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壁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笋茎枯病,酶活测定,侵染
细胞壁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杨迎青,兰波,孙强,陈洪凡,黄建华[1](2019)在《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又称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芦笋营养价值高,能润肺、镇咳、祛痰,且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是茎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由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 Bubak]引起的芦笋茎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在中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芦笋种植国家发生比较严重,尤以中国发病最为严重。由于茎枯病的发生需要湿热气候条件,欧美芦笋主产区均为冷凉气候,因此在欧美国家基本不发生茎枯病,相应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我国芦笋生产省份均发生普遍,且南方重于北方。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细胞壁降解酶是植物病原真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但目前尚未有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方面的相关报道。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及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本研究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与记录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利用电镜观察了茎枯病菌对芦笋组织细胞器及微观结构的损伤作用,明确了该病菌的侵染过程。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探讨了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了酶活测定条件。结果表明:7种细胞壁降解酶中,PG的活性较高,其次是PMG和Cx,其他4种酶活性较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Cx以1%CMC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PG和PMG以1%果胶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P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60℃,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0℃;Cx的最佳反应时间是50min,PG和PMG的最佳反应时间是60min;Cx和PG的最佳反应pH值是4.0,PMG的最佳反应pH值是8.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侯玉洁,徐俊,王淑清,刘昌林,郭小泽[2](2019)在《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吸附在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分别将粉碎后的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茎秆3.0 g放入尼龙袋中,降解24 h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高通量测序要求制样。结果表明:(1)吸附于不同牧草细胞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燕麦草>苜蓿>稻草>羊草;(2)四组牧草样品共鉴定得到16个门,27个纲,37个目,63个科和91个属。门水平上,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综上,不同牧草吸附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9期)
高树广,徐博涵,张春花,王瑞霞,赵辉[3](2019)在《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从不同芝麻产区采集7株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制取粗酶液,离体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病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种类及活力大小。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但都能检测到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说明7个菌株均能产生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并且同一种酶不同菌株酶活力大小不同,同一菌株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都明显高于漆酶活力,其中,菌株2010003的木聚糖酶综合活力最高,菌株2010028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均最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连政,黄圆博,贾佳林,朴一龙,曹丽[4](2019)在《不同采收期对软枣猕猴桃采后品质和细胞壁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准确判断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常规采收日(盛花后110 d)前0、5、10、15、20、25、30 d采收,测定了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并探讨了细胞壁成分和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常规采收日前20d开始单果重增重幅度较小,在常规采收日前15d总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大幅下降,水溶性果胶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以后缓慢增加,而其他可溶性果胶成分则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纤维素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至15 d缓慢下降,在常规采收日前5 d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5 d迅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开始缓慢增加,纤维素酶活性则一直缓慢增加,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由此建议,软枣猕猴桃果实如需长时间运输或贮藏,宜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盛花后90 d左右)采收;直接上市则宜在常规采收日前5 d采收。(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王鹏程[5](2019)在《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在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格孢菌在侵染枣果后会引起枣黑斑病,迫使枣果在生理、组织、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导致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它不仅会造成产中损失,还会对产后造成损失,这给枣产业的生产和贮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引起枣黑斑病的链格孢菌为研究对象,解析链格孢菌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在侵染枣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链格孢菌侵染枣果的生化机制以及侵染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为链格孢菌侵染枣果后引起的枣黑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枣果黑斑病菌的分离及形态学鉴定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共获50株微生物,其中,链格孢菌占78%,青霉菌占8%,镰刀菌占4%,黑曲霉菌占10%。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回接于健康骏枣,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仅链格孢菌可致使枣果发病,发病率为54%。再次分离接种后发现致病链格孢菌与第一次分离得到的链格孢菌一致,确定分离得到的链格孢菌为枣黑斑病主要致病菌,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分离出的A3组单孢菌株经验证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用于后续链格孢菌侵染的研究。2.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对链格孢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进行分析,测定酶反应所释放的还原糖并计算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链格孢菌在寄主体外不同碳源诱导下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等6种细胞壁降解酶,但不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以骏枣果肉为外源诱导物,链格孢菌产生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5种酶,说明β-葡萄糖苷酶在链格孢菌致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滤纸为诱导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诱导物,其活性高达10.104 U/mg。链格孢菌侵染枣果后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与体外不同碳源诱导的结果一致,可产生6种细胞壁降解酶。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5种酶,且病健交界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侵染后的发病部位和未被侵染的部位。该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菌在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为β-葡萄糖苷酶,且在侵染过程中病健交界处的活性最高,在寄主体外诱导β-葡萄糖苷酶最佳碳源为滤纸诱导物。3.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中毒素对骏枣果皮的胁迫作用利用链格孢菌毒素提取液处理枣果皮组织,并测定其细胞膜透性,同时测定了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研究了该毒素的致病机制。结果显示,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能抑制细胞组织中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其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下降了67.06%,导致细胞中的活性氧高浓度积聚,扰乱了机体的正常代谢,造成细胞损伤,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细胞膜的损坏,会造成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则呈上升趋势,相对电导率极差最大为33%。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最高可达36.6nmol/g,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因此丙二醛的含量同样可以作为细胞损伤程度的标志。毒素处理后,细胞损伤程度加深,最终会引起寄主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的毒素对骏枣具有胁迫作用,反映了致病性和毒素的关系。4.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为了探究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形态结构变化,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该菌株,通过分子转化体系研究病原菌侵染过程。将带有GFP标记的链格孢菌接种于枣果体内,6h时在枣果实表面可明显观察到孢子萌发;接种后12h,萌发形成的芽管逐渐伸长;24h时形成了稀疏的单根菌丝,侵入到表皮细胞内;接种后48h,在枣果实组织内部充斥着密集的菌丝体,并朝不同的方向生长。枣果被侵染后,黑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中心部分下陷,果实皱缩变干;经链格孢菌入侵的病枣组织细胞有破损,在细胞间隙和细胞中存在大量菌丝,组织细胞形状发生变化。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观察了GFP标记的链格孢菌侵染枣果后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为链格孢菌-寄主互作关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杨郑州,黄柳芳,谢晓娜,苏仕林[6](2019)在《叶疫病菌侵染芒果后叶片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叶疫病病菌侵染芒果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以台农芒果叶作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芒果叶疫病菌,将其接种于离体的芒果幼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壁降解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次之,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最低;纤维素酶在病原菌侵染初期最早分泌并起作用,并且纤维素酶比果胶酶对芒果叶片的致病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鹏程,郝海婷,王兰,凌新慧[7](2019)在《枣黑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及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枣黑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为研究对象,明确其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和活性,探讨细胞壁降解酶在病菌致病中的作用,为细胞壁降解酶参与病原菌侵染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混合物吸光度,根据酶反应所释放的还原糖计算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枣黑斑病菌在寄主体外不同碳源诱导下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Cx)、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木聚糖酶(Xylanase)、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 PMG)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ectin methyltranseliminase, PMTE)等6种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CWDE),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以骏枣果肉为外源诱导物,枣黑斑病菌产生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5种酶,说明β-葡萄糖苷酶在枣黑斑病菌致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滤纸为诱导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诱导物,其活性高达10.104 U·mg~(-1)。枣黑斑病菌侵染枣果后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与体外不同碳源诱导的结果一致,可产生6种细胞壁降解酶,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其他5种酶,且病健交界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侵染后的发病部位和未被侵染的部位。【结论】枣黑斑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为β-葡萄糖苷酶,且在侵染过程中病健交界处的活性最高,而在寄主体外诱导β-葡萄糖苷酶最佳碳源为滤纸诱导物。(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威,高思涵,孙楚韵,方洁,卢娉婷[8](2019)在《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病原黄单胞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Ⅱ型分泌系统(typeⅡsecretion system,T2SS)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cell-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在病原菌寄生与致病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WDEs在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中具有多样性与特异性.CWDEs在黄单胞菌与寄主植物互作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能降解植物细胞壁,引起植物病害;另一方面能诱导植物防卫反应.对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中已鉴定CWDE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就CWDEs在不同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中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病原黄单胞菌CWDE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增进对黄单胞菌与寄主植物互作机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俊[9](2019)在《细胞壁降解酶在辣椒尾孢霉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尾孢霉(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为供试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辣椒尾孢霉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通过电导率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以探索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辣椒尾孢霉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x)等细胞壁降解酶,而β-葡萄糖苷酶只在活体外产生,且该菌在活体内和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差异较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对叶片的超微结构有破坏作用,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能够损伤寄主的细胞膜,从而影响其透性;就细胞膜损伤率而言,混合酶的作用显着高于单一酶,果胶酶对细胞膜的损伤明显强于纤维素酶。(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2期)
郭红彦,白晋华,段风琴,郗鑫,李涛[10](2019)在《钙处理对‘壶瓶枣’裂果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Huping Zao’)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幼果期、膨大期及成熟期)叶面喷施CaCl_2对果皮与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细胞壁成分原果胶与纤维素、裂果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明确钙与‘壶瓶枣’裂果的关系及其潜在生理机制,有效降低枣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CaCl_2处理,均显着降低了裂果率,显着降低了果皮和果肉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显着提高了果皮和果肉原果胶与纤维素含量;裂果率与果皮和果肉中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CaCl_2处理后,枣果角质层保持完整,不发生龟裂;枣果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着增加;表皮细胞小于对照且排列紧实,果肉细胞排列规整,果肉空腔数减少。幼果期和膨大期喷钙可作为减少‘壶瓶枣’裂果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细胞壁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吸附在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分别将粉碎后的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茎秆3.0 g放入尼龙袋中,降解24 h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高通量测序要求制样。结果表明:(1)吸附于不同牧草细胞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燕麦草>苜蓿>稻草>羊草;(2)四组牧草样品共鉴定得到16个门,27个纲,37个目,63个科和91个属。门水平上,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综上,不同牧草吸附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壁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杨迎青,兰波,孙强,陈洪凡,黄建华.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测定[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侯玉洁,徐俊,王淑清,刘昌林,郭小泽.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J].中国饲料.2019
[3].高树广,徐博涵,张春花,王瑞霞,赵辉.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连政,黄圆博,贾佳林,朴一龙,曹丽.不同采收期对软枣猕猴桃采后品质和细胞壁降解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
[5].王鹏程.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在链格孢菌侵染枣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6].杨郑州,黄柳芳,谢晓娜,苏仕林.叶疫病菌侵染芒果后叶片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王鹏程,郝海婷,王兰,凌新慧.枣黑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及致病性分析[J].果树学报.2019
[8].郭威,高思涵,孙楚韵,方洁,卢娉婷.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病原黄单胞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孙俊.细胞壁降解酶在辣椒尾孢霉致病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瓜菜.2019
[10].郭红彦,白晋华,段风琴,郗鑫,李涛.钙处理对‘壶瓶枣’裂果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