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知识分子无不受其惠泽,受其影响,并从中汲取营养,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西方文化开始蔓延至国内,给封闭落后的中国带来了一些新鲜元素,特别是清代“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西方思想更是在华夏大地上扩散弥漫,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洗涤着国人的灵魂,在此形式之下,一些学校也开设了外文课,中西方思想在此兼容并包。改革开放之后,经过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人们对西方文化思想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取与舍,摒弃与接纳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的尺度。
那么,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同时,这也是摆在任何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纵观这几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征,即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文言文篇幅都有所增多,且文章也明显增长了,难度也有所加大,这与其说是教材难度的加大,还不如说是对语文教师自身能力要求的提升,但是,从本质上而言,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视,就是要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认识和介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教师所扮演的就是一个文化传授者和导入者的角色。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强烈认同
不可否认,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它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继承与发扬的纽带,因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这种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被教,我们的民族精和传统文化神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延续,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自身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意识。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时过境迁,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以文字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而迁移至语文教材中的仅仅是沧海一粟,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对其存有强烈的兴趣和质疑精神,从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对学生负责。因此,对于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丝毫不能放松。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们只有在平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祖国传统文化又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概括性的掌握,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种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中,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在自己心中生根发芽,形成一种本质上的认同感,我们才能更好地将其授予学生,使他们也用心去接纳这份古老的遗产。
表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时时要给自己充电,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并能努力使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有效开展和进行。一篇文章,尤其是文言文,它所包涵的内容是繁杂的,不只是其本身难理解,还有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而,教师自己首先融入、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对自我身份的重新界定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有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共同认识,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身份地位也是深受人们尊敬的,随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已不再是少数权贵的特权,而是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而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身份作一重新界定。
进入近代以后,教师成了一种特定的职业,与其相对应,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之下重新认识自我,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为教师不想被冠以误人子弟的坏名声,因而他们倍受社会关注,作为语文教师,则还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已经超越了这种职业本身的限定,这种身份的重叠也必然对语文教师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那么在这种新的要求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作为教师,我们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都有着一颗炽热的心,热切希望孩子们学有所成,希望自己所带的课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则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祖国传统文化这份古老遗产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的传给下一代,所以,只有对自己的身份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在具体的教学操做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之余,还应当注重向学生传授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
三对学生的正确导向作用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校中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非常冷淡,缺乏热情,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过去那种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已被抛到一边,有些学生甚至对老师持一种敌视态度,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导向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前文已经提到,语文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持有双重身份,是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在做好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古老的东西,这样通过薪火相传,使传统文化永葆活力。
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学到文言文和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典故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这样不但能给课堂增加一点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学到古代先贤的优秀品质和做人风范,耳濡目染,学生渐渐就会受到感染,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就越来越会凸现出来,这些都是靠平时的说教所不能取得的。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才传承下来的精华,语文老师只有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他们能认识的祖国优秀文化的优越性,并能发自内心去继承它,弘扬它,这样,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在多元化的世界浪潮中传播更为深远,才能在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