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萨杏油田论文-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

喇萨杏油田论文-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喇萨杏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序地层,井震结合,地层对比,成因分析

喇萨杏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1](2019)在《喇萨杏油田不同类型砂体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多物源、沉积旋回影响,建立精准、合理的油田级精细等时地层格架难度较大。针对小层等时地层对比难以在平面上连续追踪的缺点,提出了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方法。以大庆长垣北部萨尔图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从层序地层发育成因模式分析入手,采用"地震同相轴引导标志层空间展布趋势,井分层精准刻画各层面空间位置"的方法,建立了萨尔图油层Ⅱ油层组(SⅡ)沉积单元级精准等时地层格架。研究发现,萨尔图油层Ⅱ油层组9小层(SⅡ9)为一套较为稳定的区域性隔层,尤其在喇萨杏油田(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田、杏树岗油田),将1~9小层(SⅡ1~9)与10~16小层(SⅡ10~16)分隔成2套不同的储层结构体系。(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魏丽影,肖洪伟,尹淑敏[2](2019)在《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50多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区块间差异逐步缩小。在对影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基础上,分地质因素、开发效果两个方面建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质因素包含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5个方面14项指标,开发效果则包含了开发指标、压力系统等5个方面14项指标。为表征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效果,创新提出了低压井比例、多向受效比例、井距变异系数、细分层段数及五年阶段套损率5项指标。针对原有石油行业标准已不适应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需要的问题,利用多级次平均值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准,形成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方法应用于大庆喇萨杏油田重点治理区块效果评价,指出了区块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精细挖潜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9期)

石成方,吴晓慧[3](2019)在《喇、萨、杏油田开发模式及其演变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喇、萨、杏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建立的5种具有代表性开发模式,分析了开发模式演变的内在规律性。分析认为,油藏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和时变性决定了油田开发必然要经历多次开发调整的过程,每次开发调整都应该建立符合本油田、本开发阶段实际的开发模式。由于多次采油并存、各种开发方式同在、油层封存等情况,喇、萨、杏油田今后油田开发调整和建立开发模式将更为复杂,需要深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杜庆龙,宋宝权,朱丽红,姜岩,赵国忠[4](2019)在《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60年的注水开发,大庆喇、萨、杏油田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叁大矛盾加剧、剩余油高度零散、无效循环严重、宏观动用差异变小、套损形势严峻5个挑战,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了由整体挖潜向个性化挖潜、注采井网调整向完善局部单砂体注采关系、井网加密调整向层系井网优化调整、区块层系结构调整向井层调整、套损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控的5个转变,形成了以"四个精细"为核心的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配套技术及复杂大系统下精细、高效的开发管理模式。以6个精细挖潜示范区为引领,水驱精细挖潜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控递减、控含水取得显着成效,有力支撑了大庆油田4 000×10~4t油气当量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杨清立[5](2019)在《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调整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喇萨杏油田过渡带地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现状差异明显。为了系统评价各区块开发效果,寻找潜力调整区块,根据地质与开发2类指标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质与开发指标进行了分级评价与分类。按照地质与开发评价结果匹配原则,确定了下一步需要进行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块。根据过渡带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包含6类开发调整方式的流程,确定了层系重组、井网加密和层系互补的界限值大小,最终给出了潜力区块的具体调整方式。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过渡带地区挖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丁继伟[6](2019)在《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分类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外储层是砂岩向泥岩演化的过渡性岩相,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大,二次加密调整后部分表外储层仍难以动用。为提高表外储层挖潜程度,基于岩心水洗分析、压汞、测井资料等,以长垣Ⅰ类独立表外、Ⅱ类独立表外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当前开发条件下表外储层的动用难易程度。通过确定当前开发条件的表外储层分类物性、含油性标准,并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优选反映储层特征的测井曲线参数,分区块、油层组建立DLS系列和0.2 m系列测井分类方法。表外单采试验区结果表明:单井的产液强度随射孔厚度中易动用厚度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测井解释为难动用的表外储层注入比例较低,注水强度也较低,分类结果和生产动态实际较为吻合。该方法可为表外储层剩余油挖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丁继伟[7](2019)在《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测井分类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洗资料表明,在当前开发条件下,喇萨杏油田部分表外储层难以动用。为提高表外储层剩余油的挖潜程度,基于岩心水洗分析、压汞、测井资料等,以长垣Ⅰ类独立表外、Ⅱ类独立表外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当前开发条件下表外储层的动用难易程度。确定当前开发条件的表外储层分类物性、含油性标准,并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分区块、油层组建立不同系列测井分类方法。通过表外单采试验区表明,单井产液强度随射孔厚度中易动用厚度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测井解释为难动用的表外层注入百分比较低,注水强度也较低,分类结果和生产动态实际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白永旺[8](2018)在《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开采现状、分布特点和剩余分布油进行分析,利用叁次采油结合叁次加密调整方式、叁次加密井水驱调方式和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提升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蔡东梅,李文艳,王端阳,孙立东,高健[9](2018)在《地震技术在老油田层序特征再认识中的应用——以大庆喇萨杏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认识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基础,在陆相河流-叁角洲沉积体系中,由于物源、沉积旋回等影响,精准、合理的认识油田级地下沉积单元级分层体系难度较大。本文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针对密井网特高含水开发区,充分利用高密度叁维地震资料(20m*20m面元)精细标定追踪技术,从层序地层发育模式成因分析入手,采用"地震同相轴引导标志层空间展布趋势,井分层精准刻画各层面空间位置"的方法,重新认识地下沉积单元级分层体系。结果表明:SⅡ9为-套较为稳定的区域性沉积界面,将SⅡ1-9及SⅡ1 0-16分隔成两套不同的储层结构体系。以喇嘛甸为例,上部砂体呈连片状分布,不同期次河道空间上相互切割和迭置,形成迷宫状的储层结构,下部砂体规模明显变小,形成板状、孤立状的储层结构。基于这种认识,指导了油田二类油层叁采采油阶段注聚开发方案的制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徐庆龙,舒萍,邱红枫,何云俊,张晔[10](2017)在《喇萨杏油田伴生气生产气油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喇萨杏油田伴生气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及伴生气组份变化情况及生产气油比影响因素,开展对油田产出液溶气能力室内实验,分析含水率对生产气油比的影响规律,模拟地层流体高压物性测试。结果显示:注入的水成为含气水,溶解气水比(SGWR)为2.065cm~3/g,原油溶气能力随着组份变化略有下降,注入水与模拟油静置接触24小时左右,水中的溶气量达到稳定,表明注入水从注入到产出在地层与原油接触和运移过程中可从油相获取气体而成为含气水。模拟采出液在地层条件下的折算溶解气油比随模拟采出液含水率的升高逐渐升高。油田实际开采过程中井筒附近肯定有一个压降漏斗,必然单井周围要有一个低于饱和压力的脱气半径,如果一个油田或者一个区块地层压力普遍低于饱和压力,那原油在地下会全面脱气,在储层里形成自由气相,从而优于原油和水先采出来,造成生产气油比升高。所以,影响生产气油比的关键因素还是地层压力,其他影响因素次之。(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9)

喇萨杏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50多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区块间差异逐步缩小。在对影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基础上,分地质因素、开发效果两个方面建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质因素包含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5个方面14项指标,开发效果则包含了开发指标、压力系统等5个方面14项指标。为表征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效果,创新提出了低压井比例、多向受效比例、井距变异系数、细分层段数及五年阶段套损率5项指标。针对原有石油行业标准已不适应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需要的问题,利用多级次平均值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准,形成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方法应用于大庆喇萨杏油田重点治理区块效果评价,指出了区块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精细挖潜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喇萨杏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喇萨杏油田不同类型砂体井震结合成因层序地层对比[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魏丽影,肖洪伟,尹淑敏.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3].石成方,吴晓慧.喇、萨、杏油田开发模式及其演变趋势[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4].杜庆龙,宋宝权,朱丽红,姜岩,赵国忠.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5].杨清立.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调整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丁继伟.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分类标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7].丁继伟.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测井分类标准[J].测井技术.2019

[8].白永旺.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J].化工设计通讯.2018

[9].蔡东梅,李文艳,王端阳,孙立东,高健.地震技术在老油田层序特征再认识中的应用——以大庆喇萨杏油田为例[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10].徐庆龙,舒萍,邱红枫,何云俊,张晔.喇萨杏油田伴生气生产气油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C].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标签:;  ;  ;  ;  

喇萨杏油田论文-蔡东梅,姜岩,宋保全,王端阳,刘朋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