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自我效能论文-柳瑞雪

集体自我效能论文-柳瑞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自我效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浸式虚拟环境,虚拟现实,自我效能,集体效能

集体自我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柳瑞雪[1](2019)在《沉浸式虚拟环境对学习者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学校科学课教学,并探究其对小学生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的影响效果,文章开展了准实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进行测量。文章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的184名四年级学生,实验组开展沉浸式虚拟教学,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沉浸式虚拟环境能够显着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文章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为沉浸式技术应用于学校科学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宋媛春[2](2019)在《集体叙事实践对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老年人口剧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被纳入国家十叁五规划,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面临子女少,生活、养老压力大,子女没时间陪伴等问题,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中难以接受的“空巢现象”产生。因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被赋予更高的要求,机构养老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入住老人提供周到细致的全方面养老服务,但也可能让老人丧失部分生活自控权利,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困境和应对方法,并应用集体叙事实践(生命之树和集体文件),对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增强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由两个研究组成。研究一采用主题分析法,通过对15名养老院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入住养老院后,哪些困境会让老年人感到自己“无能”,他们采用哪些方法应对这种困境。结果显示,养老院老年人常见的自我效能感困境主要有身体疾病、死亡焦虑、思念家人、受到歧视和不友好对待、适应与人际冲突等五个方面。养老院老年人采取保持积极乐观、接纳自我和坚持锻炼等方法应对这些困境。研究二为干预研究,通过集体叙事实践对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干预被试来自昆明市4家养老机构,共64人,年龄在71岁至91岁之间,平均年龄(83.16±4.00)。实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叁个组:实验组15人、集体文件组34人、对照组15人。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来自同一家养老院,而集体文件组被试来自不同规模的叁家养老院,其中大规模养老院10人、中规模养老院14人、小规模养老院10人。实验组接受集体叙事实践(包括生命之树与集体文件)处理;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集体文件组接受集体文件处理。自变量为:集体叙事实践技术(实验组/集体文件组/对照组)。因变量为:自我效能感、群体凝聚力、抑郁。本研究中集体叙事实践实验组共6次干预,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命之树”干预4次活动,分别是生命之树、生命之林、当暴风雨来临、颁发证书;第二阶段“集体文件”干预2次活动,利用集体文件的传播,开展以书信为手段的交流互动。集体文件组共6次活动,其中每家养老机构2次活动。果显示:实验组和集体文件组的自我效能感和群体凝聚力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叁个组被试的抑郁情绪没有显着性差异;接受集体文件处理的大规模养老院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显着高于中、小规模养老院的被试;集体叙事实践作用下,实验组和集体文件组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群体凝聚力得分呈显着正相关,与抑郁情绪相关性不显着。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养老院老年人常见自我效能感困境与身体、人际、适应有关,针对这些让他们感到失去控制感的困境,老年人有着积极应对方法。(2)通过大树的隐喻,实验组老年人在叙述自己生命故事的同时,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有效的提升了自我效能感,而他们通过集体文件向其他养老院老年人分享应对生活问题的积极应对方法,也导致群体凝聚力的增高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效能感。(3)仅接受集体文件分享任务,也能够达到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4)集体叙事实践对改善养老院老年人抑郁情绪没有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梁一帆,彭燕萍,杜淑华,秦萍,陈立勇[3](2018)在《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模式诊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BPRS、IPROS、SAPS和SANS总分值均显着降低(P<0.05);且研究组总分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14期)

何彩霞,梁一帆,蔡东娣,彭燕萍,李康权[4](2017)在《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观察组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BPRS、IPROS、SAPS和SANS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各因子评分与总分,IPROS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SAPS评分和SAN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可显着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李梦婷,汪小梦[5](2016)在《高中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调查了819名上海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现状,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集体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均没有显着差异,且两变量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但是,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集体效能感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上,存在明显的组别差异。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决策集体效能感的父母、学校、同伴叁个因子可以显着预测其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而在重点高中学生中,只有父母因子的贡献显着。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最后讨论了如何在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生中有区别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本文来源于《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郭玉芳,李树雯,陈偶英,张庆华,齐秀杰[6](2015)在《在校女护生抑郁情绪相关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的在校女护生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在长沙市3所护理本科院校中,选取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测量得分在14~28分]的在校女护生74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集体心理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40)。集体心理治疗组接受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措施(在研究结束确定治疗方法有效或对照组需要治疗时,向对照组提供相应治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幸福感指数(IWB),分别在基线、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对两组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GSES、IWB得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间各量表的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集体心理治疗组的GSES、IWB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可提高伴轻至中度抑郁情绪在校女护生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陈峰[7](2014)在《高校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下,该文从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两大心理因素入手,考察其对高校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该文采用自制量表,对沪上11所高校共计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对于大学生择业均有显着影响:首先,大学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生涯探索和职业选择,并具备一定与职业相关的能力,但也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其次,大部分人能够感受到家庭、学校和朋辈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此外,男、女生择业的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高校在现实中针对性、个性化地开展工作,以更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问题。(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4年11期)

刘盛敏[8](2014)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汪小梦[9](2014)在《高中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集体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的青少年来说,职业发展同时涉及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两个因素,而后者通常与青少年父母、学校、及朋辈的影响有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中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集体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CDMSE-SF)》、《职业效能集体贡献量表》、《职业情景量表(MVS)》,以801名在校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力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对不同性别的高中生进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集体效能感、职业决策困难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具体维度上存在不同差异。2、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集体效能感、职业决策困难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集体效能感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呈显着的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和总分与职业情景量表的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4、学生对父母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择业任务越有信心,其在自我评估、目标选择、计划上的效能感就越好,职业认同上的得分就越差。在问题解决上,学生对父母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择业任务越有信心,其越有信心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面对的障碍越少。5、学生对学校/老师帮助自己完成各项择业任务越有信心,其在自我评估、收集职业信息方面的效能感越好,就会需要越多的职业信息。6、学生对父母帮助自己完成各项任务越有信心,其在自我评估、目标选择、计划、问题解决上的效能感越好,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黄丽娜[10](2013)在《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与职业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关量表对高校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一般集体效能感和职业集体效能感与职业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都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也考量了他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在这里,一般效能感和职业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之间都有共同作用的机制;只是在个别因素上预测的程度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四辑)》期刊2013-11-20)

集体自我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老年人口剧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被纳入国家十叁五规划,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面临子女少,生活、养老压力大,子女没时间陪伴等问题,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中难以接受的“空巢现象”产生。因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被赋予更高的要求,机构养老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入住老人提供周到细致的全方面养老服务,但也可能让老人丧失部分生活自控权利,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困境和应对方法,并应用集体叙事实践(生命之树和集体文件),对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增强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由两个研究组成。研究一采用主题分析法,通过对15名养老院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入住养老院后,哪些困境会让老年人感到自己“无能”,他们采用哪些方法应对这种困境。结果显示,养老院老年人常见的自我效能感困境主要有身体疾病、死亡焦虑、思念家人、受到歧视和不友好对待、适应与人际冲突等五个方面。养老院老年人采取保持积极乐观、接纳自我和坚持锻炼等方法应对这些困境。研究二为干预研究,通过集体叙事实践对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干预被试来自昆明市4家养老机构,共64人,年龄在71岁至91岁之间,平均年龄(83.16±4.00)。实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叁个组:实验组15人、集体文件组34人、对照组15人。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来自同一家养老院,而集体文件组被试来自不同规模的叁家养老院,其中大规模养老院10人、中规模养老院14人、小规模养老院10人。实验组接受集体叙事实践(包括生命之树与集体文件)处理;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集体文件组接受集体文件处理。自变量为:集体叙事实践技术(实验组/集体文件组/对照组)。因变量为:自我效能感、群体凝聚力、抑郁。本研究中集体叙事实践实验组共6次干预,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命之树”干预4次活动,分别是生命之树、生命之林、当暴风雨来临、颁发证书;第二阶段“集体文件”干预2次活动,利用集体文件的传播,开展以书信为手段的交流互动。集体文件组共6次活动,其中每家养老机构2次活动。果显示:实验组和集体文件组的自我效能感和群体凝聚力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叁个组被试的抑郁情绪没有显着性差异;接受集体文件处理的大规模养老院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显着高于中、小规模养老院的被试;集体叙事实践作用下,实验组和集体文件组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群体凝聚力得分呈显着正相关,与抑郁情绪相关性不显着。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养老院老年人常见自我效能感困境与身体、人际、适应有关,针对这些让他们感到失去控制感的困境,老年人有着积极应对方法。(2)通过大树的隐喻,实验组老年人在叙述自己生命故事的同时,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有效的提升了自我效能感,而他们通过集体文件向其他养老院老年人分享应对生活问题的积极应对方法,也导致群体凝聚力的增高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效能感。(3)仅接受集体文件分享任务,也能够达到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4)集体叙事实践对改善养老院老年人抑郁情绪没有显着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自我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1].柳瑞雪.沉浸式虚拟环境对学习者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

[2].宋媛春.集体叙事实践对养老院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梁一帆,彭燕萍,杜淑华,秦萍,陈立勇.集体心理结合自我效能干预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

[4].何彩霞,梁一帆,蔡东娣,彭燕萍,李康权.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

[5].李梦婷,汪小梦.高中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6

[6].郭玉芳,李树雯,陈偶英,张庆华,齐秀杰.在校女护生抑郁情绪相关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

[7].陈峰.高校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

[8].刘盛敏.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9].汪小梦.高中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集体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黄丽娜.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与职业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四辑).2013

标签:;  ;  ;  ;  

集体自我效能论文-柳瑞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