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铁螯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肿瘤,亚铁螯合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亚铁螯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戴一扬[1](2018)在《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胃癌细胞MGC803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亚铁螯合酶(FECH)对胃癌细胞MGC803 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PDT)中5-ALA剂量的影响。方法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加入不同浓度(0、0.1、0.2、0.5、1.0、2.0mmol/L)5-ALA,避光培养4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FECH小干扰RNA(siRNA)干扰MGC803细胞中FECH表达,优选出有较高的FECH干扰效率的FECH siRNA用于干扰实验。PDT实验设置空白组、FECH siRNA组、1.0mmol/L 5-ALA组和0.2mmol/L 5-ALA+FECH siRNA组,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灯照射5min,照射波长为635nm,以相应的避光组作为对照。24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CCK-8法检测活细胞率。结果加入2.0mmol/L 5-ALA的MGC803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优选出的FECH siRNA干扰效率>80%。经5-ALA-PDT,空白组和FECH siRNA组活细胞率均>90%;1.0mmol/L 5-ALA和0.2mmol/L 5-ALA+FECH siRNA组中活细胞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7.13±1.63)%和(2.50±1.04)%;与1.0 mmol/L 5-ALA相比,0.2 mmol/L 5-ALA+FECH siRNA组下降的更明显(P<0.05)。结论沉默FECH能提高MGC803细胞5-ALA-PDT效率并减少5-ALA剂量,FECH是MGC803 5-ALA-PDT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葛玉梅,陈学波,黄燕颖,吕火烊,赵钊[2](2017)在《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毒力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与分析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及其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NA基因PCR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确证试验确定其产酶情况。采用PCR扩增分离菌株5个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产物结构与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菌株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敏感,但对五种青霉素类、四种头孢菌素类和两种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但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该菌株具有5个独特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该基因产物为含2个Ⅱ类螯合酶超家族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功能结构域,与脑膜炎奈瑟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其β-内酰胺酶基因与常见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不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可能是其重要毒力因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林晓清[3](2017)在《中国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临床分析及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是由于编码亚铁螯合酶的基因变异,导致血红素合成障碍的一种遗传病,以光敏性皮肤损伤、不同程度肝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不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97.9%患者与IVS3-48C密切相关。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一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及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该病在家系中的遗传方式,对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为该家系中携带突变基因的潜在发病者提供预防建议。另对该家系中突变位点进行人群分析,扩展了中国人FECH基因突变谱,有利于遗传咨询。方法:分析先证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特征,采集先证者家系成员及同一地区200名无关正常人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毛细管电泳及Sanger测序方法对患者FEC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以了解该家系疾病遗传方式,计算突变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出现光敏性皮肤损伤、神经系统症状和黄疸;(2)病理特征为肝脏体积无明显缩小的小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内脂褐素沉积及肝内胆管胆栓形成;(3)在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祖母、父亲、两叔叔、胞兄检测到一缺失突变c.757_761delAGAAG;在先证者及其母亲、两叔叔、一姑姑、胞兄检测到一个与低表达等位基因相关的多态性IVS3-48T>C,具有临床表型的先证者、两叔叔及胞兄同时携带有上述缺失突变及低表达等位基因;(4)另还在该家系中检测到另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c.921 A>G及IVS8-61_-62delCT;对IVS3-48T>C、c.921 A>G、IVS8-61_-62delCT这叁种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人群分析,发现叁者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47%、65.40%、6.57%。结论:(1)反复发作的光敏性皮肤损伤、神经系统症状、黄疸为EPP临床特征,持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2)在该家系中发现了缺失突变c.757_761delAGAAG和叁种单核苷酸多态性:IVS3-48T>C、c.921 A>G及IVS8-61_-62delCT,其中c.757_761delAGAAG、IVS8-61_-62delCT为国内首次报道,扩展了中国人FECH基因突变谱。(3)验证了Gouya等人关于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遗传理论,明确了c.757_761delAGAAG的致病性及IVS3-48C对EPP表型的影响。同时通过人群分析发现中国人IVS3-48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他人种。(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Zhang-biao,LONG,Yong-wei,WANG,Chen,YANG,Gang,LIU,Ya-li,DU[4](2016)在《中国两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亚铁螯合酶基因多处突变的鉴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突变检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确诊疾病,分析中国人群中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基因谱。创新点:通过FECH基因检测和多态性分析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可减少漏诊误诊。另外,本研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疑似EPP患者两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ECH基因和5-氨基酮戊酸合成酶(ALAS2)基因并进行测序,同时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中比对基因突变情况,并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血浆中荧光激发峰值;检测血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浓度;临床评估皮肤对日光的光敏性。并对1名患者的FECH基因突变和SNP进行家系分析。结论:患者A的FECH基因cD NA中第973位碱基A缺失,造成病人的氨基酸序列从324位后发生框移突变;患者B的FECH基因cD NA中第1232位G>T突变,造成病人411位的半胱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图3)。结合两例患者皮肤光敏性损害(图1)、游离原卟啉增高、血浆荧光激发峰值在630~634 nm处出现(图2)和ALAS2基因未突变的特征,明确诊断为EPP。同时发现多个核苷酸突变,包括c.798 C>G、c.921 A>G、IVS1-23 C>T、IVS3+23 A>G、IVS9+35 C>T和IVS3-48 T>C(表1)。本研究通过基因鉴定和SNP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6年10期)
陆成成[5](2013)在《北极来源的亚铁螯合酶基因功能研究以及Kalafungin产生菌基因组文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微生物基因资源丰富,但可以利用的微生物基因资源依然有限,所以利用不同技术和从不同环境中挖掘微生物资源依然非常重要:(1)从极端环境挖掘微生物资源:比如极低环境,由于要适应极端恶劣的环境,极地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呈现独特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所以极低微生物的基因资源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新的热点;(2)利用新的生物技术研究已分离的微生物:链霉菌的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利用基因组挖掘技术开发抗生素合成基因现在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趋势。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北极深海沉积物中的亚铁螯合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研究,内容包括:(1)对北极深海沉积物的宏基因组文库中目的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前期对宏基因组文库的部分序列分析揭示一个阳性克隆子ccs24-7(JF737991)上含有编码亚铁螯合酶的开放阅读框,将此基因命名为ccs24-7-f。本研究发现:这个基因完整,可以编码一个含361个氨基酸长度的蛋白质。DNAMAN软件预测这个蛋白大小为40.98kD,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为8.95,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该基因是来自于p变形菌纲的某个菌。(2)亚铁螯合酶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以克隆子ccs24-7(JF737991)为模板,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此功能基因。克隆到常用的表达载体pET-28a上,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建立了这个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为温度8℃,IPTG浓度为0.25mmol/L,诱导表达24小时。接着用镍柱对蛋白纯化,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200mmol/L。(3)亚铁螯合酶酶活性测定首先以原卟啉和锌离子作为底物建立酶活分析系统,测得亚铁螯合酶反应的最适pH为7.6,反应的pH条件偏碱性。其最适温度是28℃,这是目前关于亚铁螯合酶的研究中酶温度最低的报道,推测可能是由于该亚铁螯合酶基因来自于北极深海的特殊环境,从而可以认为该酶是一种耐冷型酶。本文第二部分是对一株抗肿瘤抗生素(kalafungin)的产生菌进行了基因组文库构建。kalafungin能以一种新颖机制阻断多种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但目前关于这个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物理切割DNA、末端修复、修复后DNA的大小选择、DNA的回收、与载体的连接反应、噬菌体包装、感染大肠杆菌等步骤,建立了该菌株的基因组文库。然后随机挑取克隆提取质粒酶切以及电泳分析表明此基因组文库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40.5kb(符合预期),这为后面继续从分子水平上对kalafungin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赵世光,滕雷,陈晓丰,韩大勇[6](2011)在《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引导胶质瘤手术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通过这项手术技术提高了术中脑肿瘤组织的识别和改善了胶质瘤病人的预后。但是,胶质瘤的侵润边界往往呈现弱荧光,加大了对肿瘤边界的识别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集中探讨原卟啉IX(PpIX)代谢酶-亚铁螯合酶(FECH)的表达和PpIX荧光形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FECH mRNA的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法探测FECH的蛋白表达差异。利用siRNA转染技术下调胶质瘤细胞系G112和SNB19的FECH基因,对比和探索FECH表达水平和PpIX堆积的量化(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姚前尹,林绍强,李囡,陶良阔,孙见薇[7](2011)在《亚铁螯合酶抑制诱导细胞内原卟啉IX积聚的肿瘤荧光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靶向FECH的siRNA在肿瘤荧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FECH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2000携带后转染H08910PM细胞,用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FECHmRNA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外检测H08910PM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siRNA转染后H08910PM细胞的FECH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与转染剂组比敲减效率为70.1%。荧光显微镜成像图显示:随氨基酮戊酸(ALA)浓度的增高,红色荧光逐渐增强;同一ALA浓度下siRNA干扰后,其红色荧光增强。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FECH的siRNA能够下调H08910PM细胞中FECH基因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内的PplX积聚,siRNA与小浓度ALA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减少ALA系统毒性,并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滕雷,中田光俊,赵世光,林裕,滨田润一郎[8](2011)在《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引导胶质瘤手术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通过这项手术技术提高了术中肿瘤的识别和改善了胶质瘤病人的预后。但是,胶质瘤的侵润边界往往呈现弱荧光,加大了对肿瘤边界的识别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集中探讨原卟啉IX(PpIX)代谢的关键酶-亚铁螯合酶(FECH)的表达和PpIX荧光形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FECHmRNA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法探测FECH的蛋白表达差异。利用siRNA转染技术下调胶质瘤细胞系G112和SNB19的FECH基因对比FECH表达水平和PpIX堆积的量化关系。胶质瘤细胞的增值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术对比FECH下调之后的5-ALA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FECHmRNA的表达显着下降;FECH蛋白印迹结果与QRT-PCR结果相一致。经siRNA转染技术干扰FECH表达之后,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胶质瘤细胞系增值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术结果显示,下调FECH的表达增强了5-ALA的光动力学效应。结论胶质瘤细胞系和组织中FECH的表达与PpIX的堆积呈现负相关。利用siRNA靶向下调FECH的表达,显着地提高了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沉默亚铁螯合酶可以改善术者对弱荧光边界的主观辨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4-15)
姚前尹[9](2010)在《以小干扰RNA抑制亚铁螯合酶诱导卵巢癌细胞原卟啉Ⅸ积聚的肿瘤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iRNA下调FECH表达对细胞内原卟啉Ⅸ积聚的影响,以及联用小剂量ALA对PpIX产生的荧光强度的改变,探索以siRNA为基础的FECH抑制剂在肿瘤荧光成像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和肿瘤的光敏治疗奠定基础。方法:1.卵巢癌HO8910PM细胞的培养;2.设计并合成靶向FECH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 2000携带后转染HO8910PM细胞;3.用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FECH mRNA的表达;4.实验分:①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O8910PM细胞)、②siRNA组、③0.1mMALA组、④0.1mM ALA+siRNA组、⑤0.5mM ALA组、⑥0.5mM ALA+siRNA组、⑦1mM ALA组、⑧1mM ALA+siRNA组、⑨正常组织上皮细胞0mMALA组空白对照、⑩正常组织上皮细胞1mM ALA+siRNA组,分别运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外检测HO8910PM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1.转染后细胞的FECH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敲减效率为70.1%(vs转染剂组);2.荧光显微镜成像图显示:随ALA浓度的增高,红色荧光逐渐增强;同一ALA浓度下siRNA干扰后,其红色荧光增强;3.0. 1mMALA联合应用FECH-siRNA为能观察到特异红色荧光的最小浓度;4.②组(135.0307±7.84902)、④组(201.6248±7.36810)、⑥组(361.8257±55.79851)、⑧组(655.9286±72.31014)荧光含量值分别与①组(115.3773±4.53428)、③组(130.6456±11.54809)、⑤组(259.9907±31.33794)、⑦组(388.2075±64.03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1.化学合成的靶向FECH的siRNA能够下调HO8910PM细胞中FECH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PpIX积聚,并且与小剂量ALA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2.ALA联合应用FECH-siRNA使肿瘤细胞发出红光的最小浓度是0.1mM。(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11-15)
滕雷,刘耀华,甄云波,李一,陈晓丰[10](2010)在《靶向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引导胶质瘤手术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然而,胶质瘤的侵润边界往往呈现弱荧光,为了提高对肿瘤边界的荧光识别,我们集中探讨原卟啉IX(PpIX)代谢的关键酶-亚铁螯合酶(FECH)(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亚铁螯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与分析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及其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NA基因PCR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确证试验确定其产酶情况。采用PCR扩增分离菌株5个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产物结构与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菌株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敏感,但对五种青霉素类、四种头孢菌素类和两种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但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该菌株具有5个独特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该基因产物为含2个Ⅱ类螯合酶超家族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功能结构域,与脑膜炎奈瑟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其β-内酰胺酶基因与常见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不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可能是其重要毒力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铁螯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陈涛,戴一扬.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胃癌细胞MGC80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J].上海医学.2018
[2].葛玉梅,陈学波,黄燕颖,吕火烊,赵钊.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毒力因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3].林晓清.中国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临床分析及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4].Zhang-biao,LONG,Yong-wei,WANG,Chen,YANG,Gang,LIU,Ya-li,DU.中国两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亚铁螯合酶基因多处突变的鉴定(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6
[5].陆成成.北极来源的亚铁螯合酶基因功能研究以及Kalafungin产生菌基因组文库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3
[6].赵世光,滕雷,陈晓丰,韩大勇.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7].姚前尹,林绍强,李囡,陶良阔,孙见薇.亚铁螯合酶抑制诱导细胞内原卟啉IX积聚的肿瘤荧光成像[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
[8].滕雷,中田光俊,赵世光,林裕,滨田润一郎.沉默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C].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1
[9].姚前尹.以小干扰RNA抑制亚铁螯合酶诱导卵巢癌细胞原卟啉Ⅸ积聚的肿瘤荧光检测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0
[10].滕雷,刘耀华,甄云波,李一,陈晓丰.靶向亚铁螯合酶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分子成像质量和光动力学效应[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