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权利保障论文-郁登前

党员权利保障论文-郁登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党员权利保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纪律审查,党员权利,保障缺陷,对策

党员权利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郁登前[1](2018)在《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律审查工作中党员权利保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第一次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观点,开启了我国人权保障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享有的权利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列举了具体的保障措施。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求治党也必须走法制化道路。上述规定体现作为一名党员,其在享受基本人权的同时,自身合法权益也受到党纪国法的保障。1993年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以来,承担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为我们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行政监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查处了大批违反党纪国法的贪污腐败党员干部,赢得了党心民心。作为查处腐败分子的主要手段——纪律审查工作,由于立法及历史原因,存在诸多与现行法律、党内法规及基本人权保障要求相矛盾的地方,亟需改进。违纪案件审查从信访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到移送审理、下达处分决定,再到申诉,其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性措施,以保障权力的行驶及规范程序,保护被审查对象合法权益。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详细分析了上述办案环节中的分别存在的可能侵害被审查党员合法权益的具体情形。2018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从立法层面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一定的人身控制权,对改善传统纪律审查工作必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在传统纪律审查工作中在信访受理、初步核查、立案调查、移送审理、下达处分及申诉等办案环节容易发生侵害党员合法权利情形的初步对策,结合《国家监察法》出台后在对与基本人权保障及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相背内容予以了纠正和改进,进而从法律法规修订角度探讨对“两规”的合法性转变、纪律审查工作的程序性要求、党内立法工作的与时俱进、执纪理念的及时转变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指导未来的纪律审查实践。(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28)

王小萍[2](2018)在《党员权利保障:诠释、意义和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员权利由党员的主体地位决定,保障党员权利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是发展党内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制度是推进党员权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员权利保障的关键是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员权利运行机制、加强权利保障制度执行监督。(本文来源于《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田志梅[3](2017)在《农村党员权利的行使及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对党员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权利保障得如何,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整个党员权利保障状况的一个缩影。农村党员权利的充分行使,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有利于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吸引力,有利于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以及加强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先进性的建设。本文结合农村党员权利的相关文件、案例及新闻报道,并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农村党员进行深入交谈,始终以党员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农村党员权利的行使现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思考。目前,农村党员权利行使在新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主要有:农村党员权利的实现有了更加民主的环境,对农村党员权利的实现更加注重制度保障,农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在落实的时候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而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依然存在,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失衡,农村党员的维权意识不强,农村党员干部认识不足,农村党员权利的落实机制不完善。根据农村党员权利行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对策,主要有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农村党员的权利意识;创造健康的党内环境,保障党员权利的实现;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各项权利。希望这些对策能促进农村党员权利的行使,促进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6)

曾志刚,冯志峰[4](2017)在《探索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强调,"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内在规律,探索完善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的制度机制,全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本文来源于《党建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关金宝[5](2016)在《审计署党组召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七次专题学习讨论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11月17日,审计署党组召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七次专题学习讨论会,围绕“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这一主题进行了集中学习讨论。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孙宝厚主持会议。审计署党组成员刘正均以《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报》期刊2016-11-18)

刘益飞[6](2016)在《保障党员权利:党内生活健康化的长久之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党内生活中长期存在着扭曲党员权利义务关系的情况,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有时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严重忽视党员"应有的权利"。在对待党员权利上,我们并不是坚持和体现"党员主体"的指导思想,而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组织本位"为基本指导,党员权利保障因此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保障党员权利的指导思想上突出确立"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生活中必须长期注重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理论视野》期刊2016年10期)

张佩[7](2016)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依法治国离不开依法治党。治国必先治党,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党。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党员的主导作用,从而不断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及领导水平。2004年9月,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专门的党内法规来保障党员权利,对党员权利的内容、措施等作了基本的规定,突出了党中央对于保障党员权利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保障党员权利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要通过运用法治精神和法治技术来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将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干部的行为纳入法规轨道,进一步修改和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使保障措施更加具体可行,保障程序更加规范明确,进而切实落实党员的权利,提高广大党员的热情和能动性,更多地让党员参与管理党内事务,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员的权利得到实质性的行使和保障。本文跳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角度,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视野下,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一党内法规,运用法学思维和规范分析的方法,首先了解党员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系统阐述了党员权利的内涵,特征和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意义;接着具体分析了党员权利的保障主体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党员权利保障的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原则,程序正当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规为准绳原则;最后根据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员权利保障程序和路径的现有规定,深入剖析了规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保障程序和路径的更加完善、更加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国贤,张世杰,罗伟,郑晓[8](2016)在《新时期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农村党员权利实现程度如何、享有的权利是否有充分的保障,关系到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与战斗力。本文着眼于找准农村党员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提出完善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更好地保障农村党员权利的实现发挥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6年03期)

江俊伟[9](2015)在《从“异音”到“和声”:中共党员权利保障与社会变革之历史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的时代主旋律经历了从独立、富强到民主的历史变奏,由此决定了中共核心使命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历史巨变。中国社会变革与中共党员权利保障也从"异音"过渡为"和声"。在革命年代,独立的使命、革命的环境迫使党员遵守严格的纪律,忽略权利建设,社会变革的目标与党员权利保障内容相悖离,形成历史的"异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化优先的"赶超战略"要求全党乃至全社会为之作牺牲,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的步履迟缓,党员权利保障重形式,轻内容,社会变迁的目标与党员权利保障内容有落差;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依法治国与社会民主化的核心使命,要求党员权利保障重形式,更重内容,社会发展目标与党员权利保障唱响了时代"和声"。深入具体的历史情境,细致探讨中共党员权利保障的特定历史内涵及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总结经验与教训,对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促进依法治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5年06期)

邸乘光[10](2015)在《中共党章视域下的党员权利及其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员是党的主体,居于主体地位,享有民主权利。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党员权利及其保障既要通过党章来确立,也要依靠党章来保障,因而必然会在党章中得以体现。回顾和考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和通过的党章(包括党章修正案)关于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规定,可以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历史演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先后召开第八、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了4部党章。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共历部党章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扩大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既有过新的探索和推进,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和倒退,从总体上说,走过的是一段从积极探索、形成体系,到遭到破坏、丧失殆尽,再到开始反思、引起重视的曲折历程。(本文来源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党员权利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员权利由党员的主体地位决定,保障党员权利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是发展党内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制度是推进党员权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员权利保障的关键是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员权利运行机制、加强权利保障制度执行监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党员权利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郁登前.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律审查工作中党员权利保障探讨[D].东南大学.2018

[2].王小萍.党员权利保障:诠释、意义和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

[3].田志梅.农村党员权利的行使及保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4].曾志刚,冯志峰.探索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机制[J].党建研究.2017

[5].关金宝.审计署党组召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七次专题学习讨论会[N].中国审计报.2016

[6].刘益飞.保障党员权利:党内生活健康化的长久之计[J].理论视野.2016

[7].张佩.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8].王国贤,张世杰,罗伟,郑晓.新时期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

[9].江俊伟.从“异音”到“和声”:中共党员权利保障与社会变革之历史互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

[10].邸乘光.中共党章视域下的党员权利及其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

标签:;  ;  ;  ;  

党员权利保障论文-郁登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