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宾格假设论文-王广成,王秀卿

非宾格假设论文-王广成,王秀卿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宾格假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宾格假设,非作格动词,语义,句法

非宾格假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成,王秀卿[1](2016)在《对非宾格假设理论内涵和意义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试图对非宾格假设的理论内涵和意义进行再度解读和认识。主要观点包括:1)动作和状态的对立是区分动词非作格、非宾格属性的语义基础,也是两类动词各次类共有的语义特点。2)不及物动词在非宾格、非作格属性上表现出普遍的不确定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在词汇层面上区分两类动词。3)从本质上讲,非宾格假设反映的是动词语义及句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其理论意义正在于借助非宾格现象在语义和句法间架起一座桥梁。(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马志刚[2](2014)在《层级性与汉语“双主句”、及物句的最简句法研究——基于广义非宾格假设对“大象鼻子长”等句式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大象鼻子长"之类的句式视为双主语句不符合主语生成于动词投射内假设对论元选择和题元指派的要求。基于层级性的分析认为,该句式中的谓词具有广义的非宾格属性,因而可在词汇序列中选择语义关联的两个论元做其补语和标示语,而谓词前两个名词间领属性的语义解读是受到动词投射内非对称性成分统制的限制使然。本文认为,"双主句"其实是汉语中的一种焦点敏感句式,而常规及物句则以其句末成分作为信息焦点。(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魏丽滨[3](2013)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与非宾格假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马氏文通》的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非宾格假设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进行分析,探讨形容词谓语句中形容词的非宾格性,试图论证非宾格假设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适用性。形容词谓语句是汉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句式,国内学者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句子中形容词的属性以及句子的结构类型,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富,而对于这种句式的句法构成方式层面的研究却少有涉及,对于句式中形容词性谓词的属性特征也存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形容词谓语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两个问题:第一,形容词谓语句的基本句型构成与句法生成形式;第二,形容词谓语句中形容词性谓词是否具有非宾格性。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依据生成语法理论,对不同形容词谓语句进行句型剖析,深入探讨其句法构成及生成方式。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对不同类型形容词谓语句中各成分进行语义上的题元结构分析,参照、比对非宾格假设中非宾格系列与非作格系列谓词的表现,对形容词性谓词的非宾格性做出判定。本研究研究表明,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形容词性谓词与动词谓语句中的动词性谓词一样,根据其句法表现,也可以划分为非宾格类与非作格类——表示性质、动作描述的可归于非作格类,将表示存现、变化、致使的看作是非宾格类。非宾格假设在形容词谓语句中同样具有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马志刚[4](2009)在《题元准则,非宾格假设与领主属宾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补结构和英语例外受格结构中的题元角色指派实质上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汉语动补结构可以在是否具有及物性和有无非宾格属性两个维度上得到齐整的分类;英汉语存现动词和非使役性动词都具有非宾格属性。这些语言事实都符合Burzio定律并进而巩固该定律在理论语言学中的核心地位。本文指出,基于生成语法的领主句研究应该遵循其理论原则和规范,并将焦点集中在名词成分的格位指派,以及名词成分之间领属关系的来源和实现方式上。(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马志刚[5](2007)在《题元准则,非宾格假设与领主属宾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安丰存(2007,下称安文)提出,在领主属宾句(下称领主句)的推导过程中,轻动词v附加了"遭受"义,迫使动词增加新论元来承担新的语义角色,从而引发领有名词提升。该文强调在推导过程中,动词语义特(本文来源于《华中语学论库(第四辑)——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期刊2007-10-26)

非宾格假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大象鼻子长"之类的句式视为双主语句不符合主语生成于动词投射内假设对论元选择和题元指派的要求。基于层级性的分析认为,该句式中的谓词具有广义的非宾格属性,因而可在词汇序列中选择语义关联的两个论元做其补语和标示语,而谓词前两个名词间领属性的语义解读是受到动词投射内非对称性成分统制的限制使然。本文认为,"双主句"其实是汉语中的一种焦点敏感句式,而常规及物句则以其句末成分作为信息焦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宾格假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广成,王秀卿.对非宾格假设理论内涵和意义的再认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

[2].马志刚.层级性与汉语“双主句”、及物句的最简句法研究——基于广义非宾格假设对“大象鼻子长”等句式的再分析[J].外文研究.2014

[3].魏丽滨.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与非宾格假设[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马志刚.题元准则,非宾格假设与领主属宾句[J].汉语学报.2009

[5].马志刚.题元准则,非宾格假设与领主属宾句[C].华中语学论库(第四辑)——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2007

标签:;  ;  ;  ;  

非宾格假设论文-王广成,王秀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