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俗文化论文-周璐

节俗文化论文-周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空间,艺术化,传统节俗

节俗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璐[1](2019)在《南京地铁节俗文化主题艺术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发展快速的背景下,地铁中的公共艺术建设也越来越重要。传统节俗也以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在地铁公共空间中,以手法多样、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李忠于[2](2019)在《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实践探索——以古诗词与节俗文化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孕育发展、积淀、延续,既得益于汉字的延续,也得益于传统节日周期性地复现,引导我们知道来路不忘根脉。但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节日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追捧,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课程开设的原因、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对古诗词与节俗文化课程进行探索,力求体现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担当和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赵书[3](2019)在《略论中华节俗文化中的革新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节俗文化的革新精神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二十四节气"是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阴阳历结合的"农历"是对历法的伟大发明、"年禧"日期的确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选择、生肖文化是对时序排列的伟大创造。这四点成就,彰显了中华行为文化在节俗方面的革新精神,抒发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的科学态度。中华节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不断革故鼎新,不断汲取各方营养中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华节俗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彰显在革新中迸发前进力量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北京民俗论丛》期刊2019年00期)

赵妤,隆滟[4](2017)在《天水市春节节俗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标志性文化现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作为百节之首的春节更是以它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个性与生活情感,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而作为中华始祖伏羲与女娲的诞生地、大地湾文化遗址发掘地、秦文化发祥地的天水以它众多特有的春节节俗文化内容彰显着时代风采,地域风貌。本文将从当地春节节俗中的民俗事象入手,探析天水市春节节俗中体现出的传统,并从这些节俗中所蕴含的精神底蕴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旨在为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发展春节等传统节俗的地域文化内涵,探析和挖掘当地传统节日形式的传统性和创新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7期)

赵萍,蔡萌萌,马兴祥[5](2017)在《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其跨文化传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节俗文化传播现状入手,分析其传播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深层次探究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传播中国节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9期)

韩养民[6](2017)在《《史记》中的古代节俗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且是第一本记录古代特别是汉代节日文化的不朽之作。一、元旦朝贺礼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所以有百节年为首说。古代年节亦称“华节”、“芳节”、“良节”、“嘉节”、“韶节”、“淑节(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7-03-14)

张瑾[7](2016)在《走进传统节俗,坚守文化之根——“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姑胥小学是一所小学校,坐落在姑苏城西南一条最普通小巷的深处,90%的学生是外来随迁子女。小学校也有着大梦想,希望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书香大气、家国情怀的"苏式学子"。为此,我们准备着手开设"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下面,从实施条件、主要举措、达成目标这叁个方面阐述我们的思考。一、项目实施条件建设"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2点考虑——1.呼唤传统文化的需求。当下,很多学生热衷于西方节(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6年12期)

王娜,吴慧涵,匡野[8](2016)在《试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的路径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当下国内外文化发展局势为背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强调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针对打造文化强国这一议题创造性地提出,重视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是我国实现文化兴国、打造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并从节庆传播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内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树立文化强国形象。(本文来源于《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梁川[9](2015)在《孝善并行——中元“放河灯”节俗文化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放河灯"习俗流布广泛、形式独特,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在传统中元节日时段的世俗化和包容性发展。"孝"是"放河灯"形成的思想基础,"奉孝行善"将中元节习俗发扬光大。"放河灯"揭示了儒释道思想融汇涵化并不断走向民间的特定过程,陈说对死者的告慰,建树生者的德行,滋养民众的善心。(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5年07期)

范梦韬[10](2015)在《对外汉语传统节俗文化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延续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把传统节俗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包括在教材、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体现和应用。第叁部分阐述了对外汉语传统节俗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即因材施教、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以及文化包容等。第四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对外汉语传统节俗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随机渗透法、专题讲座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文化体验法等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进行总结和阐释,给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有关传统节俗文化教学的意见和参照,以期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5-06-15)

节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孕育发展、积淀、延续,既得益于汉字的延续,也得益于传统节日周期性地复现,引导我们知道来路不忘根脉。但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节日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追捧,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课程开设的原因、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对古诗词与节俗文化课程进行探索,力求体现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担当和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璐.南京地铁节俗文化主题艺术化表达[J].大众文艺.2019

[2].李忠于.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实践探索——以古诗词与节俗文化课程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

[3].赵书.略论中华节俗文化中的革新精神[J].北京民俗论丛.2019

[4].赵妤,隆滟.天水市春节节俗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探析[J].智富时代.2017

[5].赵萍,蔡萌萌,马兴祥.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其跨文化传播价值研究[J].山西青年.2017

[6].韩养民.《史记》中的古代节俗文化[N].深圳特区报.2017

[7].张瑾.走进传统节俗,坚守文化之根——“传诵节俗文化经典浸润人生”校本课程构想[J].新教育.2016

[8].王娜,吴慧涵,匡野.试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的路径和策略[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

[9].梁川.孝善并行——中元“放河灯”节俗文化再探[J].中华文化论坛.2015

[10].范梦韬.对外汉语传统节俗文化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节俗文化论文-周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