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婴幼儿鹅口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246-01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病,是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1],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本病特征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可呈点状或融合成片,不易拭去,强行剥落后,可致局部黏膜出血。现将收集的30例鹅口疮患儿临床治疗护理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鹅口疮患儿均为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我院就诊患儿。其中男16例,女14例,为28d~12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1.2治疗方法制霉菌素片(5~10万U/ML)联合2%~4%碳酸氢钠涂于患处,每天3~4次。
2结果
经过3至6天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儿口腔粘膜白色乳凝块样物完全消失,口腔粘膜恢复正常的共29例,治愈率96.7%。其中一例未愈者为败血症、重症肺炎、重度营养不良病情加重死亡患儿,未愈率3.3%。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各种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3护理
3.1局部用药
患儿进食1小时后,将制霉菌素(5~10万U/ml)碾碎成粉状溶解到2%~4%碳酸氢钠中,调制成混悬液。使用时用力摇匀,涂擦患儿口腔黏膜表面,每日3~4次。用药至白色乳凝块样物消失后,再坚持用药1周,以防复发。用药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患儿,引起呕吐和口腔黏膜损伤。
3.2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
保持病室整洁,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2小时。护理患儿前后,严格按规范洗手。患儿使用后的奶瓶、药杯、餐具清洗后浸泡于装有含氯500mg/l的消毒剂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洗,放入消毒柜中消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母乳喂养的患儿,每次哺乳前,应先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3.3增强抵抗力
重症鹅口疮患儿可伴疼痛、拒食,应耐心慢慢喂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支持疗法。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总结
婴幼儿鹅口疮可因长期使用抗菌素或激素,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口腔卫生较差时发病,发病率高。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进食;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2]。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饮食与生活。使用制霉菌素片联合碳酸氢钠治疗鹅口疮,加上专业的护理技术,明显促进患儿舒适,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也减轻患儿家属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29.
[2]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