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袋式栽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瓜,袋式基质栽培,产量,品质
袋式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黄楠,刘继培,赵跃,周婕,张扬[1](2019)在《袋式基质栽培对不同果型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向设施西瓜提供适宜的栽培方式,以传统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分析袋式基质栽培模式对不同果型西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式基质栽培条件下小果型西瓜的最大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45.2 cm、6.8 cm、49.1,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1.36 kg、3 796.58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6%、11.0%,除相对叶绿素含量以外均高于对照处理;中果型西瓜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33.8 cm、7.5 cm、55.8,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3.05 kg、2 126.65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8%、11.2%,均高于对照处理。因此,与土壤栽培对比,袋式基质栽培模式更利于提高西瓜的产量与品质,建议种植西瓜时采用袋式基质栽培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王敏,韩根锁,侯伟,夏廷兵[2](2019)在《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袋式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猴头菇,俗称猴头、刺猬菌等,属食药兼用菌,性平味甘,有利于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能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猴头菇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黑龙江海林、福建古田、浙江常山等地猴头菇产业发展迅猛。宝鸡市从2012年引进并试验成功,在凤县黄牛铺镇年生产量已达5万袋,发展前景广阔。1猴头菇生物学特性猴头菇,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综合)》期刊2019年01期)
肖灿荣[3](2018)在《大棚黄瓜袋式无土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袋式无土栽培由于能够有效避开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并简化了土壤栽培的施肥、翻地、整地、起畦等环节,大大节省了劳力及劳作时间,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可明显的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是目前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较广的作物,较传统土培方式的经营更为合理且稳定。(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丘武昌[4](2018)在《“玉女”番茄袋式高糖无土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玉女"番茄是近年来福建省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新品种,植株较高,花穗量大,产量高,果实长椭圆形、皮薄、肉细腻,风味甘甜。本文从品种特性、育苗基质及播种、植株管理、营养液管理等方面阐述"玉女"番茄袋式高糖无土栽培技术,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32期)
徐阳,张小兰,刘杰,范文丽,马金明[5](2018)在《杏鲍菇菌渣袋式栽培基质配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其栽培每年产生的大量菌渣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为了提高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效率,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配制成4种复合营养基质,分别为:A(全菌渣),为对照(CK);B(菌渣∶草炭=3∶1);C(菌渣∶草炭=1∶1);D(菌渣∶草炭=1∶3)。研究杏鲍菇菌渣与草炭不同配比的袋式栽培营养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渣比例从25%增加到100%,袋培营养基质的EC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基质速效养分显着增加且对初期植株根系生长产生显着影响。在4个处理中,B、C、D处理小区产量均显着高于A处理,其中C处理(菌渣∶草炭=1∶1)小区产量最高,为46.17 kg,较A处理增产1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6.1%。综合比较,在本试验条件下,杏鲍菇菌渣与草炭比例为1∶1是适宜日光温室番茄袋式栽培的最佳营养基质配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8年05期)
黄毅,熊伟伟[6](2018)在《不同食用菌品种的袋式栽培容器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瓶式栽培和袋式栽培是食用菌产业两种栽培模式,瓶式栽培有一定局限性,而袋式栽培适合所有菌类企业化生产。不同菌类袋式栽培对塑料薄膜袋材质与规格要求不同,对其中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类比,涉及的食用菌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和银耳等。(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8年04期)
汤坤鹏[7](2018)在《海鲜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鲜菇是一个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口味鲜美而备受市场喜爱。介绍海鲜菇袋式栽培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从栽培种的制备、栽培原料的配置、菌丝培养、出菇管理及采后包装等操作流程,总结海鲜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许正艳[8](2017)在《不同基质配比对袋式栽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基于菇渣废料基质配比对设施基质黄瓜袋式栽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水果黄瓜"CUSA124"为试材,设计P1(大料∶珍珠岩=4∶6)、P2(大料∶珍珠岩=7∶3)、P3(大料∶珍珠岩=8∶2)3个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菇渣的基质配比对设施基质袋培黄瓜株高、茎节数、单叶面积和根长影响显着,以P2处理最佳,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也以P2处理最高,且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产量表现为随着复配基质孔隙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以P2处理最大,增产显着。因此,在设施黄瓜基质袋式栽培下以大料∶珍珠岩=7∶3的比例对黄瓜生长发育促进显着,增产最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王静静,李旭东,罗燕娜,赵亮,张爱萍[9](2017)在《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冬春季袋式栽培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双孢蘑菇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温室消毒、覆土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冬春季袋式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菇农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22期)
郭剑雄,洪佰仲[10](2017)在《金线莲袋式优质高产有机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线莲的人工栽培方面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报道,但存在管理难成活率低等缺点,影响了金线莲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对金线莲的人工栽培提出了新方式—金线莲袋式有机栽培方法,既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又提高的金线莲的品质。(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10期)
袋式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猴头菇,俗称猴头、刺猬菌等,属食药兼用菌,性平味甘,有利于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能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猴头菇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黑龙江海林、福建古田、浙江常山等地猴头菇产业发展迅猛。宝鸡市从2012年引进并试验成功,在凤县黄牛铺镇年生产量已达5万袋,发展前景广阔。1猴头菇生物学特性猴头菇,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袋式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1].黄楠,刘继培,赵跃,周婕,张扬.袋式基质栽培对不同果型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
[2].王敏,韩根锁,侯伟,夏廷兵.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袋式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9
[3].肖灿荣.大棚黄瓜袋式无土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
[4].丘武昌.“玉女”番茄袋式高糖无土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8
[5].徐阳,张小兰,刘杰,范文丽,马金明.杏鲍菇菌渣袋式栽培基质配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
[6].黄毅,熊伟伟.不同食用菌品种的袋式栽培容器解析[J].食药用菌.2018
[7].汤坤鹏.海鲜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8
[8].许正艳.不同基质配比对袋式栽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17
[9].王静静,李旭东,罗燕娜,赵亮,张爱萍.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冬春季袋式栽培关键技术[J].北方园艺.2017
[10].郭剑雄,洪佰仲.金线莲袋式优质高产有机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