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疾病方面的效果。方法以60例气滞血瘀型突聋病人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本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疗法有耳穴埋豆、针灸、中医药物等。共治疗3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状况,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三周后,所有患者听力状况都有所恢复(P<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整体表现更佳(P<0.05);在总有效率这一项指标上,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7%和76%,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听力状况的恢复,值得大范围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ffect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thetreatmentofsuddendeafnessdisorderofqiandbloodstasissyndrome.Methods:The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controlgroup,thepatientsweretreatedwithwesternmedicinealone.Inthetreatmentgroup,thepatients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andthepatients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hasearearbeans,acupuncture,Chinesemedicineandsoon.Totaltreatmentfor3weeks.Toevaluatethehearingstatu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compare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treatmentmethods.Results:Afterthreeweeks,thehearingperformanceofallthepatientswasimproved(P<0.05).Theoverallperformanceofthetreatmentgroupwasbetter(P<0.05).Inthetotaleffectiverate,thetreatmentgroup,thecontrolgroupWere86.7%and76%,respectively.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rewerenoseriousadversereactionsinbothgroups.Conclusion:Comparedwithtraditionalwesternmedicine,themethod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anmoreeffectivelypromotetherecoveryofhearingstatusinpatientswithdementiaandqistagnationanddeafness.Itisworthytobeappliedinalargescale.

Keywords:suddendeafness;qistagnationtyp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omprehensivetreatment

突发性耳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并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等症状。此病的高发群体为40岁左右的人群,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过去几年间,国内每年新增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不过却尚未确定标准的治疗方案。针对这种疾病,本科室主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较为可观: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60例病人为对象,通过随机方法,将所有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本组男女比为18:12;年龄46~55岁,平均(49.50±3.95)岁;病程3~8d,平均(6.21±1.92)d。对照组30例,本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5~56岁,平均(51.32±4.63)岁;病程3~8d,平均(6.30±1.89)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和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编撰的《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化项目》[2]中的标准进行诊断。

1.2.1中医诊断标准:暴聋是指以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为特征的疾病。①常有恼怒、劳累、感冒等发病诱因;②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下降;③可伴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但无眩晕反复发作史;④多为单耳发病,少数亦可双耳发病;⑤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多无明显病变;⑤纯音测听检查提示至少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聋;⑥应与耳眩晕,耳闭耳胀及听神经瘤相鉴别。气滞血郁证:突发听力下降,患者往往都表现出耳堵、耳胀、耳鸣的症状,舌呈暗红色,有时能发现瘀点,脉涩。

1.2.2西医诊断标准:所指频率为0.25~4KHz。①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②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③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④可伴耳鸣、耳堵塞感;⑤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⑥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2.3纳入标准:(1)符合突聋诊断标准并为单耳发病;(2)辨证分型属于气滞血瘀型;(3)内听道、颅脑MRI、颞骨CT检查结果显示非蜗后占位疾病;影像学、专科检查结果显示非中耳类疾病;(4)确定非遗传类或别的病因因素;(5)患者不晕针;(6)年龄在20~70岁之间,发病在7d以内。

1.2.4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无法遵医嘱的;(2)严重心、脑、肾疾病所致的重度突聋患者;(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常规用药为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舒血宁)70mg,静脉滴注1次/d;②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拉西坦2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③口服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为60mg),晨起口服;连续用3天,如有效可再用2天后停药。同时配合口服钙尔奇及泮托拉唑。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组合治疗。

1.3.2.1中药口服予治聋2号。药物组成:

柴胡15g,川芎15g,香附15g,葛根30g,丹参15g,首乌藤15g,枳壳15g,节菖蒲20g,蝉蜕15g,路路通15g,大枣15g,甘草10g。水煎服200ml日三次口服。

1.3.2.2针灸治疗选择尺寸为0.35mm*40mm(粗*长)的一次性无菌毫针,对听宫、翳风、耳门三个穴道进行施针治疗,每日一次,留针半小时。

1.3.2.3耳穴贴压选择双耳肾、神门、内耳3个穴位,王不留行耳穴贴压,按照隔日一次的频率更换,要求患者自行按揉,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变化。

1.5疗效标准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1]。

1.6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突聋是72h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如果不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或许会因此彻底失去听力功能,使其生活水平大幅降低。统计数据显示,每10万~30万人中就有5~30人曾经患有过这种疾病,在过去的几年间,发病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将近4/5的患者确定存在耳鸣、耳闷的症状,少数患者存在眩晕症状[3-4]。目前,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因依旧不确定,可能的原因是病毒、免疫功能降低、内耳供血不足等。针对这种疾病,医学界至今尚未找到标准的治疗方案。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国内学者杨仕明、余力生倡议尽快进行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并身体力行[5];然而他们忽视了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功效。事实上,中医药在治疗突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比如中药口服、针灸、耳穴压豆等,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取得了多数患者的认同,及良好的临床疗效。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突发性耳聋是“暴聋”疾病。中医学理论指出,暴聋多实证,大部分患者是由气滞血瘀,阻滞轻窍导致的。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指出“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患者情志抑郁不随,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因跌仆爆震、陡闻巨响等伤及气血,致瘀血内停;或久病入雪,均可造成耳窍经脉壅阻,清窍闭塞,发生耳聋。《灵枢》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心主血脉,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治聋2号君药为丹参、川芎、葛根,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臣药为枳壳、香附、石菖蒲、蝉蜕,主要起到行气通窍的作用,佐药为柴胡、夜交藤,主要起到疏肝解郁安神的功效,同时还用到炙甘草以及大枣调和诸药。针灸治疗方案是对一侧听宫、翳风、耳门三穴施针,达到活血通络、开窍启闭的目的。《灵枢?厥病》有“耳聋无闻取耳中”的论述。耳穴中肾穴连接肾脏,对该穴施加刺激,能够使精气提升到耳窍;内耳、神门是和疾病部位距离最短的耳穴,施加刺激能够实现疏通耳窍的目的。

此次研究针对气滞血瘀型突聋患者展开,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更为突出(P<0.05),并且该组患者平均听阈值降低幅度更可观(P<0.05)。不过考虑到研究时间过于紧凑,并且样本数量较少因此本研究结论还需深入研究和证明。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6.

[2]刘大新,严道南,白桦,等.暴聋中医诊疗指南[S].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2010:11-13.

[3]SchreiberBE,AgrupC,HaskardDOS,eta1.Suddensensorineuralhearingloss[J].Lancet,2010,375(9721):1203-12l1.

[4]李玲,黄志纯,陶锋.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350-353.

[5]胥丽霞.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6,9(3):351-352.

第一作者简介:张娜(1990-),女,满族,河北,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耳鼻喉方向。

通讯作者简介:孙海波(195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耳鼻喉科疾病。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