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建构,儿童形象,陶瓷文化,战争题材,日常化,成人社会,主体性,文学世界,文学场,人物形象
精神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芳[1](2020)在《新时代儿童形象的精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彭学军一直擅长在精彩的故事中突出儿童成长的主体性,但她同时也在努力寻求艺术的新变,努力将创作的文化之根扎得更深更厚一些。《建座瓷窑送给你》是一本在儿童文学场域内对景德镇陶瓷艺术传统与艺术精神有传承、反思、创新与弘扬的优秀作品。它将中国博大深奥的陶瓷文化与(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20-01-02)
万士端[2](2019)在《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种初读起来像是重读,而每次重读又像是初读的作品。以此为标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庶几近之。阅读《一句顶一万句》,不仅要明白它写了什么,更要了解它没写什么。这部小说时代背景模糊,大致可判断出上部"出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民国,下部"回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当下,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它几乎都没有写到,亦甚少涉及影响时代发展的大人物和知识分子,内中多是从事打铁、卖豆腐、剃头、杀猪、赶大车这类卑微(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肖祥[3](2019)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期许、问题与理路——新中国70年精神激励的伦理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基本实现了伦理"制度秩序"和"心灵(心理)秩序"的建构,而如何建构伦理"精神秩序"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观照"伦理现实"以协调伦理与道德的矛盾、眷注"现实的人"以化解人之目的与工具的悖论、建造"真实集体"以消弭现代性群己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的价值期许。当前,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如何实现问题意识、思维方式和理论主题的"伦理转换",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是如何对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道德问题挑战。为此,建构面向未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的基本理路是:直面伦理与道德的矛盾,构筑实践伦理精神;直面人之目的与工具的悖论,构筑仁爱伦理精神;直面现代性群己矛盾,构筑责任伦理精神。(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黄尚恩[4](2019)在《期刊如何成就新时代文学的精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的媒介、新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传统文学刊物如何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实现媒介融合,推出具有文学品质、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成为重要的课题。11月1日至3日,由四川省作协主办,《四川文学》编辑部、四川省作协报刊联盟秘书处承办的“2019全国名刊专家论坛暨(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9-11-07)
王海滨[5](2019)在《中国精神的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特征,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指引。在基于现实逻辑和把握现代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表征当代中国精神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是研究和宣传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本文来源于《前线》期刊2019年11期)
刘均星[6](2019)在《风雷激荡的岁月——电视剧《激荡》中的中国商业精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激荡》以真切激扬的笔调,描绘出20世纪末中国企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奋进蓝图。该剧秉承家国同构的宏观理念,在中国传统商业观念与现代化城市的空间碰撞中,由海阔鱼跃的中国企业家谱写自身的时代简史,完成历史创造中的呐喊、悲愤、徘徊、喜乐的情感激荡。电视剧《激荡》中的中国商业精神建构是最大的亮点。(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11期)
关昕[7](2019)在《博物馆讲故事与社区精神建构——以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博物馆在现代都市观光化进程中常担负起重塑社区的历史与精神、搭建社区传统与现代连接纽带的责任。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通过展览故事性的塑造,以社区的"人"为核心构建阐释、理解的平台,使地域场所精神得以充分凝聚到展览空间内,从而体现了博物馆在社区文化再生产上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博物院》期刊2019年05期)
葛进[8](2019)在《试析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精神有着不同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质,其中突出的特征为"胸怀全局,勇当前锋"的精神。本文试图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结合海德格尔"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理论,通过分析大别山英雄群体这一"曾在",结合我们这些传承者"此在",放眼"将来",建构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证明大别山精神的切实存在,就是对历史的肯定,对今天的点醒,对未来的希望。"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10期)
支宇,向宝云[9](2019)在《边缘精神的坚守与西部话语的建构——四川文学理论与批评七十年发展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文学理论与批评七十年间取得了一系列为全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界同行瞩目的研究成果。其鲜明的特征表现为从西南地域与四川角度出发来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形成了以"边缘精神"为理论气质的"西部话语"流派。其成就与启示是:在学科意识与全球视野的总体框架中坚持"边缘精神"和学术在地性。(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鹿玉翠[10](2019)在《建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还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载体和明证,是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也是未来中国伟大历史复兴的牢固根基。然而近一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教育中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政治民主了,思想却迷茫困惑找不到归路。这种状况映射到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上,普遍表现为道德文化缺失,综合素养下降,精神家园荒芜。(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9年30期)
精神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种初读起来像是重读,而每次重读又像是初读的作品。以此为标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庶几近之。阅读《一句顶一万句》,不仅要明白它写了什么,更要了解它没写什么。这部小说时代背景模糊,大致可判断出上部"出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民国,下部"回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当下,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它几乎都没有写到,亦甚少涉及影响时代发展的大人物和知识分子,内中多是从事打铁、卖豆腐、剃头、杀猪、赶大车这类卑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芳.新时代儿童形象的精神建构[N].文学报.2020
[2].万士端.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J].当代作家评论.2019
[3].肖祥.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期许、问题与理路——新中国70年精神激励的伦理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2019
[4].黄尚恩.期刊如何成就新时代文学的精神建构?[N].文学报.2019
[5].王海滨.中国精神的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J].前线.2019
[6].刘均星.风雷激荡的岁月——电视剧《激荡》中的中国商业精神建构[J].当代电视.2019
[7].关昕.博物馆讲故事与社区精神建构——以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为例[J].博物院.2019
[8].葛进.试析大别山精神的生存论建构[J].决策探索(下).2019
[9].支宇,向宝云.边缘精神的坚守与西部话语的建构——四川文学理论与批评七十年发展报告[J].当代文坛.2019
[10].鹿玉翠.建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J].职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