诤制度的基础和雏形。本文在吸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史料及部分地下出土文献,主要从谏诤制度的定义及历史渊源、谏诤者、谏诤对象、春秋战国时期谏诤制度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谏诤制度的性质及对后世的影响五个部分,分别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5)

李金玉[6](2005)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历史的谏诤制度在各国普遍存在,当时不仅有专职的谏官,而且各级官员也可以对国君直接进谏,使谏诤之风大为盛行。但其达到顶峰之时也是其衰落的开始,随着专制主义的逐步加强,需要以民主制度作为其表演舞台的谏诤终于走向衰微。(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杨庆东[7](2005)在《我国古代“言官谏诤”制度的演进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言官谏诤”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独具特色的、重要的行政监督制度。它早在尧舜时代就已萌芽,从秦代起向制度化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唐代趋向完备,一直延续到清朝。认识历史上的“言官谏诤”制度对创新行政监督制度大有益处。我们应该以史为镜,广开言路,弥补缺失的内部舆论监督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钱大群[8](2002)在《谏诤制度与“贞观之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家常把李世民即位称帝到贞观二十叁年去世这23年的政治状况,赞誉为"贞观之治",认为贞观之治是靠贞观精神的支撑。贞观精神是什么呢?贞观精神就是君臣齐心协力、励精图治、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朝廷20多年持之以恒所养成的诤谏风气。所以,凡读过唐史的人,无不为贞观君臣间那许多可歌可泣的诤谏事例所震撼。贞观君臣间浓厚的诤谏之风,带来了统治集团思想行动的一致和大政方针制订的正确,直接推动了以朝廷为核心的吏治清明和政府运作的(本文来源于《中西法律传统》期刊2002年00期)

李怡[9](2000)在《关于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谏诤制度是一种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虽然它受制于皇权 ,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性。它体现出一种独立性原则 ,折射出传统道德对世人的影响 ,反映出皇权对道义的认可和士人的“忠孝”观念(本文来源于《洛阳师专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江兴国[10](1996)在《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江兴国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是以地主阶级为主的剥削阶级对广大农民和其他劳苦民众的专政。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地主阶级在组织政权中长期实行的基本制度。在这种政权制度下,君主和各级行政长官实行的是不同程度上的独裁...(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1996年03期)

谏诤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代是谏诤制度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体现为,在历史时代的背景下以及统治者个人因素的作用下,谏诤制度逐渐趋于制度化;另一方面体现为,唐代的谏诤制度在总体沿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机构设置上的革新,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谏诤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唐代谏诤制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夏依甜,周亮宇.浅析唐代对谏诤制度的发展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3].马福贞.洪武谏诤祸案研究——兼论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本质[C].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4].成喆.唐贞观时期谏诤制度成熟原因研究[D].山西大学.2011

[5].赵启迪.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D].吉林大学.2008

[6].李金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

[7].杨庆东.我国古代“言官谏诤”制度的演进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

[8].钱大群.谏诤制度与“贞观之治”[J].中西法律传统.2002

[9].李怡.关于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几点思考[J].洛阳师专学报.2000

[10].江兴国.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J].政法论坛.1996

标签:;  ;  ;  

谏诤制度论文-陈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