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野生种论文-张艺萍,王继华,吴丽芳,王祥宁,郭树华

百合野生种论文-张艺萍,王继华,吴丽芳,王祥宁,郭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百合野生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合,染色体,核型

百合野生种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萍,王继华,吴丽芳,王祥宁,郭树华[1](2014)在《百合属野生种和园艺品种的染色体核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压片法,以东方百合品种"Berlin"和"Parasol"、亚州百合品种"Saniciro"、LA系列百合品种"Royal sunset"、百合野生种"大花卷丹"、湖北百合为材料,获得它们的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参照国内外通用的核型分析标准,确定百合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和类型.结果表明,供试百合染色体数均为二倍体,2n=2x=24.Berlin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8st+2sm;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0sm+8st+2t;Saniciro的核型公式为:2n=24=2m+2sm+10st+10t;Royal sunset的核型公式为:2n=2x=24=8sm+10st+6t;大花卷丹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SAT)+10st(SAT)+12t(2SAT);湖北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10st+12t.研究认为,2个东方百合品种为3B型,1个亚州百合品种为3A型,1个LA系列百合品种为4A型,2个野生百合种为4A型.(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顾欣,张延龙[2](2013)在《百合属5个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姜福星,邓明文[3](2012)在《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百合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15条引物扩增出150条谱带,均为多态谱带。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野生种基本分为2个类群,与形态分类的百合组和卷瓣组基本相符;宜昌百合与岷江百合亲缘关系较近。栽培品种分为2个类群,东方系为一个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为另一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比东方百合距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更近。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百合属植物的组间亲缘关系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刘光欣,徐静[4](2010)在《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百合种及7个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14条引物扩增出158条谱带,其中155条多态谱带,占98.10%。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野生种基本分为两个类群,与形态分类的百合组与卷瓣组基本相符;宜昌百合与岷江百合亲缘关系较近。栽培品种分为2个类群,东方系为一个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为另一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比东方百合距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更近。认为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百合属植物的组间亲缘关系分析。(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期刊2010-07-16)

邢大洲,吴沙沙,刁义维,吕英民[5](2009)在《百合品种及部分野生种杂交亲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育种是种质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东方百合、亚洲百合、麝香系列和OT系列的百合品种以及野生百合为亲本进行常规杂交实验。在杂交试验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杂交结实有很显着的影响,东方百合系内杂交亲和性较好,而东方百合与亚洲百合、麝香系列、OT系列的品种进行系间杂交时,杂交授粉受到阻碍,亲和性较差;OT系列百合无论是系内杂交还是系间杂交其亲和性都很差,但相比较而言,OT×O亲和性强于OT与其他种类杂交;在野生种作父本的杂交实验中,东方百合、OT系列的百合品种与岷江百合(L.regale)亲和性强于与兰州百合(L.davidii var.umicolor)、卷丹(L.lancifolium)的杂交。(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期刊2009-08-18)

钟海丰[6](2008)在《秦巴山区4个百合野生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研究了秦巴山区4个百合野生种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探讨了群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基因流。通过分析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目前的遗传资源现状,提出合理的利用资源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用常规CTAB法从野生百合叶片中提取出质量比较高的基因组总DNA,其质量和纯度均达到了RAPD反应的模板要求。2.对各因素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单因素递进筛选法(即对上一轮筛选出的某个因素的最佳处理作为固定值用于下一个因素筛选的基础)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比较试验,建立了适合野生百合的RAPD分析技术体系。在20μL的RAPD反应体系中: 40ng的模板DNA,0.4μmol/L随机引物,2.25mmol/LMg2+,0.2mmol/L的dNTPs,Taq聚合酶1.5U,1×buffer缓冲液,ddH2O补足20μL。RAPD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30 s,37℃45 s,72℃90s,35个循环,最后72℃10 min,4℃保存。3.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秦巴山区4个百合野生种的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1)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的10条引物对卷丹百合6个群体共6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81个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8.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76.54%,多态位点比率从62.5% - 100%,片段集中在350bp - 2000bp。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385; 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15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27。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顺序是陕西城固(JDCG)>陕西佛坪(JDFP)>陕西南郑(JDNZ)>陕西宁陕(JDNS) >湖北郧西(JDYX)>陕西平利(JDPL)。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3192,基因流为1.0664,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例为(Hsp-Hpop)/Hsp=0.2635。聚类图显示:卷丹百合的6个群体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分支一包括陕西南郑(JDNZ)、陕西城固(JDCG)、陕西平利(JDPL)3个群体;分支二包括湖北郧西(JDYX)、陕西佛坪(JDFP)、陕西宁陕(JDNS)3个群体。(2) 10条引物对宜昌百合6个群体共6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79个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7.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5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82.28%,多态位点比率从60% - 100%,片段集中在230bp - 2594bp。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352;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36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25。宜昌百合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顺序是陕西汉阴(YCHY)>陕西镇巴(YCZB)>河南镇平(YCZP)>重庆巫溪(YCWX)>陕西太白(YCTB)>陕西佛坪(YCFP)。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469,基因流为1.5251,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例为(Hsp-Hpop)/Hsp=0.2637。聚类图显示:宜昌百合的6个群体可以分为叁个分支:分支一包括陕西太白(YCTB)和重庆巫溪(YCWX)2个群体;分支二包括陕西汉阴(YCHY)、陕西镇巴(YCZB)和陕西佛坪(YCFP)3个群体;河南镇平(YCZP)群体单独成为一支,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3) 10条引物对野百合5个群体共5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66个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6.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5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83.33%,多态位点比率从66.67% - 100%,片段集中在109bp - 1741bp。在物种水平上,野百合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439; 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3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85。秦巴山区野百合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顺序是陕西宁强(YNQ)>湖北竹溪(YZX) >陕西城固(YCG) >陕西南郑(YNZ)>陕西柞水(YZS)。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524 ,基因流为1.4810 ,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例为(Hsp-Hpop)/Hsp=0.2357聚类图显示:野百合的5个群体可以分为叁个分支:分支一包括陕西宁强(YNQ)、陕西南郑(YNZ)和陕西城固(YCG)3个群体;湖北竹溪(YZX)群体单独成为一支;陕西柞水(YZS)群体单独成为另一支。(4) 10条引物对山丹百合6个群体共6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80个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8.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5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81.25%,多态位点比率从66.67% - 100%,片段集中在184bp - 1958bp。在物种水平上,山丹百合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16; 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55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854。山丹百合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顺序是甘肃武都(SDWD)>陕西山阳(SDSY)>陕西洛南(SDLN)>陕西丹凤(SDDF)>甘肃迭部(SDDB)>甘肃舟曲(SDZQ)。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570,基因流为1.3095,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例为(Hsp-Hpop)/Hsp=0.2423。聚类图显示:山丹百合的6个群体可以分为叁个分支:分支一包括陕西山阳(SDSY)和陕西洛南(SDLN)2个群体;分支二包括甘肃舟曲(SDZQ)、甘肃武都(SDWD)和甘肃迭部(SDDB)3个群体;陕西丹凤(SDDF)群体单独成为另一支。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4个百合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野生种群体间的存在遗传分化,4个百合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野百合>山丹百合>宜昌百合>卷丹百合。聚类分析显示,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钱虹妹,杨学军,余洪波,唐东芹[7](2006)在《应用AHP法综合评价中国百合野生种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优良的百合种质资源,采用AHP法对原产我国的35种百合野生种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判断矩阵的构造以及一致性的检验,得出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在参考专家意见和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并对所选择的百合野生种逐一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说明AHP法应用于百合野生种的综合评价是成功的。同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的百合野生种提出了品种改良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罗建让,牛立新,张延龙,韩凤鸣[8](2006)在《百合野生种及品种交配亲和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百合野生种和10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和品种内及杂种系内、系间和种间授粉的结实情况。结果表明,①野生种多数自交是亲和的;栽培品种中,麝香百合一般自交亲和性较高,亚洲百合自交亲和性常常高于东方百合。②系间或种间杂交常常是不亲和的。本文对亲和性高低的判断指标作了有益的探讨。蒴果(子房)膨大率、有胚胚珠率、座果率和有胚种子率是可以参考的直接指标;蒴果膨大系数、蒴果维系时间长短可以作为间接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百合野生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合野生种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艺萍,王继华,吴丽芳,王祥宁,郭树华.百合属野生种和园艺品种的染色体核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顾欣,张延龙.百合属5个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姜福星,邓明文.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

[4].吴祝华,施季森,席梦利,刘光欣,徐静.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ISSR分析[C].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2010

[5].邢大洲,吴沙沙,刁义维,吕英民.百合品种及部分野生种杂交亲和性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9.2009

[6].钟海丰.秦巴山区4个百合野生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钱虹妹,杨学军,余洪波,唐东芹.应用AHP法综合评价中国百合野生种资源[J].江苏农业科学.2006

[8].罗建让,牛立新,张延龙,韩凤鸣.百合野生种及品种交配亲和性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

标签:;  ;  ;  

百合野生种论文-张艺萍,王继华,吴丽芳,王祥宁,郭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