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网络,可靠组播协议,多播反馈,反馈压缩
卫星组播论文文献综述
桂永茂[1](2015)在《一种GEO卫星可靠组播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GEO卫星具备天然广播、广域覆盖等优势,使其非常适合组播业务传输。然而,GEO卫星通信也存在长时延、高误码、突发丢包等不足,为组播业务的可靠传输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重点针对GEO卫星下的可靠组播优化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可靠组播协议相关技术,从可靠传输技术、随机退避算法和多播反馈机制叁个方面对现有可靠组播协议开展了深入分析。第二,构建了GEO卫星网络传输模型,深入分析GEO卫星网络中传统NORM协议反馈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时器的新型多播反馈机制P-MFB。P-MFB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指数随机退避算法MERB,并设计了相应的基于定时器的多播反馈机制。第叁,以P-MFB机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适合GEO卫星的可靠组播协议NORM+。设计了NORM+协议的多播反馈机制、差错控制方案、系统块编码传输机制及报文格式,并针对发送端、接收端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协议处理流程。最后,在Linux环境下实现了NORM+协议,并搭建GEO卫星网络实验平台,对NORM+协议开展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NORM+协议能提供更大程度的反馈压缩,获得了较高的吞吐量增益,并能有效提升组播系统带宽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桂永茂,赵宝康,唐竹,彭伟,夏艳[2](2015)在《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信道的天然广播及广域覆盖等特性使得基于卫星网络开展组播服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卫星链路长时延、高误码、非对称的特点容易导致报文大量丢失和重传,使得组播可靠性难于保证。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NCM)。NCM通过在发送端主动发送原始报文的冗余编码包,可实现接收端多个丢失报文的本地恢复;同时结合传统ARQ反馈重传,当出现原始报文和编码包同时丢失时,通过重传编码包,就可恢复多个丢失报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朱宏鹏,张剑,杜锋,苟亮[3](2015)在《宽带低轨卫星网高效组播中的部分网络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逻辑位置的概念,将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动态网络拓扑等效为多个静态拓扑的循环更替。针对静态网络的高效组播,提出部分网络编码算法。该算法只在有编码增益的节点处进行网络编码,其它节点直接路由转发。从等效的多个静态网络拓扑中提取连接关系不变的恒定网络拓扑,提出在恒定网络拓扑中采用部分网络编码实施组播。该方法能克服拓扑变化引起的路由和编码方案频繁变换问题,对应的吞吐量约为组播树路由的2倍,且优于多径路由,组播目的节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算法对于链路的失效具有较好的健壮性。研究成果对提高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组播吞吐量和健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杨飞,陈涛,李晴飞,包少彬[4](2015)在《IP组播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传统的IP组播技术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情况,以地球站IP组播业务传输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卫星通信中IP组播传输的实现模式,为后续卫星通信系统对IP组播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5年06期)
马骁,安建伟[5](2015)在《面向LEO卫星通信网络基于时间尺度的负载均衡组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全球覆盖的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通信网络下,获得较小开销的组播树,而非仅仅是降低树开销或最小传输时延,提出一种面向LEO卫星通信网络的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度量负载均衡组播路由算法(load balancing multicasting algorithm based on timescales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LBMT),通过获取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s,ISL)的状态信息并通过设计的评价链路状态"比对开销",建立较小"比对开销"组播树.已提出的面向LEO卫星网路的组播路由算法通常目标为最小化组播树的树开销或传输时延,然而LEO卫星网络的全网流量并非均匀分布,已提出的组播算法通常无法主动避让繁忙链路,在高负载情况下导致网络状况恶化.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在高负载状态下降低数据丢失率,而仅仅微小增加了传输时延.LBMT算法建立的组播树能有效避让繁忙链路并选择位于不发达地区上空的空闲链路,充分利用网络的空闲链路,使网络流量更加均衡.(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谷惠利[6](2014)在《基于卫星网络的视频会议中组播技术的应用及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的卫星网络带宽下,在不影响正常网络使用的情况下采用组播技术召开视频会议。通过对卫星网络带宽进行流量控制和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参数设置,使之组播技术正常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4年15期)
李彩萍,冯书兴[7](2013)在《基于角色编组的卫星遥感信息组播分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遥感信息在战略方向侦察、重大危机与突发事件监视、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部队演练、训练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快速高效的卫星遥感信息分发机制是一个难点。点播、组播、多播的方式在联合作战中应用比较广泛。基于角色编组的访问控制模型,对参战单元编组进行组播分发,在组间采用基于所需卫星遥感信息的分配方法和组内采用基于角色接收方的分配方法,提高了组播方式下卫星遥感信息分发效率,有效减轻了自适应分发和主动分发压力。(本文来源于《装备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原超[8](2013)在《基于GEO/LEO双层卫星IP网络组播路由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网络通信具有高带宽、覆盖面积大、易于实现广播等特性,在全球通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采用多层卫星进行组网通信,不同轨道的卫星可进行优势互补。目前,基于GEO/LEO双层卫星组网通信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高层GEO卫星可以利用自身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较大的优势,只承担管理和存储低层卫星数据功能,也可以作为低层LEO卫星的备份承担数据包转发功能。后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卫星失效或链路失效等突发性问题导致的组播中断。低层LEO卫星利用自身传输时延较低的优势,主要承担数据包的转发功能。GEO/LEO双层卫星组网的通信方式,不仅能够利用每层卫星的优势,提高空间频谱利用率,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毁性,提高卫星网络性能。卫星信道的高带宽特性,使其成为组播业务的理想载体。组播技术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传输,节约传输带宽,减轻网络负载。研究卫星组播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建立性能良好的组播树。对于卫星通信组播网络来说,存在着带宽受限、星上资源供应有限、链路误码率较大、网络拓扑变化较快等问题。因此,本文依据现有的单层卫星组播树算法,结合GEO/LEO双层卫星的通信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EO/LEO双层卫星IP网络的组播算法,并通过将链路时延和带宽作为链路权值,引入链路恒久性因子,降低传输时延和丢包率,确保卫星网络传输的高性能。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改进的组播树算法时延性能和带宽消耗性能均有较好的提升,并且使得丢包率有较大的改进。卫星网络可能会面临卫星节点失效或者突发性卫星链路失效等问题,使得组播数据包不能够正常到达目的终端。将GEO卫星层作为LEO卫星层的备份,承担一定的转发数据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提出的算法进行改进,能够有效的降低因卫星节点失效而导致数据包的丢失率。通过仿真验证,改进后的组播树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突卫星网络的突然性中断问题,提高卫星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12-01)
邓扬[9](2013)在《卫星可靠组播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通信在全球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具有全球覆盖的特点以外,它们能够还支持宽带业务和灵活的网络配置。与地面通信网络相比,卫星通信网络因为本身具有天然的广播特性、覆盖区域广、用户入网快速灵活等特点,在支持组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随着业务的拓展和卫星处理能力的加强,通过卫星支持组播已逐渐开始成为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与地面网络相比,通过卫星进行可靠组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时延问题:对于卫星通信而言,链路传输的长时延会使组群管理的IGMP协议、以及组播路由协议的使用大打折扣。二是较高的分组出错概率:卫星网络中暴露于太空之中的无线信道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天气状况的复杂多变,多径干扰等),这导致了较高的误比特率,从而也产生了相对地面较高的分组出错概率。因此,如何克服信道大时延的影响,如何提高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卫星组播传输性能,尤其是如何消除雨衰影响是组播技术能否在卫星通信中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可靠性的考虑,对于卫星组播中差错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实现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介绍了卫星组播通信中分组错误率的概念以及分组错误率对于卫星组播的影响,并介绍了叁种卫星组播中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物理层FEC技术、ARQ技术以及分组级FEC技术。对卫星组播通信中的相关技术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给出了两种常用的分组级FEC的介绍—采用RSE码的分组级FEC技术和采用卷积码的分组级FEC技术,包括其实现方法和优缺点等等。此外,还介绍了结合ARQ的分组级FEC(HEC)的概念。基于MATLAB仿真设计了采用RSE码的分组级FEC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带宽占用率和时延为量度,通过大量的MATLAB仿真,分析讨论了接收机群组大小、FEC参数、包大小以及降雨等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而后在此基础上对有反馈信道的卫星组播网络模型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大量的结论。众多的结论对实际组播系统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10-01)
孙雁鸣,马恒太,郑刚,易小伟,潘辉[10](2013)在《卫星组播多组共享密钥管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多组组密钥管理方案应用于大型动态卫星多组组播环境时,受卫星资源的限制,密钥管理效率成为瓶颈。设计了一种卫星多组组密钥管理方案SMGKM(Satellite Multiple Group Key Management),根据对组播源的访问能力对用户进行分组,并在子组中设置子组管理者,通过构造组播密钥管理图和子组密钥管理结构进行多组组密钥管理,具有良好的前向和后向安全性,与现有典型方案相比,SMGKM有效降低了卫星的通信和存储开销,更适合大型动态卫星多组组密钥管理。(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卫星组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信道的天然广播及广域覆盖等特性使得基于卫星网络开展组播服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卫星链路长时延、高误码、非对称的特点容易导致报文大量丢失和重传,使得组播可靠性难于保证。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NCM)。NCM通过在发送端主动发送原始报文的冗余编码包,可实现接收端多个丢失报文的本地恢复;同时结合传统ARQ反馈重传,当出现原始报文和编码包同时丢失时,通过重传编码包,就可恢复多个丢失报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组播论文参考文献
[1].桂永茂.一种GEO卫星可靠组播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2].桂永茂,赵宝康,唐竹,彭伟,夏艳.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
[3].朱宏鹏,张剑,杜锋,苟亮.宽带低轨卫星网高效组播中的部分网络编码算法[J].宇航学报.2015
[4].杨飞,陈涛,李晴飞,包少彬.IP组播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5
[5].马骁,安建伟.面向LEO卫星通信网络基于时间尺度的负载均衡组播路由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
[6].谷惠利.基于卫星网络的视频会议中组播技术的应用及配置[J].中国新通信.2014
[7].李彩萍,冯书兴.基于角色编组的卫星遥感信息组播分发技术[J].装备学院学报.2013
[8].原超.基于GEO/LEO双层卫星IP网络组播路由策略[D].北京邮电大学.2013
[9].邓扬.卫星可靠组播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孙雁鸣,马恒太,郑刚,易小伟,潘辉.卫星组播多组共享密钥管理方案[J].宇航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