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嗜睡论文-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

残余嗜睡论文-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残余嗜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反应蛋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生物标志物

残余嗜睡论文文献综述

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1](2017)在《C反应蛋白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残余嗜睡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Adenotonsillectomy,AT)后残余嗜睡(residual sleepiness,R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AT术前和术后采用多导睡眠图检测诊断OSA。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前,检测所有患儿血清hs-CRP浓度,大部分患儿术后也进行hsCRP测定。OSA完全缓解是指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1.5次/h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而AHI 5次/h TST则被认为存在残余嗜睡,具有临床意义。结果:182例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OSA明显改善,AHI从15.9±16.4降至4.1±5.3/h TST。182例患儿中,46例患儿(25%)残余嗜睡(AT术后AHI>5)。155例患者AT术前和AT术后都测定hs-CRP水平,AT术前平均hs-CRP水平为0.98±1.91 mg/L,AT术后显着下降(0.63±2.24 mg/d L;P=0.011)。AT术后AHI<1.5次/h TST,1.5次/h TST<AHI<5次/h TST和AHI>5次/h TST分别对应AT术后hs-CRP水平的0.09±0.12,0.57±2.28和1.49±3.34 mg/L,残余嗜睡患儿(AHI>5/h TST)hs-CRP含量明显高于OSA完全缓解患儿(AHI<1.5/h TS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模型证实AT术前AHI和AT术后hs-CRP水平与RS显着相关。结论:尽管AT能改善大多数患儿OSA,但RS也时常发生。AT术后hs-CRP是评潜在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预测RS。(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朱先极,曹娟,张希龙[2](2015)在《莫达非尼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残余嗜睡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莫达非尼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经有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仍残余嗜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中心,患有中重度OSAS且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白天嗜睡的32例男性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10分。研究包括3个阶段:T1阶段行基线检测并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莫达非尼组和安慰剂组;T2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100 mg,共7 d;T3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200 mg,共28 d,T3阶段的最后1 d行最终评价。T1、T3阶段的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检测,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多发小睡实验,此外在T1、T2、T3阶段持续检测ESS。结果:药物治疗前后所有受试者呼吸暂停指数、CPAP每晚使用时间无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后,与安慰剂组比较,莫达非尼治疗组平均入睡潜伏期延长、ES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在莫达非尼治疗组中,T3(200 mg剂量)较T2(100 mg剂量),ESS下降更加显着(F=0.719,P=0.015);莫达非尼治疗组有62.5%患者出现口干、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介于轻中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莫达非尼可以改善中重度OSAS患者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的白天嗜睡,患者对该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张希龙[3](2015)在《OSAS患者残余嗜睡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期刊2015-11-07)

姚苏梅[4](2008)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残余嗜睡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CPAP)治疗后残余嗜睡(residual sleepiness,RS)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事件的相关性以及匹配伺服通气(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ASV)对CSA相关残余嗜睡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正规使用CPAP治疗且排除其它嗜睡相关疾病的中、重度OSAS患者50例,其中存在残余嗜睡的26例(RS组)和无残余嗜睡的24例(对照组)。两组均先后接受自动CPAP(AutoCPAP)治疗1月和ASV治疗1周。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AutoCPAP治疗时和ASV治疗时睡眠期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指数(central sleep apnea index,CSAI),微觉醒指数(micro-arousal index,MAI)等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白日嗜睡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以及可能与嗜睡相关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后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apnea index,AHI)、MAI、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mal pulse oxygen saturation,miniSp0_2)、ESS评分及血浆TNF-α水平均无明显组间差异(均为P>0.05),但RS组患者的CSAI(14.39±4.21)显着高于对照组(8.58±5.75,P<0.05)。AutoCPAP治疗1月时两组的AHI、CSAI、miniSp02、MAI和白天E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RS组的CSAI、MAI及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AI:(7.19±1.75),(3.37±1.04),P<0.05;MAI:(9.00±1.95),(2.36±0.66),P<0.05;ESS:(9.54±0.51),(5.42±1.32),P<0.05]。在ASV治疗时RS组与对照组的CSAI、MAI及白天ESS评分均进一步下降,尤以RS组的下降更为明显。此外RS组内与治疗前的血浆TNF-α水平(17.16±3.28)相比,AutoCPAP治疗时(16.47±3.62)无明显下降(P>0.05),但在ASV治疗时(12.63±3.35)与治疗前相比显着降低(P<0.05)。血浆TNF-α水平与ESS评分呈显着正线性相关(r=0.503,P<0.01),与MAI亦呈显着正相关(r=0.545,P<0.01)。结论OSAS患者经AutoCPAP治疗后残余嗜睡与治疗前、中存在的CSA事件频率有关,ASV在显着降低CSAI的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残余嗜睡,提示ASV可有效治疗OSAS患者的残余嗜睡。TNF-α也与残余嗜睡患者的嗜睡程度相关,其可能参与了残余嗜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姚苏梅,张希龙[5](2008)在《匹配伺服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残余嗜睡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匹配伺服通气(ASV)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残余嗜睡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正规使用自动调压CPAP(auto-CPAP,APAP)治疗1个月后存在残余嗜睡的42例中、重度OSAS患者作为实验组,均排除其他嗜睡相关疾病,进行ASV治疗1周。另选取APAP治疗1个月后存在残余嗜睡并继续使用APAP治疗1周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APAP治疗时和ASV治疗时以及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睡眠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指数(CSAI)、微觉醒指数(MAI)以及最低脉氧饱和度等多导睡眠监测参数,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白日嗜睡程度的评估,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可能与嗜睡相关的血浆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在ASV治疗时与APAP治疗时比较,多导睡眠监测参数、ESS以及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其中ASV治疗后的ESS由ASV治疗前的较高水平(9.81±0.59)分下降至正常范围(3.98±1.26)分。而对照组中仅平均脉氧饱和度略有升高(P<0.05)。结论:ASV治疗可以明显改善OSAS患者的残余嗜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的CSAI和血浆TNF-α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残余嗜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评价莫达非尼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经有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仍残余嗜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中心,患有中重度OSAS且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白天嗜睡的32例男性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10分。研究包括3个阶段:T1阶段行基线检测并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莫达非尼组和安慰剂组;T2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100 mg,共7 d;T3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200 mg,共28 d,T3阶段的最后1 d行最终评价。T1、T3阶段的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检测,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多发小睡实验,此外在T1、T2、T3阶段持续检测ESS。结果:药物治疗前后所有受试者呼吸暂停指数、CPAP每晚使用时间无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后,与安慰剂组比较,莫达非尼治疗组平均入睡潜伏期延长、ES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在莫达非尼治疗组中,T3(200 mg剂量)较T2(100 mg剂量),ESS下降更加显着(F=0.719,P=0.015);莫达非尼治疗组有62.5%患者出现口干、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介于轻中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莫达非尼可以改善中重度OSAS患者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的白天嗜睡,患者对该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余嗜睡论文参考文献

[1].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C反应蛋白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残余嗜睡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2].朱先极,曹娟,张希龙.莫达非尼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残余嗜睡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张希龙.OSAS患者残余嗜睡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相关性的研究[C].第六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2015

[4].姚苏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残余嗜睡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

[5].姚苏梅,张希龙.匹配伺服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残余嗜睡疗效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残余嗜睡论文-明昊,田爱民,刘冰,程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