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酐论文-孙志坚,谢丽萍

羧酸酐论文-孙志坚,谢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酸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偏苯叁甲酸酐,副产物,双环戊二烯,力学性能

羧酸酐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坚,谢丽萍[1](2019)在《利用一种多元羧酸酐副产物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元羧酸酐副产物(邻苯二甲酸酐质量分数80.6%,偏苯叁甲酸酐质量分数7.98%,苯甲酸质量分数9.2%,酸值(KOH)859.6 mg/g)与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以及二元醇缩聚制备了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对树脂粘度、固化物的力学、热性能及硬度测试研究了多元羧酸酐副产物用量对合成树脂及其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副产物添加质量分数在33.5%以内时能较好地提升不饱和聚酯固化物的物理性能,质量分数为15%时,固化物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还可加入双环戊二烯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硬度。(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6期)

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2](2019)在《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的合成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氧代-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与氰化钠为原料,通过氰醇化、脱水、水解等反应合成了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4),化合物4通过~1H NMR、~(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表征。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以及不同配比的溶剂对合成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中间体的影响。制备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2)的较优条件为:POCl_3∶3-氰基-3-羟基-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1)=2.5(物质的量比);制备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3)的较优条件为:温度80℃,化合物2 1 g,乙酸2.9 mL,浓盐酸4.8 mL。对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进行了~1H NMR、~(13) C NMR、HRMS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宋玲艳,汤小玉,孙继红[3](2019)在《苝四羧酸酐和聚丙烯酸包裹SiO_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布洛芬控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致密的纳米二氧化硅球(DNSS)作为载体,通过硅烷试剂(APTES)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引入荧光分子3,4,9,10-苝四羧酸酐(PTD)和聚丙烯酸(PAA)分别得到APTES-DNSS、PTD@DNSS和PAA@DNSS 3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采用XRD、FT-IR、SEM、TG、PL等分析手段分别对上述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织构参数以及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重点考察了以PAA@DNSS为载体的pH敏感释药性能和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通过APTES改性以及表面嫁接PTD和PAA并不能改变DNSS的球形特征和约250 nm的颗粒尺寸,但是通过嫁接PTD赋予了样品PTD@DNSS的荧光性能,分别在400 nm和450 nm附近出现两个发射峰,进一步负载PAA后,样品PAA@DNSS则具有较强的pH敏感释药性能,特别是在pH 7. 4的释药条件下,样品PAA@DNSS不仅具有较高的释药率,而且保持较强的荧光性能。上述结果说明嫁接在APTES-DNSS表面的PAA和PTD对药物释放性能和发光行为存在着较强的表面效应。(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10期)

张昭[4](2019)在《DMC法合成氨基酸羧酸酐及其酸碱协同催化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氨基酸-N-羧酸酐(NCAs)开环聚合是合成多肽的一种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开发碳酸二甲酯(DMC)法合成NCAs是实现绿色制备多肽和氨基酸类化学品的重要途径。针对DMC法合成NCAs中,氨基酸氨基酰化反应选择性差和效率低,以及酸基化中间体在成环过程中易脱羧导致成环受阻等难题,本文研制具有夺取质子、授予质子、精准酰化和高效成环的金属离子杂化磷锌基酸碱协同催化剂,利用原位FT-IR、原位NMR和XPS等技术研究底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和转化模式,利用同步热分析质谱仪、气质联用仪和原位FT-IR等解析中间体成环反应中质子授予过程与脱羧之间的关联,阐释成环受限机制。研究催化剂组成、溶剂分子、底物结构和温度效应等对底物活化的影响规律,探索定向酰基化和精准成环中的催化机理。首先探究了在“一锅法”反应中氨基酸的转化形式,DMC的活化程度,中间体的合成受阻因素,探究温度、溶剂与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过程中各种产物的影响。当丙氨酸与DMC 比例为1:2时,在DMF溶剂中,4种产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1.54%、53.47%、22.65%和19.35%。然后利用谷氨酸苄酯与DMC作为原料,采用分步法:先生成氨基羰基化之后的中间体产物,然后再通过环化反应生成最终产物谷氨酸苄酯羧酸酐,并且探究在不同的溶剂、反应温度与时间下,中间体与环化产物的产率的变化规律。当谷氨酸苄酯与DMC的比例为1:2时,在非质子性极性溶剂DMF中,100℃的条件下反应5个小时,中间体最高产率达到83.2%,羧酸酐的最高产率达到65.76%。最后,制备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介孔类催化剂磷酸锌钠,通过对催化剂性能及结构的研究,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发现催化产率可提高到68.59%,并且探究在反应过程中存在酸碱协同催化机制,提出了可能的定向酰基化与环化反应的催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2-23)

马硕辰[5](2018)在《氮杂环烯烃催化羧酸酐O-Carboxyanhydride (OCA)单体的开环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能源的开采与使用,致使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诸多环境问题,科学家们竭其所能的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在高分子领域中,基于石油衍生单体如乙烯,丙烯所聚合而得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但是由于其单体的来源,导致可再生资源单体愈发受到人类关注,目前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聚乳酸等材料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基于环境保护的需求,研制可再生、可降解聚合物已经是大势所趋。绿色化学的概念不仅对单体有所要求,更重要的是选用效率更高以及合成更环保的催化剂。有机催化剂的发展拓展了高分子的催化合成方法,过往的聚合物合成大多使用过渡金属催化,这种催化剂毒性较大,生成聚合物有金属残留,在其应用上有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有机催化剂的蓬勃发展使得其更加适用于高分子合成领域。本文中,我们使用不同结构氮杂环烯烃作为催化剂,催化O-carboxyanhydride(OCA)和N-carboxyanhydride(NCA)聚合,其中OCA单体的聚合产物其主链为聚酯结构,提供了潜在的降解性能。NCA单体的聚合产物具有聚氨基酸结构,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探究聚合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控单体结构,催化剂结构等手段,合成了高分子量的OCA聚合物以及NCA聚合物,通过聚合实验、核磁反应等以及基质辅基飞行时间质谱等监测方法对聚合机理进行探究,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合成方法的聚合机理,对该领域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β-蒎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松树和针叶树中的天然产物小分子,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环外双键以及大张力四元环,可以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进行阳离子聚合,所得高分子聚合物在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中,利用路易斯酸Al(C_6F_5)_3催化剂的高活性,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β-蒎烯阳离子聚合,得到高分子量(M_n~19000 g·mol~(-1))的聚β-蒎烯。通过核磁氢谱和氟谱探究阳离子聚合引发过程,指认阳离子聚合体系中间体结构,利用基质辅基飞行时间质谱证明该机理。该实验对于阳离子聚合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阳离子聚合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6](2015)在《生产5-氯甲基-2,3-吡啶二羧酸酐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5-氯甲基-2,3-吡啶二羧酸酐的过程(I):Z是氢或卤素;Z1是氢、卤素、含氰基的或硝基,包括(i)反应化合物通式(II)的步骤,其中这些符号已在式子(I)中给出含义,用氯化剂,可选在卤代烃中选择的溶剂中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ii)在步骤(i)从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二氯乙烷、叁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及他们的(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陶鑫峰,邓扬威,凌君,沈之荃[7](2014)在《硼氢化稀土催化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可控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RN-NTA)1,2是N-取代甘氨酸-N-羧酸酐(RN-NCA)3,4的硫代衍生物,制备方法简便,对水和热稳定,易于提纯和长时间保存,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本文首次利用硼氢化稀土催化剂5催化RN-NTA的开环聚合,成功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聚肌氨酸、聚(N-丁基甘氨酸)及其无规共聚物。产物分子量可通过投料比控制、产率高、分子量分布窄。无规共聚物聚(肌氨酸-r-N-丁基甘氨酸)具有温敏性,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相转变(浊点),而且细胞毒性很小,与聚肌氨酸和聚乙二醇相似,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还用TGA和DSC对均聚和共聚类肽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期刊2014-08-04)

胡兵[8](2014)在《经二羧酸酐修饰的聚酰亚胺前体、酰亚胺化而得的聚酰亚胺及使用其的液晶取向处理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提供对各种有机溶剂的溶解性良好,特别是可获得摩擦耐受性良好、不易因背光源的照射而发生劣化的液晶取向膜的聚酰亚胺前体及/或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前体或将该聚酰亚胺前体酰亚胺化而得的聚酰亚胺的特征在于,末端氨基通过选自通式[1]和通式[2]的至少一种脂环式环氧二羧酸酐(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4年06期)

伊泽,伊茂聪,王建辉[9](2013)在《铑(Ⅰ)催化芳基叁氟硼酸钾与芳基羧酸酐偶联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铑(Ⅰ)催化芳基叁氟硼酸钾与芳基羧酸酐生成芳酮的偶联反应。结果表明,低剂量[1.0%(mol)]的RhCl(PPh3)3在催化芳基叁氟硼酸钾与芳基羧酸酐的偶联反应方面表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不论是供电子基团还是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芳基叁氟硼酸钾和芳基羧酸酐都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得到良好的反应产率,但具有空间位阻基团取代的芳基叁氟硼酸钾和芳基羧酸酐反应的产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杨剑波,庞怀林,黄超群[10](2007)在《2,3-吡啶羧酸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3-吡啶二羧酸与亚硫酰氯反应制备2,3-吡啶羧酸酐的方法,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2,3-吡啶羧酸与氯化亚砜(SOCl2)的摩尔比为1∶1.05。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超过95%,纯度达96%。(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7年04期)

羧酸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氧代-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与氰化钠为原料,通过氰醇化、脱水、水解等反应合成了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4),化合物4通过~1H NMR、~(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表征。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以及不同配比的溶剂对合成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中间体的影响。制备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2)的较优条件为:POCl_3∶3-氰基-3-羟基-4-甲酸甲酯四氢噻吩(1)=2.5(物质的量比);制备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3)的较优条件为:温度80℃,化合物2 1 g,乙酸2.9 mL,浓盐酸4.8 mL。对3-氰基-4-甲酸甲酯-2,5-二氢噻吩进行了~1H NMR、~(13) C NMR、HRMS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酸酐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志坚,谢丽萍.利用一种多元羧酸酐副产物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J].热固性树脂.2019

[2].谭春斌,杜洪飞,刘晓玲.2,5-二氢噻吩-3,4-二羧酸酐的合成工艺优化[J].化学世界.2019

[3].宋玲艳,汤小玉,孙继红.苝四羧酸酐和聚丙烯酸包裹SiO_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布洛芬控释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9

[4].张昭.DMC法合成氨基酸羧酸酐及其酸碱协同催化机制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5].马硕辰.氮杂环烯烃催化羧酸酐O-Carboxyanhydride(OCA)单体的开环聚合[D].吉林大学.2018

[6]..生产5-氯甲基-2,3-吡啶二羧酸酐的过程[J].乙醛醋酸化工.2015

[7].陶鑫峰,邓扬威,凌君,沈之荃.硼氢化稀土催化N-取代甘氨酸-N-硫代羧酸酐可控聚合[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2014

[8].胡兵.经二羧酸酐修饰的聚酰亚胺前体、酰亚胺化而得的聚酰亚胺及使用其的液晶取向处理剂[J].乙醛醋酸化工.2014

[9].伊泽,伊茂聪,王建辉.铑(Ⅰ)催化芳基叁氟硼酸钾与芳基羧酸酐偶联反应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

[10].杨剑波,庞怀林,黄超群.2,3-吡啶羧酸酐的合成[J].农药.2007

标签:;  ;  ;  ;  ;  

羧酸酐论文-孙志坚,谢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