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用户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适应界面,用户习惯,移动终端,功能控件推荐
自适应用户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帛钊[1](2017)在《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移动终端界面自适应机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下降,移动智能终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各厂商争夺市场的重要阵地。如何率先发掘用户需求,构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企业在商业战争中获取先机的关键。自适应界面,作为一种智能界面,能够从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历史信息中猜测和推断出用户可能的使用偏好、会话风格以及用户的局限性,并调整界面的呈现方式来降低用户对界面的使用难度,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针对以往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界面对用户的交互信息利用不充分、未能对用户的认识活动做充分研究以及界面的呈现方式一成不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移动终端用户界面自适应机制。在本文中,首先对自适应界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介绍,并对该机制实现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iOS开发技术、自适应界面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界面自适应机制进行的需求分析,本文在总体设计中给出机制的体系结构和模块划分,并对界面自适应机制实现的关键技术等做了详细介绍;随后本文对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给出了 一个界面自适应机制的应用实例,并对该实例系统进行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测试,验证了该机制的可用性。本文通过对自适应界面和用户交互信息进行研究,对构建移动终端自适应用户界面进行了研究与应用,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15)
郑燕,王璟,葛列众[2](2015)在《自适应用户界面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方式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解决目前系统、软件功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自适应用户界面的主要方式、自适应算法,以及自适应的属性,并讨论了自适应用户界面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殷旭,俞雅玲,王媛,杨承磊[3](2014)在《采用良好触控体验尺寸的自适应用户界面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用户的触摸体验会受到人的能力和设备性能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和运行设备自适应地生成合适的触控界面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为此,提出一种采用良好触控体验尺寸的自适应界面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改进的费茨公式,使其适用于小尺寸目标的情况,用于指导测算当前用户和设备情况下系统界面控件的良好触控体验尺寸;然后以Android应用系统为例,介绍了系统界面控件的良好触控体验尺寸的计算和自适应界面的生成过程:当用户第一次打开手机时对用户操作进行初始测试,计算出针对于该用户和设备的良好触控体验的尺寸;由于用户可能会采用与初始方式不同的方式去操作手机,在每次使用前进一步验证良好触控体验的尺寸;最后根据良好触控体验的尺寸对界面进行修改.实验和用户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生成的自适应界面可减少用户的交互时间,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喻纯,史元春[4](2012)在《基于自适应光标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效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输入效率,是人机交互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已有的研究包括点击增强技术和自适应界面技术,前者改变光标的控制方式或呈现方式,后者改变界面上控件的位置布局,但两种技术都存在不足.通过分析界面操作,提出了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效率的评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人机交互效率优化技术:自适应光标.它以自适应的方式,有选择地对界面上用户可能访问的控件通过点击增强技术支持,实现快速访问.该方法既解决了以往的自适应界面技术因频繁调整控件布局而给用户带来额外认知成本的问题,也克服了点击增强技术仅适用于稀疏控件布局的限制.为了检验其可用性,在控件较多的Visual Studio上实现了自适应光标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自适应光标技术可以将获取目标的时间缩短27.7%,显着提高了图形用户界面的输入效率.(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何秀琴[5](2012)在《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界面作为人与手机交互的接口,其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受用户、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复杂情境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手机用户界面大多采用单一的界面模式针对所有的用户进行统一设计,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把情境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不增加用户认知和操作负担的前提下自动的对情境进行感知,并根据感知的结果自适应的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功能,这种智能化、自适应的界面机制正好能够克服手机设备本身交互的局限性,能够较好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界面的可用性。本文研究了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通过对基于情境感知的人机交互方式及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总结了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的相关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创新地提出了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设计。本文提出的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模型将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概念层、交互层、表现层和评估层。概念层在设计概念的定义中引入了情境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进行交互层的功能交互逻辑构建,然后在表现层结合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界面的自适应设计进行了分析,定义了界面模式的设计模型,最后在评估层通过用户操作日志信息的反馈对自适应过程进行了动态调整和完善。此外,基于此模型本文结合手机通讯录产品“号簿管家”概念版项目进行了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实践,评估结果表明,用户对自适应界面的主观满意度和操作绩效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很好的指导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1-01)
樊银亭,滕东兴,杨海燕,马翠霞,戴国忠[6](2011)在《基于经验感知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自适应界面缺乏自主学习用户交互历史、难以根据用户经验有效预测用户意图的现状,基于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该文提出了基于经验感知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从界面静态组成元素、动态交互行为和自适应策略叁个方面建立了该模型的统一描述,然后研究了自适应界面模型的实现架构、关键技术和建模方法.最后开发了一个个性化的虚拟家居定制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根据用户交互历史和上下文环境,准确预测用户意图,实时调整界面布局和交互行为以主动地适应用户.(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程时伟,童琪杰,杨东伟[7](2011)在《优化社交行为的手机通讯录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联系人搜索效率,优化用户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交行为,本文建立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框架,对手机通话记录、日历事件等情境信息进行感知,设计相应的界面自适应交互机制。以一个手机通讯录自适应系统为例,描述了通讯录列表自适应排序,通话适宜度、生日与节庆自适应提示等功能的设计与实现。用户测试表明该系统可增进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提高用户主观满意度,从而验证了本文设计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期刊2011-09-17)
樊银亭,滕东兴,汪恭正,杨海燕,王宏安[8](2011)在《虚拟家居定制系统中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实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交互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历史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实现机制.以虚拟家居定制系统为例,对个性化定制过程中的典型交互任务进行分类;讨论了基于交互历史的在线跟踪机制,提出了基于交互历史序列分析的活动预测方法和可视对象的自适应布局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韦伟[9](2011)在《支持行为预测及功能推荐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机交互设计的丰富以及用户对提高个人体验质量的需,用户信息的挖掘、个性化推荐服务以及界面组织结构等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OSFA (one-size-fits-all)的用户界面,迫使用户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当前的挑战不仅仅在于随时随地、以任意形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在于如何在“恰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恰当”的服务。因此,用户会希望自己界面具有个性化的布局且能够意会用户行为并做出预测的智能化界面。所谓自适应界面是指用户界面可以根据用户行为习惯自行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和完善,界面还具有对用户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以及功能推荐的个性服务。这是为了缓解由于界面调整可能会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或是服务于初次使用者及操作技能低下的用户,对其的界面使用进行帮助和引导。针对人机界面如何设计以到达更好的交互效果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用户界面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创新之处及界面普遍存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扼要地阐述,分析了用户行为习惯及其对界面结构的影响,提出了界面自适应的思想。2.捕获基于界面的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习惯的几个要点,获得用户方向习惯、操作习惯、方位感知偏爱等个性化信息。3.利用统计学结合矩阵的方法对用户的操作序列进行了统计并预测用的下一步行为,概括介绍了现今流行的界面推荐方式。4.详细分析了界面的组织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类型设计了相应的自适应规则,分别进行了自适应算法的设计和描述。5.研究了用户界面模型的建立,将模型分为用户模型和界面模型两大类,根据自适应界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结构并对界面的评价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本文研究取得以下创造性成果:1.提出了一种界面自适应技术的新思路;2.给出了叁种界面区域划分的四种方法,重新规划了界面的体系结构;3.设计预测用户下一步行为的算法,描述了界面自适应算法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原有界面存在的不足作了改进,并且从理论上重塑用户界面并建立相应的界面模型,为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建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谢超,陈毓芬,马惠军,李伟[10](2010)在《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的体系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的框架体系,研究了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的软件体系结构。介绍了自适应机制中的各个模块,在此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利用该框架实现了自适应用户界面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可用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框架对指导开发人员进行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是可行的。这些研究为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后续研究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自适应用户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适应方式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解决目前系统、软件功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自适应用户界面的主要方式、自适应算法,以及自适应的属性,并讨论了自适应用户界面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用户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帛钊.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移动终端界面自适应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郑燕,王璟,葛列众.自适应用户界面研究综述[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
[3].殷旭,俞雅玲,王媛,杨承磊.采用良好触控体验尺寸的自适应用户界面生成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
[4].喻纯,史元春.基于自适应光标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效率优化[J].软件学报.2012
[5].何秀琴.基于情境感知的手机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6].樊银亭,滕东兴,杨海燕,马翠霞,戴国忠.基于经验感知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J].计算机学报.2011
[7].程时伟,童琪杰,杨东伟.优化社交行为的手机通讯录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C].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2011
[8].樊银亭,滕东兴,汪恭正,杨海燕,王宏安.虚拟家居定制系统中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实现机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
[9].韦伟.支持行为预测及功能推荐的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D].杭州师范大学.2011
[10].谢超,陈毓芬,马惠军,李伟.面向CViS的自适应用户界面开发的体系框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