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层面论文-刘璐瑶,胡兴球,康凯

区域层面论文-刘璐瑶,胡兴球,康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层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河流,区域层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区域层面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瑶,胡兴球,康凯[1](2019)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通过梳理文献,明确水资源合作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国际河流面对的水资源开发合作问题,并从政府、市场和边境贸易等方面,结合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主体,将主体协商、多主体参与、环境利益保障合作、利益补偿等机制纳入其中,构建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并提出借助水资源合作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水利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郭丕斌,刘宇民[2](2019)在《创新政策效果评价:基于行业和区域层面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政策评价对深化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近44万家企业的创新调查数据,从11个行业和31个区域对9项创新政策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行业层面,创新政策对信息产业、制造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较大,对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不明显。区域层面,受创新政策影响较大的是辽宁、江苏、天津和安徽,影响较小的是海南、山西和新疆。不管从行业还是区域层面,创新政策全部具有正向影响,且正向影响最明显的政策均为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莹莹[3](2019)在《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何以止于报告——基于学校层面监测结果使用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初衷是为了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表现、情感表现和总体发展状况,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学校层面对监测结果的使用,是促进学校课程教学变革的有效契机,是转换教学评价模式的重要指导,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步骤。使监测报告在学校层面发挥后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部门联动、完善监测解读专业培训、家校共同体等方式,促进学校利用监测结果达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杨胜军[4](2019)在《跟踪落实 继续推进——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省级层面)政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根据2017年12月23日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调研对接会的精神,粤桂两省区政府商定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合谋划近期、中期、远期工作规划,列出任务清单。清单是当前和未来叁年的扶贫协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点。自治区就今后至2020年一段时期推进粤桂扶贫协(本文来源于《当代广西》期刊2019年16期)

郭淑青[5](2019)在《基于全区域层面的阿勒泰市城市产业研究与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的发展,为避免同质化发展,所以必须基于全区域层面对一个城市的产业进行统筹分析,才能合理布局。(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4期)

[6](2019)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省级层面)》(修订)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办函[2019]198号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省级层面)》(修订)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本文来源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期刊2019年22期)

杨胜军,韦继川[7](2019)在《跟踪落实 继续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根据2017年12月23日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调研对接会的精神,粤桂两省区政府商定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合谋划近期、中期、远期工作规划,列出任务清单。清单是当前和未来叁年的扶贫协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08-05)

王伟[8](2019)在《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迅猛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源泉,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关系会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政策制定,尤其是在当前,依靠高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是一个紧迫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既有文献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大多数文献分析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对微观企业和中观行业展开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将叁者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的更是缺乏;第二,在交通基础设施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中,没有考虑溢出效应或者对溢出效应的分析不够全面。基于既有文献存在的两个不足之处,本文进一步展开深层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微观、中观和宏观叁个层面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理论框架,发现叁个层面之间的逻辑联系,行业是由内部大量的企业构成,行业内企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企业间资源错配程度的改善均能够促进行业TFP水平的提高。区域由内部多个行业构成,同理,区域内行业TFP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间资源错配程度的改善均能够带来区域TFP水平的提高。由此构成了从微观企业到中观行业再到宏观区域的逻辑联系。(2)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中,利用Keller(2002)的理论模型解释运输距离缩短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对几个可能的影响渠道进行阐述,即加快信息技术流动、改变企业投入产出结构、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大市场与加强专业化分工。在实证检验方面,利用Arcgis技术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所有企业到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并将其与半参数法求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组合成面板数据,定量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到高速公路距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入工具变量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后发现结果仍然成立;第二,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高速公路对非国有企业、内销型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距离高速公路30-50km范围内的企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3)在中观行业层面的研究中,利用Hiseh和Klenow(2009)提出的“内涵型资源错配”理论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降低行业内企业间资源错配的理论机制。以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总的方法对行业层面的变量予以考察,首先利用HK的方法以及OP法计算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以行业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度作为资源错配的代理变量,然后通过构建包含工具变量的静态回归模型和包含滞后项的动态矩估计模型,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行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情况下,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行业资源错配程度。第二,对异质性进行分析,从不同等级公路异质性来看,发现高等级公路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大,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从行业异质性来看,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要素密集度低的行业影响更大,即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发现中西部地区更加依赖方便快捷的陆路运输,公路网络对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较为显着,东部地区运输方式多样化且发展较为成熟,所以其对资源有效配置的边际作用小,即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4)在宏观区域层面的研究中,利用Hulten(2006)的基础设施外部性理论模型解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直接效应是通过技术水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四个方面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溢出效应则通过网络性、时空压缩效应、知识增益效应影响周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实证分析方面,第一,通过叁种权重条件下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向且很显着。第二,进一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否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发现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溢出效应大致呈现M型的变化趋势,回归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50km左右,在50km之外溢出系数处于小幅波动中,160km之外溢出效应近乎消失。第叁,从异质性角度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是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从直接效应来看,东部地区发现了正向且显着的作用,中部地区均未发现有显着的作用,而西部地区则发现了显着负向的证据;从溢出效应来看,叁个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会产生正向且显着的溢出效应;从总效应来看,在0-1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条件下,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却不显着。其次是京津冀城市群、长叁角城市群、珠叁角城市群的比较,从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叁个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且显着的影响,其中,溢出效应的强度为:珠叁角城市群>长叁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秀玲,谢富纪,王海花[9](2019)在《中央政府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0—2018年8月期间的354项国家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政策主体、区域空间层次、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五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以单省级区域空间层次为主,其他跨区域层次较少;以培育增长极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多,综合发展、规划、科技、产业发展类次之,暂未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区域管理组织机构;以促进区域增长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为主,以区域间平衡协调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则较少,两者存在相对失衡;维度协同分析存在较多政策空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梅蕾[10](2019)在《苏沪“双城”共探文化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古以来,江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文人墨客心中珍藏的桃花源,更是充满文学意象和人文情怀的所在。昨天,苏州美术馆的《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圆满落幕。今年以(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04-28)

区域层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政策评价对深化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近44万家企业的创新调查数据,从11个行业和31个区域对9项创新政策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行业层面,创新政策对信息产业、制造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较大,对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不明显。区域层面,受创新政策影响较大的是辽宁、江苏、天津和安徽,影响较小的是海南、山西和新疆。不管从行业还是区域层面,创新政策全部具有正向影响,且正向影响最明显的政策均为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层面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瑶,胡兴球,康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层面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9

[2].郭丕斌,刘宇民.创新政策效果评价:基于行业和区域层面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9

[3].杨莹莹.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何以止于报告——基于学校层面监测结果使用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4].杨胜军.跟踪落实继续推进——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省级层面)政策解读[J].当代广西.2019

[5].郭淑青.基于全区域层面的阿勒泰市城市产业研究与布局[J].新疆有色金属.2019

[6]..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省级层面)》(修订)的通知[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

[7].杨胜军,韦继川.跟踪落实继续推进[N].广西日报.2019

[8].王伟.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D].吉林大学.2019

[9].刘秀玲,谢富纪,王海花.中央政府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J].中国科技论坛.2019

[10].梅蕾.苏沪“双城”共探文化基因[N].苏州日报.2019

标签:;  ;  ;  ;  

区域层面论文-刘璐瑶,胡兴球,康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