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铅锌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成春波(广西壮族自治区310核地质大队)

摘要:某铅锌矿位于位于南华活动带老厂穹隆中部。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该矿矿体地质特征,提出了矿床初步成因及本区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老厂穹隆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南华活动带老厂穹隆中部。老厂穹窿基底由寒武系边溪组浅变质砂岩、板岩夹碳酸盐岩及奥陶系下统黄隘组下段杂砂岩夹泥页岩组成,上覆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砾岩、砂岩、杂砂岩、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合。矿区北端加里东期中细粒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入于寒武系边溪组地层中,围岩接触变质强烈。老厂穹窿构造内已发现铅、锌、铜床(点))多处,其中老厂铅锌矿为大型的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地层。

2.1.1寒武系寒武系边溪组地层根据岩性可细分为四段:第一段(∈b1)为灰绿色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黑色泥岩夹深灰色纹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泥灰岩。下部薄层灰岩与薄层泥岩呈互层;第二段(∈b2)为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泥灰岩。第三段(∈b3)为深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不等粒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夹石英杂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页岩,或呈互层状;第四段(∈b4)上部为深灰~灰黑色页岩、碳质泥岩夹深灰~灰绿色厚层状石英杂砂岩;中部为深灰~灰绿色厚层状石英杂砂岩夹页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含泥砾长石石英杂砂岩、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英杂砂岩与黑色页岩、碳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2.1.2奥陶系矿区仅出露奥陶系下统黄隘组下段(01h1)灰绿色不等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岩屑杂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夹细~粉砂岩和泥页岩。

2.1.3泥盆系出露不全,仅高山顶部有残留顶盖。矿区仅出露下统莲花山组地层,根据岩性细分为上、下两段。下段(D1l1)下部为浅灰、紫红色中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含砾杂砂岩,上部为一套紫红色中细粒杂砂岩、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组合;上段(D1l2)下部为含砾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砂岩杂砂岩,上部为一套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泥岩组合。

2.2构造

2.2.1褶皱矿区位于老厂穹隆中部之老厂复式背斜内。老厂穹隆轴向近南北,长30km,宽20km;核部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组成的褶皱基底。老厂复式背斜轴向呈北西走向,向南东倾伏;核部为边溪组一、二段,翼部为边溪组三、四段,西南翼总体正常,北东翼倒转,核部发育同期断裂和轴面劈理。

2.2.2断层矿区内发育两组方向的断裂带,一组呈北西向,另一组呈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带组是本区铅锌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控矿和储矿构造,围岩蚀变强烈,具代表性的有F1、F2及F3号断裂带。北西向断裂围岩蚀变不强烈,为成矿期后构造,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F1、F2及F3号断裂带基本平行产出,总体走向NE50~70°,倾向NW,倾角57~78°。构造岩主要由破碎石英杂砂岩角砾、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脉石英及砂质、泥质胶结物组成,断层面上常见擦痕,片理化发育,具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近破碎带围岩具强硅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及黄铁矿化等。带中细脉状黄铁矿脉、方铅矿脉和闪锌矿脉较发育,构造角砾中也常见有浸染状的黄铁矿和铅锌矿化。

2.2.3节理整个矿区岩石节理发育,在断裂带及其两侧尤为明显,主要有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均具有陡倾角特征,它们为本区的后期矿化富集起了一定的作用,矿化的贫富与裂隙的密集程度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3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矿区褶皱基底岩层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粒状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泥质矿物形成一些定向排列的绢云母、绿泥石;断裂破碎带普遍具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局部方解石化。蚀变带宽度0.3~5.0m不等,局部地段有石英脉充填,局部硅化破碎带具有铅锌多金属矿化,富集形成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白云石化及黄铁矿化为主,次为碳酸盐化。热液蚀变带与成矿紧密相伴,多种蚀变叠加地段矿化往往是矿化较好、品位较高的的部位。

3矿化特征

3.1矿体特征铅锌矿体产于寒武系地层中,受北东向F1、F2、F3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破碎带充填,呈不规则的脉状产出,总体倾向北西,倾角较陡,一般60°~75°。除1、2、3、4及6号等五个矿体出露地表外,其余则均以盲矿体产出。矿体规模大多为小型,矿体形态简单。

1、2、3、4号矿体严格受F1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不规则的脉状产于寒武系边溪组地层中。其中1号矿体走向长117.20m,倾向延伸54.27m~72.75m,厚度0.47~1.03m,平均厚度0.75m,Pb品位:0.47%~1.06%,平均0.85%,品位变化系数24.47%;Zn品位:2.06%~6.15%,平均4.33%,品位变化系数35.61%。

5、6、7、8号矿体受F2构造破碎带控制,其中5号矿体走向长182.00m,倾向延伸167.62m,厚度0.90~1.30m,平均厚度1.14m。厚度变化较均匀,变化系数为9.01%。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化连续。Pb品位:0.58%~1.26%,平均0.92%,品位变化系数23.59%;Zn品位:1.35%~7.62%,平均4.71%,品位变化系数37.15%。

9、10、11、12、13、14号矿体均呈不规则的脉状产于寒武系边溪组地层中,严格受F3构造破碎带控制。其中8号矿体走向长146.00m,倾向延伸147.01m,厚度0.95~1.40m,平均厚度1.19m。厚度变化较均匀,变化系数为10.65%。Pb品位:0.39%~1.20%,平均0.88%,品位变化系数24.38%,;Zn品位:2.11%~7.06%,平均4.62%,品位变化系数32.85%。

3.2矿物特征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及银,地表及浅部常出现它们的少量氧化物,如菱锌矿、白铅矿、孔雀石、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及少量重晶石、萤石、绿泥石等,偶见叶腊石,还有大量的围岩碎块(即浅变质的石英杂砂岩、细砂岩、白云岩、绢云板岩的角砾)。闪锌矿:矿区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可分为浅棕色和棕色两种,后者占大多数,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径较细,一般在0.005~1.00mm。方铅矿:矿区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呈银灰色、钢灰色等。致密集合体与闪锌矿共生,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径较细,一般在0.005~1.00mm。黄铁矿:含量约占金属矿物5-10%左右,自形-半自形粒状,多呈星散状、脉状集合体产出,粒径一般0.1mm左右。黄铜矿:它形粒状,多与方铅矿共生,少量与黄铁矿共生。褐铁矿:黄棕色或棕黑色,呈胶体块状,土状或蜂窝状在地表局部地段产出,由硫化物风化而成。石英:矿区见两期石英。一种为乳白色,它形粒状,粒径一般在0.08~0.2mm左右;另一种为晚期热液生成的石英,呈细脉状穿插于其中,后者常穿插前者。白云石:矿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与矿石存在着密切关系,白云石呈菱面体相互紧密镶嵌,粒径一般在0.1~0.4mm左右。绢云母:原岩泥质矿物的蚀变产物,呈显微鳞片状。绿泥石:分布在构造蚀变强烈部位。脉石矿物中的石英和白云石,它们往往呈网脉状穿插于闪锌矿、方铅矿及其它含矿构造角砾岩、含矿碎裂岩的碎块间,并以胶结物的状态产出。矿石构造主要以角砾状为主,网脉状、脉状、致密块状、浸染状、似条带状构造次之。角砾状构造中有以硫化物胶结围岩角砾的角砾状矿石,也有石英、白云石脉胶结闪锌矿、方铅矿角砾的角砾状矿石,这反映了成矿构造带多期活动的特点。

3.3矿石类型本矿床矿石的自然类型,按其主要脉石矿物,可划为铅锌硫化物—石英-白云石脉型;就其矿石的结构、构造不同,可分为角砾状矿石、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网脉状矿石;按其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锌矿石、铅矿石或铅锌混合矿石,但绝大多数为铅锌混合矿石,且这种矿石中以锌为主;矿床自然类型按其氧化程度,本矿床基本为硫化矿石。地表风化淋蚀带(深0~10余米)未构成工业矿体。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根据矿体的形态、产状,岩石、矿物的共生组合和近矿围岩蚀变等情况综合分析,本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其找矿标志有:①穹窿构造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在老厂穹窿寒武系褶皱基底层中,北东~北北东向的张扭性断裂带往往是容矿的良好场所。②在这组断裂带中充填有网脉状白云石~石英,并伴有金属硫化物,其地表风化带往往有铁染或褐铁矿化显示的地段。③从岩性条件看,在轻变质白云质砂岩中或白云岩的角砾岩带中比板岩破碎带含矿性要好。④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多种热液蚀变叠加的地段是找矿有利的地段。

参考文献:

[1]广西310核地质大队.某铅锌矿详查报告(内部资料).

标签:;  ;  ;  

某铅锌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