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千年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桐柏县,生态保护,党政军领导,革命遗址,军民鱼水情,红二十五军,千里,细雨蒙蒙,茶园,革命旧址
千年桐论文文献综述
孟向东,胡舒彤,杜福建[1](2020)在《千年桐柏“绿”映“红”》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区名片地处豫鄂交界的桐柏县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片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热土,1985年正式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革命老区”。1926 年 2 月,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桐柏建立,曾是 3 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20-01-04)
朱静,洪陈洁,吴承祯,苏少川,颜欢欢[2](2019)在《千年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筛选具有较高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外墩采育场、湖桥工区和书坊林场的千年桐根、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根据菌落在根、茎、叶中出现频率及其直径生长速度筛选优势菌株,进一步对优势菌进行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155株菌株,其中茎内生真菌60株(38.71%)、叶50株(32.26%)、根45株(29.03%)。湖桥样地采集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外墩样地最少。选出25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18 S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毛霉菌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优势菌株溶磷效果的试验表明,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结论】千年桐内生真菌数量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器官间分布各有不同,初步确定千年桐内生真菌菌属组成,得到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魏家鸿,王瑞辉,刘凯利,陈国敏,符伟男[3](2019)在《湘南千年桐林药间作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湘南地区千年桐林药间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湘南地区选择已进入盛果期的4年生千年桐,分别设置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作为对照)这6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林药间作试验,观测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千年桐的产果量、药材产值、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和土壤冲刷量,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Ⅱ和Ⅳ的千年桐单株产果量最高,分别为7.17、7.13 kg,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着;2)模式Ⅳ的药材产值最高,每hm2可达10.8万元;3)模式Ⅰ、Ⅲ、Ⅴ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分别为1 799.7、1 776.4、1 817.2 t·hm~(-2),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着;4)模式Ⅰ、Ⅱ、Ⅲ、Ⅳ、Ⅴ的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329.2、396.7、423.7、410.3 t·km~(-2),都显着低于模式Ⅵ(对照,504.5 t·km~(-2));5)模式Ⅳ的综合效益最高,而模式Ⅰ、Ⅱ、Ⅲ、Ⅴ的综合效益依次次之,综合效益最差的为模式Ⅵ(对照)。(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魏家鸿[4](2019)在《湘南千年桐林药间作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年桐(Aleurites montona(Lour.)Wils)是优良的工业油料树种,也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千年桐属落叶高大乔木,树冠庞大、枝叶浓密,林下林荫空间充足,如果采用纯林种植,林地生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利用林下空间进行作物间种,可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药材具有较高和稳定的经济效益,且多数中药材植物较喜阴,在千年桐林下间种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国内关于桐药间作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为探究千年桐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具体效益,本研究选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玉竹(Polygonatum odorutum(Mill-)Druce)、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Hook.f.ex Regel)、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等5种耐阴中药材植物,与千年桐组成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对照)等六种模式进行试验,观测不同种植模式的千年桐生长量、千年桐结实量、药材产值、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水土流失、林下植被生长等七项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Ⅰ~Ⅳ种植模式对千年桐年胸径增长量、年树高增长量都具有不同的影响,年蓄积增长量分别为17.8m3·hm2·a-1、14.2m3·hm2·a-1、9.7m3·hm2·a-1、19.9m3·hm2·a-1、5.0m3·hm2·a-1、5.9m3·hm2·a-1 模式Ⅳ蓄积量增长量最大,效益最优,模式Ⅰ和Ⅱ较大,显着高于其他3种模式(P<0.05),模式V蓄积生长量显着低于模式VⅥ(P>0.05),模式Ⅲ与模式V]Ⅵ没有显着差异(P>0.05)。(2)Ⅰ~Ⅵ种植模式中平均单株产果量依次为6.70kg、7.17kg、6.33kg、7.13kg、5.77kg、6.10kg,模式Ⅱ和模式ⅣV显着提高了千年桐的结实产量(P<0.05),其中模式[Ⅱ效益最优,模式1和模式Ⅲ与对照没有显着差异(P>0.05),模式V与对照相比则显着降低了结实产量(P<0.05)。(3)Ⅰ~Ⅵ种植模式每公顷药材平均年产值依次为1.2万元、2.1万元、6.0万元、10.8万元、5.3万元,模式ⅣV的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佳,与其它模式相比均呈显着差异(P<0.05)。(4)Ⅰ~Ⅳ种模式的土壤平均涵养水源能力分别为1799.7t·hn-2、1760.3t·hm-2、1776.4t·hm-2、1707.5t·hm-2、1817.2t·hm-2,1680.2t·hm-2,模式Ⅰ、Ⅲ、Ⅴ显着降低了表土层和心土层(0-40cm)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总体相对提高,与对照相比,此3种模式的土壤储水能力显着提高(P<0.05),模式Ⅱ、Ⅳ对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储水能力具有改良作用,但与对照相比不显着(P>0.05)。(5)Ⅰ-Ⅵ种植模式的平均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t·km-2、329.2t·km-2、396.7t.km-2、423.7t·km2、410.3t·km-2、504.5t·km-2,各模式都显着降低了土壤冲刷量(P<0.05),其中模式Ⅰ固土效益最强,其它依次为模式Ⅲ、Ⅳ、Ⅴ,Ⅵ。(6)Ⅰ~Ⅵ种植模式的土壤pH值略微有所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表土层(0~20cm)的含量较心土层(20~40cm)稍高,模式Ⅰ、Ⅱ、Ⅳ、Ⅴ、Ⅵ的土壤表土层和心土层(0~40cm)全氮含量略有下降,模式Ⅲ的土壤全氮含量则有所上升;土壤表土层和心土层(0~40cm)全磷含量都现出下降趋势;在土壤表土层中(0~20cm),模式Ⅰ-Ⅳ土壤的全钾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模式Ⅴ、Ⅵ的全钾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土壤心土层中(20~40cm),模式Ⅰ、Ⅲ的土壤全钾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模式Ⅱ、Ⅳ、Ⅴ、Ⅵ则呈现上升趋势。(7)在Ⅰ~Ⅴ种植模式中,林下植被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呈现出模式Ⅳ>模式Ⅰ>模式Ⅴ>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Ⅵ,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出模式Ⅳ>模式Ⅰ>模式Ⅵ>模式Ⅴ>模式Ⅲ>模式Ⅱ,Simpson指数呈现出模式Ⅳ>模式Ⅰ>模式Ⅴ>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Ⅵ。(8)根据千年桐生长量、结实量、药材产值、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水土流失、林下植被生长等7项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其综合效益千年桐+金银花和千年桐+草珊瑚最高,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剑斌[5](2019)在《不同种源千年桐枝叶热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种源的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千年桐叶、枝热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叶热值在19.155~19.787 k J/g,衰老期在18.832~19.714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枝热值在17.496~18.030 k J/g,衰老期在16.635~18.549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热值均高于枝热值;多数种源千年桐冠层上部叶热值高于冠层下部;成熟期千年桐叶、枝热值普遍高于衰老期;千年桐叶热值种源间无显着差异;衰老期莆田、政和、尤溪种源千年桐枝热值显着高于沙县种源(P<0.05),莆田种源与建阳种源也有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洪勇[6](2019)在《不同配比基质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地上鲜重、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存在极显着影响,对整株鲜重存在显着影响;试验设计的9种基质中,泥炭100%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泥炭66%+黄心土34%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这两种基质配方的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生长最佳,千年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泥炭66%+黄心土34%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廖鸿犁[7](2018)在《千年桐凋落物量·组成及分解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0年生千年桐凋落物量、组成及其分解速率。[方法]以同年营造的杉木林为对照,采用篷布样方收集凋落物,定期统计;凋落物现存量采用比值法,测定分解速率。[结果]10年生千年桐林凋落物量为19 287.7 kg/hm2,是同年杉木林的4.8倍,其主要组分为叶、枝,占总凋落物量的77.8%。千年桐凋落物月动态呈单峰右偏,峰值出现在12月。千年桐半分解、完全分解与未分解凋落物量比值为5.39,杉木仅为0.09。[结论]千年桐是优良的培肥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可以作为多用途树种,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5期)
尹玉冬,陈克利,韩绍中[8](2018)在《千年桐作为造纸原料的基础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年桐兼具速生丰产与经济林木的林基地建设优势,从造纸的角度对千年桐木材进行基础分析、硫酸盐蒸煮以及O-D-E o p漂白,本色浆得率可达47.3%,漂白浆白度达到86%,且黏度损失不超过200ml/g。纸浆达到硫酸盐阔叶木漂白浆一等品的要求,特别适合具有柔顺性要求的特殊纸种的造纸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8年16期)
廖鸿犁[9](2018)在《现有杉木林渐进式更新千年桐改建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分析了现有杉木林采用等高线带状间伐后套种千年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建后林分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线状斑块结构,提高了物种多样性,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带状更新的7年生千年桐生长发育良好,千年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到6.7cm和7.8m,平均单株产桐果量4.45kg,改建后的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增加10.9%和13.7%,有利于培育杉木较高径级的林木。经方差分析林分蓄积量间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表明杉木林间伐后套种千年桐具有较高的经营效果。因此,今后在福建省适宜地区,现有杉木林可以通过等高线带状间伐后套种千年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朱丽君,易绮斐,张健豪,文波,周兰平[10](2018)在《广州火炉山千年桐+黧蒴锥+山油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广州市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群落结构。[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广州市火炉山千年桐+黧蒴锥+山油柑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 200 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共73种,隶属43科64属。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矮高位芽为主(占34.24%)。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为10.035 4,Simpson指数为0.951 6,Shannon-Wiener指数为3.443 6,均匀度指数为0.807 9,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层。4个不同地区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千年桐+黧蒴锥+山油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深圳大鹏香蒲桃群落和佛山大浩湖山黄麻群落,但比澳门黑沙水库群落低。[结论]该研究可为保护当地的植被和防护林建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千年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筛选具有较高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外墩采育场、湖桥工区和书坊林场的千年桐根、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根据菌落在根、茎、叶中出现频率及其直径生长速度筛选优势菌株,进一步对优势菌进行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155株菌株,其中茎内生真菌60株(38.71%)、叶50株(32.26%)、根45株(29.03%)。湖桥样地采集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外墩样地最少。选出25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18 S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毛霉菌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优势菌株溶磷效果的试验表明,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结论】千年桐内生真菌数量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器官间分布各有不同,初步确定千年桐内生真菌菌属组成,得到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千年桐论文参考文献
[1].孟向东,胡舒彤,杜福建.千年桐柏“绿”映“红”[N].河南日报.2020
[2].朱静,洪陈洁,吴承祯,苏少川,颜欢欢.千年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9
[3].魏家鸿,王瑞辉,刘凯利,陈国敏,符伟男.湘南千年桐林药间作效益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9
[4].魏家鸿.湘南千年桐林药间作效益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刘剑斌.不同种源千年桐枝叶热值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洪勇.不同配比基质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7].廖鸿犁.千年桐凋落物量·组成及分解速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8].尹玉冬,陈克利,韩绍中.千年桐作为造纸原料的基础评价[J].中华纸业.2018
[9].廖鸿犁.现有杉木林渐进式更新千年桐改建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8
[10].朱丽君,易绮斐,张健豪,文波,周兰平.广州火炉山千年桐+黧蒴锥+山油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标签:桐柏县; 生态保护; 党政军领导; 革命遗址; 军民鱼水情; 红二十五军; 千里; 细雨蒙蒙; 茶园; 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