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纳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程结构,面导纳,无限加筋板,有限加筋板
导纳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江雯,黄辉,彭伟才,原春晖[1](2018)在《加筋板面导纳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递点导纳方法和复功率法推导了无限加筋板面导纳的解析解,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有限加筋板面导纳的数值解,通过实验验证了解的正确性;研究了加筋条各参数对加筋板面导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筋条距激励中心越远,对板面导纳的影响越弱;多加筋条对板面导纳的影响不能简化成各单筋的迭加,线性迭加方法会高估加筋对降低低频振动和增加高频振动的作用;加筋条截面尺寸与筋板模量比对无限加筋板面导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频,加筋条截面高度相比截面宽度对有限加筋板的影响更为明显,低频时面导纳随着加筋条截面高度增加而减小,筋板的不同模量比对面导纳的影响频段不一样,且模量比越高对低频段的影响范围越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张伟峰,张志田,张显雄[2](2018)在《桥梁断面气动导纳风场依赖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维不可压非定常RANS模型,分别计算了平板断面、箱梁断面、双边肋断面在简谐脉动来流和宽频湍流中的非定常气动力,并识别出各自的气动导纳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断面在叁种不同脉动幅值来流作用下的气动导纳,研究了不同脉动幅值对各类断面气动导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竖向简谐脉动来流下,平板断面的气动导纳与Sears函数吻合良好,证明数值识别气动导纳的可行性;湍流作用下,平板断面识别的导纳函数有着实质性的不同,表现出很强的随机跳跃性。与平板断面类似,箱梁断面的气动导纳接近Sears函数。在不同幅值的简谐脉动来流下,平板断面和流线型箱梁断面识别的气动导纳基本一致,表现出了流线型断面对来流特性的不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具有显着分离流的双边肋断面,其气动导纳具有明显的来流风场依赖性,表明钝体断面的气动导纳并不能定性为断面的函数,而是由断面与来流风场特性共同确定。(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立忠,李小珍,高慰,张迅[3](2018)在《城市轨道交通箱梁中高频振动导纳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城市轨道交通30 m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锤击试验,对其中高频振动导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支箱梁顶板和翼板导纳优势频段为中心频率80 Hz~125 Hz,峰值频率为100 Hz;腹板和底板导纳优势频段为中心频率63 Hz~100 Hz,峰值频率为80 Hz。随着距离激励点距离的增大,箱梁各板件的中高频振动导纳逐渐减小,作用在箱梁上的力对距离激励点L/4(L为桥梁跨度)以外的梁段影响很小。简支箱梁各截面的形式沿纵桥向变化不大,因而各截面的中高频振动特性也差别不大。箱梁各板件导纳峰值频率重合可能引起板件共振,增大板件振动和噪声辐射。增大简支箱梁各板件厚度能够抑制其中高频振动,有利于减振降噪。(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S2期)
李馨[4](2017)在《加筋板的面导纳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筋板是大型工程结构中的典型单元,其振动传递特性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传统的振动传递研究中,接触面通常简化为一个点,但当接触面积较大时,则会引起较大误差。加筋板的面导纳特性研究是许多重要结构减振降噪的基础,但并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结合解析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全面地研究加筋板的面导纳特性:首先,基于传递点导纳理论和接触面的连续条件,推导无限加筋板的面导纳解析解,并进行有限元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无限加筋板的面导纳的计算,并从理论上研究了筋的相关参数对面导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点导纳与面导纳能进行等效计算的范围与加筋方式相关。其次,基于有效点导纳原理和有限单元法,建立合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加筋板的面导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筋板的模量比会影响点导纳与面导纳的等效计算范围,筋的形心高度增加能够有效降低低频范围内的面导纳值,多筋对阻抗的影响不能简单迭加处理,双筋十字交叉布置对板的减振效果相对最好。最后,设计了加筋板面导纳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值与理论值,进一步证实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实验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更进一步研究表明接触面划分越精细,实验结果准确度越高。本文以复杂结构的典型单元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引入能量传递中的重要参数面导纳,进一步完善了加筋板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并且讨论了加筋板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中采用面导纳代替点导纳的必要性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韩飞[5](2016)在《基于子结构导纳法的动力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航空航天船舶领域内典型梁、圆板、圆柱壳结构入手,开展了一般边界条件、复杂激励形式下有限结构的振动特性研究,给出了有限结构等效机械导纳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航行器动力系统为载体,针对主机、辅机、隔振装置等主要典型部件,提出了不同类型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参数化建模方法,构建了动力系统耦合结构振动传递分析模型,深入研究了各子结构关键参数对耦合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实现了动力系统典型激励源对于结构振动贡献的有效甄别;本文进一步开展了台架卡环及外部流体对动力系统耦合结构振动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形成了基于等效机械导纳的动力系统复杂耦合结构振动与声辐射建模分析方法,为动力系统复杂耦合结构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一般边界条件及复杂激励形式下有限子结构的机械导纳特性,进一步丰富了机械导纳理论。针对改进的傅里叶余弦级数方法,给出了一般形式的叁角函数型补充函数表达式,从模态频率的角度分析了边界条件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了准确获取结构的边界参数,通过调整结构振动位移函数的表达形式,以结构的低频振动数据作为输入,实现了边界刚度的精确反演;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以及叁角函数的正交性,获取了有限子结构等效机械导纳的显示表达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力复杂分布形式给等效机械导纳求解带来的不便,为实现复杂连接形式下耦合结构振动问题的简化奠定了基础。2.针对动力系统内典型主机、辅机、隔振圈等主要部件,提出了不同类型复杂结构振动分析的等效建模方法,实现了对复杂结构的合理简化,与此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使复杂结构的参数化建模成为可能,进一步拓展了机械导纳方法的工程应用范围。对主机机体进行子结构划分,同时将各激励力展开为一系列与耦合边界平行的余弦分布线激励力,使激励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耦合边界的复杂性在耦合振动方程中得到了有效统一,为摆盘发动机等复杂结构的振动建模分析提供参考;针对多种辅机泵,根据其壳体在分析频段内模态数目较少的显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首阶模态进行参数化等效建模的方法,为不规则紧凑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隔振圈的四端参数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振子系统的复杂隔振元件等效建模方法,根据动力装置与舱段壳的振动传递率进一步获取了隔振圈的等效刚度,使后续动力系统的建模分析得到较大程度的简化。3.将子结构导纳法成功应用于动力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建立了包含主机机体、多种辅机泵、前隔振圈、后隔振圈、冷却水管、主机舱壳体、辅机舱壳体在内的动力系统结构振动传递参数化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陆上台架试验中卡环约束边界以及流体负载对耦合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卡环对舱段壳体的低频振动特性影响非常显着,如以台架试验振动数据进行外推,须对振动数据进行修正。根据本文模型进一步实现了由激励源数据对陆上台架试验振动响应及结构辐射噪声的准确预报,并由此建立了台架试验振动数据与结构辐射噪声相关性计算模型,为航行器结构声振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4.基于本文模型,深入研究了动力系统典型激励源的贡献以及各子结构关键参数对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气缸轴向力与滚轮切向力对于舱段壳振动响应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动力系统振动建模过程中,须至少保证上述两种激励力对应振动传递路径的完整性;(2)经由冷却水管传递至舱段壳体的振动能量不可忽视,冷却水管对于辅机舱壳体低频振动的影响非常显着,在动力系统的建模研究中须保留冷却水管结构;(3)燃料泵上作用的横向激励力是引起燃料泵结构振动向舱段壳传递的主要因素,采用轻质材料作为燃料泵选材,或减小燃料泵安装中心半径,可以降低由燃料泵传递至舱段壳的振动能量;(4)适度增大隔振圈的径向刚度,可以有效降低舱段壳800Hz以下低频段内的振动响应,但对抑制结构的高频振动并无明显效果;(5)增大舱段壳损耗因子并不能显着降低主机舱壳体低频段内的振动响应,但对抑制结构中高频振动具有显着效果;(6)相比传统减振降噪措施,通过合理调整主机结构参数,如增大摆盘箱箱体半径、减小摆盘箱箱体长度以及增大摆盘箱端盖厚度等,可以显着降低舱段壳体的振动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7-01)
戴传凯[6](2016)在《基于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VSC谐波特性分析及谐波潮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网中的谐波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是电网中的重要谐波源,它广泛应用于交-直-交变频器、直流驱动、电动汽车等领域。该类谐波源所产生的谐波注入到电力系统中会造成诸多危害,如使电力设备产生附加损耗,造成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产生谐振过电压等,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目前关于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的谐波源模型中,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是准确度非常高的模型。该模型计及了谐波源供电端的各次谐波电压和所产生的谐波电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可考虑谐波源与系统之间的谐波相互影响。但目前的研究中,尚缺乏基于该模型进一步对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的谐波产生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及谐波在系统中的扩散研究等。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研究谐波源的谐波产生特性和系统的谐波潮流,对制定谐波抑制策略,减少谐波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对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VSC)的谐波产生特性及含叁相VSC系统的谐波潮流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具有的谐波解耦特性和矩阵导纳元素的物理意义,研究了叁相不控VSC在电流断续和电流连续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谐波产生特性。进一步提出了基于VSC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系统谐波潮流迭代算法和谐波耦合导纳矩阵简化模型,并对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简化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如下叁方面:(1)分析了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类谐波源的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建模过程、模型原理、表达形式以及导纳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谐波耦合导纳矩阵的元素幅值进行了标幺化,分析得出了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两种工作模式下各次谐波电压对谐波电流的耦合关系以及相对贡献大小,得出了叁相不控VSC在连续和断续两种运行模式下的谐波产生特性。谐波电压对谐波电流的影响随谐波次数的变化而不同。VSC的谐波特性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相同点为:各次谐波电压对谐波电流的贡献随谐波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同次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之间的自耦合作用大于非同次谐波间的互耦合作用;不同点为:电流连续模式下各次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的自耦合作用较强,且高次谐波电压对谐波电流的贡献远小于基频电压。(2)提出了基于叁相不控VSC谐波耦合矩阵模型的系统谐波潮流迭代算法。该算法根据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解耦特性,将基波潮流和谐波潮流分开计算。通过联立系统的导纳方程和谐波源的耦合矩阵模型方程计算系统的谐波潮流,并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谐波源输入端电压的变化对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电流的导通角和截止角等参数的影响,迭代修正了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各矩阵元素,直至谐波潮流结果收敛。将所提出的方法分别应用于含单个和多个叁相不控VSC谐波源的系统,通过时域仿真与编程计算对比多个算例的系统谐波潮流结果,定量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出结果的差异,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3)提出了叁相不控VSC的“忽略共轭矩阵”的简化模型和忽略谐波互耦合影响的诺顿等值电路简化模型。导纳矩阵中各元素的相对幅值大小体现了各次谐波电压对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所产生的谐波电流的贡献。两种简化模型在谐波耦合导纳矩阵完整模型的基础上,保留了对谐波电流贡献较大的“主要元素”,忽略了对谐波电流贡献较小的“非主要元素”。简化模型包含了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的主要耦合关系。基于简化模型,对含叁相不控VSC的系统的谐波潮流进行了计算,对比了叁相电压型不控整流装置两种简化模型与完整模型在不同背景谐波电压供电情况下的误差以及系统谐波潮流误差,证明了电流连续模式下,“忽略共轭矩阵”的简化模型与诺顿等值电路模型的误差较小,另外,简化模型的误差随输入电压畸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8)
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7](2015)在《圆柱壳体基础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圆柱壳体基础上动力装置隔振问题,建立复杂振源激励、多弹性支承、柔性圆柱壳体多维耦合传递矩阵力学模型。基于经典薄壳理论和模态迭加原理,同时计及奇偶模态响应,给出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的点导纳解析表达式,以导纳矩阵形式表征不同激励组分与速度响应的交叉耦合关系。考虑弹性支承的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整体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方程。研究表明:振源垂向、横向激励力与倾倒力矩诱发的隔振器纵向及弯曲谐振是中高频域系统功率流提高的主要原因;力矩激励对于柔性壳体基础功率流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壳体基础的径向弯曲振动在整个系统能量传递中占据支配地位,与其相关的弯曲机械波是主要结构声源。所用建模分析方法具有模块化延拓性,旨在为系统结构参数优化及后续的主被动一体化控制策略确立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高阳[8](2014)在《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圆柱壳体的点导纳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多种经典薄壳理论及模态迭加原理,考虑到非径向振动惯性项的贡献,同时计入正余弦模态的响应,推导了圆柱壳体同时受简谐集中力与力矩激励下的力导纳、力矩导纳以及耦合导纳的完整解析表达式。算例表明,圆柱壳体运动方程中的非径向振动惯性项对各阶模态及导纳幅频的预估精度影响显着;耦合导纳实部具有可负性规律,对输入壳体的振动能量起着重要作用。旨在为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圆柱壳体结构的减振降噪和以其为支承基础的主被动隔振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23期)
王颖[9](2014)在《基于磷光染料掺杂荧光主体OLED发光层薄膜电输运特性导纳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铱配合物磷光染料掺杂荧光主体体系是各种磷光发光和荧磷共混发光OLED常用的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通过对荧磷主客体掺杂体系载流子输运特性的研究,掌握其内在规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组件的结构和掺杂比例,使器件内电子和空穴达到较完美的平衡,从而提高其性能。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橙色、绿色和红色磷光染料掺杂 N,N-diphenyl-N,N-bis(l-naph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和 4,4,4-tri(Ncarbazolyl)triphenylami(TCTA)主体,以及蓝色磷光染料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0]-picolinate(FIrpic)和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tetrakis(1-pyrazolyl)borate(FIr6)掺杂4,4'-N,N'-dicarbazole-biphenyl(mCP)主体,叁大薄膜体系中空穴的输运特性,及其单空穴器件的电容特性。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一)研究了磷光染料,bis(2-(9,9-diethyl-9H-fluoren-2-yl)-1-phenyl-1Hbenzoimidazol-N,C3)iridium(acetylacetonate)[(fbi)_2Ir(acac)]、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Ir(ppy)_3]、tris[1-phenylisoquinolinato-C2,N]iridium[Ir(piq)_3]掺杂荧光主体NPB和TCTA,FIrpic和FIr6掺杂荧光主体mCP薄膜的空穴迁移率,结果表明:(1)对于纯净的NPB薄膜,当其膜厚大于300 nm时,迁移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平方根指数增大,而当其厚度小于300 nm时,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指数减小。(2)对于(fbi)_2Ir(acac)掺杂NPB薄膜,掺入NPB的(fbi)_2Ir(acac)分子呈现为空穴陷阱,且降低了薄膜中空穴的迁移率;对于~100 nm的薄膜厚度,其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指数减小。(3)对于Ir(piq)_3掺杂的NPB薄膜,其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的增加而指数降低;总体上,空穴迁移率随掺杂浓度变化不大,在外加偏压为9V时,在1.0~9.014 wt.%的掺杂范围内,空穴迁移率的变化范围是1.3×10-5~2.4×10-5cm2/Vs;空穴迁移率随温度变化小,对于掺杂浓度为3.0 wt.%的薄膜和6×105 V/cm的电场强度,温度从78 K增加到300 K时,迁移率在1.8×10-5~2.1×10-5 cm2/Vs的小范围内变化。(4)对于(fbi)_2Ir(acac)和Ir(ppy)_3分别掺杂的TCTA薄膜,在轻掺杂情况下,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的增加指数减小;随着掺杂浓度升高到一定数值xth时,趋势发生变化:对于(fbi)_2Ir(acac)掺杂TCTA器件,当电场强度较低时,迁移率随电场的平方根的增加先升高,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降低;对于Ir(ppy)_3掺杂TCTA器件,掺杂浓度小于xth时,迁移率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根负相关,掺杂浓度等于xth,时,迁移率不依赖电场强度而变化,掺杂浓度大于xth时,迁移率与电场强度平方根的变化关系发生逆转,由原来的负相关逆转为正相关,即随电场强度平方根的增加呈指数增加,高场条件下迁移率都不依赖电场强度变化。TCTA:(fbi)_2Ir(acac)和TCTA:Ir(ppy)_3 器件,xth的值分别为 2.0 wt.%和 7.0 wt.%。(5)对于 Ir(piq)_3 掺杂的 TCTA薄膜,其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的增加而指数降低;对于电场强度F~5×105 V/cm,当掺杂浓度在1.0~9.0 wt.%变化时,空穴迁移率处于1.4×10-5~7.0×10-5 cm2/Vs 之间。当掺杂浓度为 9wt.%时,Ir(ppy)_3 和 Ir(piq)_3 掺杂 TCTA 的单空穴器件的负微分电纳频率谱呈现双峰特性,并用实验数据证明了多出现的这个特征峰不是电子的特征峰而是空穴的特征峰,是空穴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两个空间电荷传导区间所形成的。(6)对于FIr6和FIrpic掺杂的mCP薄膜,其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平方根的增加而指数降低;对于F~5×105V/cm,当掺杂浓度在1.0~9.0 wt.%变化时,两种掺杂材料的器件空穴迁移率处于2×10-5~6×10-5 cm2/Vs 之间。(二)研究了磷光染料(fbi)_2Ir(acac)、Ir(ppy)_3、Ir(piq)_3掺杂荧光主体NPB和TCTA,FIrpic和FIr6掺杂荧光主体mCP薄膜的单空穴器件的C-V特性。结果表明:(1)基于有机薄膜 NPB:Ir(piq)_3、TCTA:(fbi)_2Ir(acac)、TCTA:Ir(ppy)_3、TCTA:Ir(piq)_3、mCP:FIr6和mCP:FIrpic的单空穴器件具有类似的C-V特性。(2)在~1kHz的低频下,随着电压的升高,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增多,器件的电容逐渐增大,并在电压为Vmax时达到最大值Cmax。当V>Vmax时,电容开始减小,其原因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电子从阴极通过量子隧穿注入到有机薄膜。(3)在~100kHz的高频下,电容随外加电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叁)研究了磷光染料(fbi)_2Ir(acac)、Ir(ppy)_3、Ir(piq)_3掺杂荧光主体NPB和TCTA,FIrpic和FIr6掺杂荧光主体mCP薄膜的单空穴器件的电导-电压特性。结果表明掺杂浓度不同器件的电导不同,即器件的开启电压不同,提高器件的电导即降低了器件的开启电压:(1)对于Ir(ppy)_3和Ir(piq)_3掺杂荧光主体NPB薄膜的单空穴器件,轻掺杂能有效提高电导,而重掺杂则导致电导降低。(2)对于mCP:FIrpic单空穴器件,掺杂能有效提高电导,而对于mCP:FIr6单空穴器件,掺杂导致电导降低。(3)对于TCTA:(fbi)_2Ir(acac)单空穴器件,在低频下,电导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4)对于TCTA:Ir(ppy)_3单空穴器件,在低频下,电导随掺杂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四)我们发现在结构为ITO/MoO_3/荧光主体:磷光染料/MoO_3/Al的一些器件中,负微分电纳频率谱会出现两个特征峰。我们认为,有机层与复合阴极之间形成了肖特基势垒,空穴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两个空间电荷限制传导区域。如果器件的阴极功函数与有机层的HOMO能级能形成稳定的肖特基接触并且这两个空间电荷限制区域的空穴传输特征频率全部位于测试频率范围之内,则负微分电纳频率谱会出现两个特征峰,否则只出现一个。这与单层双注入和多层双注入器件的负微分电纳频率谱中出现的两个特征峰的含义不同。我们用实验支持了这一观点。(五)拓展了 Motte-Schottky方法在有机电子领域中的应用—确定复合阴极功函数。由于在超高频下测得的器件的内建电势规避了由于界面偶极而引起的能带弯曲—界面态势垒,这时的内建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复合阳极与复合阴极功函数之差,由于器件的复合阳极与有机层是欧姆接触,因此,内建电势主要由复合阴极与有机层之间的肖特基势垒所决定,故这种方法能确定肖特基势垒,从而确定复合阴极的功函数。(六)基于复合区复合速率密度匀均分布的近似,建立了单层双注入载流子器件的导纳法计算迁移率的模型。据此模型可根据测量的AS数据计算空穴和电子迁移率之和。(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10-01)
王正元,兀鹏越,吴加坤[10](2014)在《基于导纳特性的发电机失磁保护整定与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发电机失磁保护广泛采用阻抗原理的静稳阻抗圆和异步阻抗圆判据,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缺点。文中论述了一种基于导纳特性原理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原理,给出了导纳原理的计算公式,以及导纳原理失磁保护特性曲线表示方法,并通过公式推导,证明导纳稳定极限与机端电压相对额定电压的偏移无关。通过IGCC工程实例论述了导纳原理失磁保护的整定方法以及调试过程,并经过工程实际运行情况证明了该保护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导纳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二维不可压非定常RANS模型,分别计算了平板断面、箱梁断面、双边肋断面在简谐脉动来流和宽频湍流中的非定常气动力,并识别出各自的气动导纳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断面在叁种不同脉动幅值来流作用下的气动导纳,研究了不同脉动幅值对各类断面气动导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竖向简谐脉动来流下,平板断面的气动导纳与Sears函数吻合良好,证明数值识别气动导纳的可行性;湍流作用下,平板断面识别的导纳函数有着实质性的不同,表现出很强的随机跳跃性。与平板断面类似,箱梁断面的气动导纳接近Sears函数。在不同幅值的简谐脉动来流下,平板断面和流线型箱梁断面识别的气动导纳基本一致,表现出了流线型断面对来流特性的不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具有显着分离流的双边肋断面,其气动导纳具有明显的来流风场依赖性,表明钝体断面的气动导纳并不能定性为断面的函数,而是由断面与来流风场特性共同确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纳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江雯,黄辉,彭伟才,原春晖.加筋板面导纳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张伟峰,张志田,张显雄.桥梁断面气动导纳风场依赖特性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
[3].宋立忠,李小珍,高慰,张迅.城市轨道交通箱梁中高频振动导纳特性试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4].李馨.加筋板的面导纳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韩飞.基于子结构导纳法的动力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
[6].戴传凯.基于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VSC谐波特性分析及谐波潮流计算[D].山东大学.2016
[7].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圆柱壳体基础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5
[8].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高阳.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圆柱壳体的点导纳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4
[9].王颖.基于磷光染料掺杂荧光主体OLED发光层薄膜电输运特性导纳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4
[10].王正元,兀鹏越,吴加坤.基于导纳特性的发电机失磁保护整定与调试[J].电气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