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夷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夷之辨,华夷秩序,普世价值
华夷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宏[1](2017)在《近代以来“华夷之辨”思想沿革的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夷之观,乃自中国始,遂生"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之思潮。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传统华夷观和近代华夷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华夷秩序的重新构建又是以近代华夷观为分水岭的。近代华夷观的形成及完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解读近代"华夷之辨"思想给历史革新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生产活动、对外态度以及不同民族的心理气质都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9期)
黄旭峰[2](2016)在《论日本型华夷思想的脆弱性——以室町幕府的东亚观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中国,华夷思想作为构建中原王朝同周边民族间关系的一大准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日交流的展开,日本也形成了类似的华夷思想,即日本型华夷思想。然而日本型华夷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在历史的发展中影响甚至决定着日本的对外观念。以下将针对日本型华夷思想的概要及其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并以室町幕府时期的东亚观为中心对日本型华夷思想进行解构并分析其思想的脆弱性特征,以期对研究古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古代东亚国际关系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茶刘英[3](2016)在《《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对秦朝的统一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从民族观的视角,对《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是对先秦民族思想研究的有力补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范业红[4](2016)在《江户时期日本儒者对华夷思想解读的脉络性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1"华尊夷卑"的思想心态"华夷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夏""夷"最早只是用来表示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按《礼记·王制》所载:中国戎夷四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1)。这只是在以中原为中心的条件下对四方民族的介绍。其中的诸如"蛮夷"之称最初都不含蔑(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段锐超[5](2016)在《北朝君臣对儒家华夷认同思想的汲引、发挥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以降,儒家民族思想中蕴含的华夷民族认同思想观念成为北朝君臣推动民族认同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动力。北朝君臣通过对其中的"以夏变夷"的民族观、"夷可主夏"的正统观、华夏文化正统观、中原地域正统观及华夷民族统一观等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汲引与发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认同思想,并以之为指导,在大一统情怀的激励下,进行了塑造正统和致力统一的不懈努力,推动了北朝以拓跋鲜卑为主的少数族与汉民族的统一与融合的历史实践。(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邵方[6](2015)在《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代王朝选择大一统思想,并辅以政治体制建设及律法的颁布,儒家更是把大一统作为"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和政治理想,在此基础上,儒家认为"夷"与"夏"可以互变,华夷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历代中央政权在大一统的前提下,均从不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民族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法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研究院(所/中心)成立叁十周年论文集(上)(下)》期刊2015-10-31)
吴波[7](2015)在《从《南词叙录》看徐渭“华夷”思想下的戏曲批评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南词叙录》是徐渭一部重要的关于南戏的论着,其中涉及较多与"华夷"相关的言论,有意无意间透露出他的"华夷"思想。同时,这些"华夷"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徐渭的戏曲批评观,他对北曲、南戏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9期)
高伟[8](2015)在《江户后期国学者的朝贡说——对华夷思想的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田笃胤和大国隆正为代表的江户后期国学者的思想中出现了万国应向日本朝贡的主张。前者的朝贡说中,夷狄与"中华"在原理上存在着天然的断绝,彼此在性质上无法转化。后者的主张凸显了道德因素,在结构上较接近中国古典华夷思想。然二者的主张,在理念上"我"对于他者而言都是封闭系统,他者不能通过任何途径转化为"我"。可知,他们的朝贡说剔除了中国华夷思想中的自他统一性,而继承了对立性,形成了特殊的"华夷思想"。(本文来源于《第八届日本学研究论坛论文集(五)》期刊2015-09-19)
裴宇辰[9](2015)在《简论雍正皇帝的华夷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华夏族的形成,"夷"族也随之而形成,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华夷思想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华夷思想在先秦时便已形成,自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来,汉族统治者便一直坚持华夷之别。1644年,清兵入关,满族贵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华夷之辨"的思想一直困扰着清初统治者。世宗雍正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四位帝王,针对当时的曾静逆案,与其展开一场关于华夷之辨的辩论,重新定义了华夷的含义,并且促进清朝大一统的形成以及边疆民族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09-14)
周喜峰[10](2015)在《清初明遗民及其华夷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总要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国,隐遁乡野,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习惯上把他们称为遗民。明清易代,满洲贵族入主中原,汉族士林中的明遗民应运而生。在社会鼎革的大潮之中,涌现出一大批忠君爱国、英勇抗清的将士和官民。他们具有强烈的华夷之辨思(本文来源于《南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07)
华夷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古代中国,华夷思想作为构建中原王朝同周边民族间关系的一大准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日交流的展开,日本也形成了类似的华夷思想,即日本型华夷思想。然而日本型华夷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在历史的发展中影响甚至决定着日本的对外观念。以下将针对日本型华夷思想的概要及其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并以室町幕府时期的东亚观为中心对日本型华夷思想进行解构并分析其思想的脆弱性特征,以期对研究古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古代东亚国际关系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夷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韩立宏.近代以来“华夷之辨”思想沿革的新论[J].智富时代.2017
[2].黄旭峰.论日本型华夷思想的脆弱性——以室町幕府的东亚观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
[3].茶刘英.《吕氏春秋》的“华夷一统”思想[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4].范业红.江户时期日本儒者对华夷思想解读的脉络性转移[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6
[5].段锐超.北朝君臣对儒家华夷认同思想的汲引、发挥与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6].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C].中国优秀传统法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研究院(所/中心)成立叁十周年论文集(上)(下).2015
[7].吴波.从《南词叙录》看徐渭“华夷”思想下的戏曲批评观[J].美与时代(下).2015
[8].高伟.江户后期国学者的朝贡说——对华夷思想的再探讨[C].第八届日本学研究论坛论文集(五).2015
[9].裴宇辰.简论雍正皇帝的华夷思想[C].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
[10].周喜峰.清初明遗民及其华夷思想[C].南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