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义塑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尾砂,广义塑性模型,ABAQUS,UMAT
广义塑性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崔旋,董威信,周汉民,孙书伟[1](2018)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尾砂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尾砂的本构模型是开展尾矿坝数值模拟和安全评价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尾砂的本构模型研究多集中于非线性弹性模型,如Duncan-Chang模型,关于弹塑性模型的研究较少。结合尾砂的应力-应变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描述尾砂力学特性的改进广义塑性模型。基于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将提出的模型在ABAQUS中二次开发实现,应力积分采用Runge-Kutta显式积分。通过叁轴试验模拟验证,偏差应力曲线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反映围压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抗剪强度随应变逐渐硬化,达到峰值强度,随后发生应变软化,抗剪强度有所下降。体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广义塑性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体应变曲线的体缩-体胀发展过程,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同时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值误差很小,且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可进一步用于尾矿坝的应力变形计算和安全评价。(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端洲[2](2017)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石坝作为一种古老的坝型,因其取材方便,构造简单,受力明确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水利工程的首选坝型。我国水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然而这些地区是高强度地震常发区,对高土石坝的建设与运营带来不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越来越大,高土石坝建设是以后的发展趋势,目前300m级的高土石坝已在设计规划中。目前,对于强震区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高土石坝的加速度放大倍数、坝体沉降、永久位移等对研究高土石坝在强震区的变形与稳定性尤为重要。本文是基于此背景下,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工格栅加筋土石坝的动力分析》(5140090546),利用在FLAC3D软件中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通过叁轴试验的模拟算例与FLAC3D自带的本构模型对比,验证广义塑性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并对高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多工况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FLAC3D的基本原理,在其预留的自定义本构模型板块中,基于广义塑性理论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叁轴试验的模拟算例与FLAC3D自带的本构模型对比,验证广义塑性模型的正确性。(2)基于FLAC3D软件中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建立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针对建设期与蓄水期的坝体变形,本文以坝高250m的均质土石坝,应用该分析方法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结果显示: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能很好模拟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建设期与蓄水期的坝体变形基本一致,上游水平位移由于水压力的存在,位移偏向下游移动;竖向沉降由于水的托浮力的影响,位移向上移动;位移数值相对较大的发生在坝顶。(3)为全面系统研究和分析对比高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本文设计了不同的工况(不同坝高、不同坝坡、不同峰值加速度等)对高土石坝加速度放大倍数、坝体沉降、永久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坝高越高,坝坡越陡,峰值加速度越大,所得位移越大,且在坝体上部1/5范围内变形数值较大,是重点防护和加固的区域。(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陈生水,彭成,傅中志[3](2012)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堆石料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堆石料在等幅与不等幅应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以此为基础,确定了不同加载过程中堆石料的剪胀方程、加载方向、切线模量及塑性模量,建立了一个可以考虑堆石料循环加载特性的广义塑性本构模型。模型将所有的加卸载阶段都视为弹塑性过程,并在剪胀方程中引入老化函数来考虑体积应变积累对剪胀(缩)性的影响。模型共有12个参数,均可通过常规室内单调及循环加载试验确定。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依据试验资料确定了两种不同堆石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并对等幅循环叁轴压缩与不等幅循环叁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两种材料在不同围压下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均吻合良好,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堆石料应力应变曲线的滞回特性与永久变形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牛志伟,李同春,李宏恩[4](2012)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体液化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本构模型和液化分析是进行土体动力反应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将土体作为液固两相孔隙介质,考虑土体骨架与孔隙流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PZ模型来模拟土体,分析土体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通过研究土体内孔隙水压力产生、消散过程及土体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土体液化的判定,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化深度。(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牛志伟,李同春,李宏恩[5](2011)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体液化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本构模型和液化分析是进行土体动力反应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土体作为液固两相孔隙介质,考虑土体骨架与孔隙流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PZ模型来模拟土体,分析了土体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通过研究土体内孔隙水压力产生、消散过程及土体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进行土体液化的判定,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化深度。(本文来源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期刊2011-10-21)
乔丽平,王钊[6](2004)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加筋土坡临界高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定破裂面为一过坡脚的对数螺旋面,以广义塑性理论为基础,本文导出了加筋土坡临界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加筋土坡设计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11-01)
王敬林,邓楚键,郑颖人,陈瑜瑶[7](2002)在《基于广义塑性理论上界法的有限元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证明,岩土材料不适应关联流动法则,而应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把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引入到极限分析的上界法,据此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并引入数学规划方法寻求问题的最小上界解。通过和经典解析解的比较可知,该方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王敬林,钱开东,陈壁强[8](2002)在《广义塑性理论上限法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极限分析上界法,尽管求解结果合理,但理论上却存在一些矛盾,应用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极限分析上界法,就可消除这些矛盾。本文介绍了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极限分析上界法,并把它应用到边坡工程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02年02期)
郑颖人,王敬林,朱小康[9](2001)在《关于岩土材料滑移线理论中速度解的讨论——广义塑性理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岩土材料的滑移线理论都采用经典塑性理论中的关联流动法则 ,由此得出应力特征线与速度滑移线一致 .而试验得知 ,岩土材料并不服从关联流动法则 ,因而应力特征线与速度滑移线不可能重合 .广义塑性力学的出现 ,从理论上证明了塑性势面与莫尔—库仑屈服面之间成一定的角度 ,因而应按非关联流动法则来研究速度滑移线 .本文简介了广义塑性力学理论 ,给出了具有叁个塑性势函数的广义塑性势公式 ,并指出塑性势面与屈服面之间必须相应 ,但不一定相同 .文中导出了基于广义塑性力学 (非关联流动法则 )的速度滑移线方程 ,它与莫尔—库仑屈服条件无关 ,但应力特征线与莫尔—库仑屈服条件有关 .并证明了速度滑移线与应力特征线之间处处都成 φ 2角 .文中以平顶钝角楔体的Prandtl解为例 ,给出了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的速度解 ,并指出当 φ=0时 ,本解答与正交解一致 ,φ≠ 0时 ,则两者有较大差异 .但本例的应力解与极限荷载解和正交解一致(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广义塑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石坝作为一种古老的坝型,因其取材方便,构造简单,受力明确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水利工程的首选坝型。我国水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然而这些地区是高强度地震常发区,对高土石坝的建设与运营带来不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越来越大,高土石坝建设是以后的发展趋势,目前300m级的高土石坝已在设计规划中。目前,对于强震区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高土石坝的加速度放大倍数、坝体沉降、永久位移等对研究高土石坝在强震区的变形与稳定性尤为重要。本文是基于此背景下,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工格栅加筋土石坝的动力分析》(5140090546),利用在FLAC3D软件中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通过叁轴试验的模拟算例与FLAC3D自带的本构模型对比,验证广义塑性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并对高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多工况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FLAC3D的基本原理,在其预留的自定义本构模型板块中,基于广义塑性理论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叁轴试验的模拟算例与FLAC3D自带的本构模型对比,验证广义塑性模型的正确性。(2)基于FLAC3D软件中新开发的广义塑性模型,建立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针对建设期与蓄水期的坝体变形,本文以坝高250m的均质土石坝,应用该分析方法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结果显示:基于广义塑性模型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方法能很好模拟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建设期与蓄水期的坝体变形基本一致,上游水平位移由于水压力的存在,位移偏向下游移动;竖向沉降由于水的托浮力的影响,位移向上移动;位移数值相对较大的发生在坝顶。(3)为全面系统研究和分析对比高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本文设计了不同的工况(不同坝高、不同坝坡、不同峰值加速度等)对高土石坝加速度放大倍数、坝体沉降、永久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坝高越高,坝坡越陡,峰值加速度越大,所得位移越大,且在坝体上部1/5范围内变形数值较大,是重点防护和加固的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义塑性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崔旋,董威信,周汉民,孙书伟.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尾砂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J].岩土力学.2018
[2].李端洲.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陈生水,彭成,傅中志.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堆石料动力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
[4].牛志伟,李同春,李宏恩.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体液化分析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2012
[5].牛志伟,李同春,李宏恩.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体液化分析方法[C].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2011
[6].乔丽平,王钊.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加筋土坡临界高度[C].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7].王敬林,邓楚键,郑颖人,陈瑜瑶.基于广义塑性理论上界法的有限元法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8].王敬林,钱开东,陈壁强.广义塑性理论上限法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2002
[9].郑颖人,王敬林,朱小康.关于岩土材料滑移线理论中速度解的讨论——广义塑性理论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