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崔增

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崔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草地,土壤水分亏缺度,水分利用效率,土壤质量

人工改善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崔增[1](2019)在《人工草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及水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机械化耕作、过度施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管理,使农田出现大面积土壤退化。自然恢复(如农田休耕)和人为措施(如轮作、种植绿肥作物等)是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与自然恢复草地相比,人工草地具有更高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等,能够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从而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为探究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五种人工草地及农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另外,比较了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人工草地的根系分布特征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无芒雀麦和白叁叶主要以直径为0-2 mm的根系为主,芒草和紫花苜蓿则以直径大于4.5 mm的根系为主,而柳枝稷的根系分布比较均匀。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在种植3-4年后达到稳定值。芒草和柳枝稷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它草地,且适当的干旱胁迫可提高芒草和柳枝稷的水分利用效率。(2)在种植的3-5年期间,芒草和柳枝稷的土壤基本处于无干燥化;无芒雀麦和白叁叶的土壤均处于无干燥化到中度干燥化;而紫花苜蓿的深层土壤处于中度干燥化到极度干燥化,有些甚至处于极度干燥化状态,并在150-400 cm土层深度出现了土壤干层。(3)人工草地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和团聚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无芒雀麦、白叁叶和柳枝稷对农田土壤孔隙、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显着高于其它草地。(4)各人工草地均能显着提高土壤入渗速率。紫花苜蓿的初始入渗速率显着高于其它草地。在入渗后期阶段,无芒雀麦和白叁叶的入渗速率均显着高于其它草地。(5)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影响最大,而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主要受土壤几何平均直径和总孔隙度的共同影响。不同人工草地中,根径为0-2 mm的根系体积百分比增加能显着提高土壤几何平均直径、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而根径为2-4.5mm的根系体积百分比的增加降低了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总体而言,土壤入渗速率主要由土壤初始含水量和根系分布特征决定。土壤初始入渗速率主要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影响,而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入渗速率的影响逐渐减弱,根系对入渗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强。人工草地能够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半干旱区降雨-土壤水分转化过程。相比其它草地,柳枝稷具有高生物量、低耗水的特点,且其根系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基于此结果,提出半干旱地区种植人工草地(尤其是柳枝稷)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渝根,刘小二,余晓东,肖磊石[2](2010)在《人工改善土壤后接地网接地参数的计算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近似分析方法推导出在水平接地网接地导体周围人工改善土壤后水平接地网的等效接地导体半径,结合已有的均匀土壤中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及最大接触电压的计算公式,提出人工改善土壤后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及最大接触电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得出:人工改善土壤对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作用甚微,但能有效降低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压。(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0年10期)

鲁川[3](2010)在《拉萨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墒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鲁川报道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拉萨市气象台联合会商结果表明,由于拉萨地区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5月 21日至 25日拉萨地区产生降水的天气条件比较好。为了更好地抓住此次天气过程,拉萨市气象局迅速安排部署增雨作业。   5月2(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0-06-01)

刘云辉[4](2005)在《朝阳地区开展封冻期人工增雨对改善春播期土壤墒情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0-2004年实测长系列资料分析了朝阳地区降水量和春播期土壤墒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封冻期(10-11月)降水量与春播期土壤墒情间具有极显着相关关系。因此提出:应该调整人工增雨的思路,通过开展封冻期人工增雨改善朝阳地区春播期的土壤墒情,提高人工增雨的效益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05年03期)

汪汇海,李德厚[5](2003)在《胶茶人工群落在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着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近似分析方法推导出在水平接地网接地导体周围人工改善土壤后水平接地网的等效接地导体半径,结合已有的均匀土壤中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及最大接触电压的计算公式,提出人工改善土壤后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及最大接触电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得出:人工改善土壤对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作用甚微,但能有效降低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崔增.人工草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及水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刘渝根,刘小二,余晓东,肖磊石.人工改善土壤后接地网接地参数的计算和分析[J].高压电器.2010

[3].鲁川.拉萨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墒情[N].中国气象报.2010

[4].刘云辉.朝阳地区开展封冻期人工增雨对改善春播期土壤墒情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2005

[5].汪汇海,李德厚.胶茶人工群落在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上的作用[J].山地学报.2003

标签:;  ;  ;  ;  

人工改善土壤论文-崔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