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夏可君

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夏可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抽象绘画,悲观主义,文化诗学

文化悲观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夏可君[1](2018)在《郭振宇的抽象绘画:一个悲观主义的文化诗学(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何为?接续抽象材质表达的绘画如何重获自身的丰富性,而不是走向枯竭?如果还有着绘画,还有着抽象绘画的普遍性与精神深度诉求,在肯定材质的表现力时,如何还有着绘画的未来?这就是绘画摆脱自身枯竭的咒语,转向对于文明、对于文化、对于文学的回应,这才是广义的"文——艺"。所幸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郭振宇的作品及其内心的抱负中,也看到了如此思考的勇气与绘画的自信,他相信:"每一种材料,每一种肌理都负载着一些信息,带着强烈(本文来源于《中国油画》期刊2018年02期)

金介甫,张卓亚[2](2017)在《韩少功《马桥词典》中的回环观与文化悲观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教授在其《中国新历史小说中的反乌托邦视景》(Visions of Dystopia in China’s New Historical Novel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4)中,以"新历史小说"为视角,论证莫言、余华、苏童等作家在长篇小说中对20世纪中国的描写,认为其对人类生存境况的论述表现出一种"反乌托邦"视景。该专着是其"从文学角度研究社会历史"的新成果,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本文译自该书第100—105页对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分析,作者在讨论该作品叙事结构、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中的历史文化书写与所表现出的回环模式。作者认为"循环往复"现象预示着社会的衰退,促使人们在"人性"和"道德"层面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文化悲观主义,具有"反乌托邦"色彩。作者金介甫,1948年生,美国汉学家,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荣休教授,波特兰州立大学特聘教授。(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7年04期)

孟宪芝[3](2008)在《浅谈西方文明衰落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和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一直以来存在着一种文化悲观主义论调,自启蒙运动以来这种论调便日益风行,尤其是到了20世纪后,更是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观点。自斯宾格勒发表他的《西方的没落》以来,文化悲观主义便成为风行的通则而不再是罕见的例外。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一开始创造"西方的"一词就是用以描述一个摇摇欲坠的欧洲文明,在他们看来,欧洲文明就像天边落日的余晖一样,是注定要消失的。在西方高度文明的今天,为什么文明悲观主义会如此盛行?文明悲观主义是如何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是针对西方文明悲观主义的形成和演变作了简单的回顾。(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陶东风[4](1998)在《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英国着名的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的大众文化理论。针对在西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法兰克福学派消极悲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费斯克力图提出并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发掘大众文化的反抗可能性。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并非体现支配性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产品,而是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以一种积极的、为我所用的方式理解文化工业的产品,在“他人”提纲的产品中创造自己的意义。大众的这种积极性与创造性虽然不是激进革命式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时刻地在侵蚀着统治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与激进的社会革命不同的“微观政治行为”,它也是当今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惟一可能的进步政治形式(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1998年06期)

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教授在其《中国新历史小说中的反乌托邦视景》(Visions of Dystopia in China’s New Historical Novel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4)中,以"新历史小说"为视角,论证莫言、余华、苏童等作家在长篇小说中对20世纪中国的描写,认为其对人类生存境况的论述表现出一种"反乌托邦"视景。该专着是其"从文学角度研究社会历史"的新成果,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本文译自该书第100—105页对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分析,作者在讨论该作品叙事结构、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中的历史文化书写与所表现出的回环模式。作者认为"循环往复"现象预示着社会的衰退,促使人们在"人性"和"道德"层面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文化悲观主义,具有"反乌托邦"色彩。作者金介甫,1948年生,美国汉学家,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荣休教授,波特兰州立大学特聘教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夏可君.郭振宇的抽象绘画:一个悲观主义的文化诗学(节选)[J].中国油画.2018

[2].金介甫,张卓亚.韩少功《马桥词典》中的回环观与文化悲观主义[J].国际汉学.2017

[3].孟宪芝.浅谈西方文明衰落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和演变[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

[4].陶东风.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J].学术交流.1998

标签:;  ;  ;  

文化悲观主义论文-夏可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