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厦门近岸海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生态风险
厦门近岸海域论文文献综述
万瑞安,胡恭任,韩璐,崔建勇,于瑞莲[1](2019)在《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中,12种重金属元素(V,Cr,Co,Ni,Cu,Zn,Sr,Cd,Ba,Pb,Fe,Mn)的质量比及分布特征,并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分析赋存形态,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Ba,Pb,Mn外,其余元素的平均质量比均高于厦门A层土壤元素的背景值;Cr,Co,Ni,Cu,Zn,Cd,Fe,Mn在0~60 cm深度的可提取态占比明显高于60~120 cm;综合两种评价方法,P107柱状沉积物在整个沉积历史中受到除Ba,Sr外其余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污染程度加重,与厦门的近代经济发展历史相对应.(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肖兰,张琳婷,杨盛昌,郑志翰,姜德刚[2](2018)在《厦门近岸海域无居民海岛植物区系和物种组成相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摸清厦门近岸无居民海岛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于2017年10月调查了12个无居民海岛的植物组成,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60种,其中乔木78种,小乔木或灌木109种,藤本23种,草本150种;包含外来入侵植物49种,其中恶性入侵种10种。植物区系分析表明,厦门周边12个无居民海岛植物主要由泛热带分布种及其变型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符合其亚热带地理分布特点。总体上,维管束植物物种相似性较高,物种丰富度受海岛面积的影响较大,与海岛面积存在显着的对数和幂函数关系。此外,岸线长度、高程、周长/面积比等空间参数也对海岛物种丰富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岛屿间维管束植物物种相似性受生境多样性和岛屿边缘效应的影响,仅吾屿可能存在小岛屿效应。(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11期)
陈怀宇,陈其亮,吴春山[3](2018)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市近岸海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水质评价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发展而来,将复杂多因素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判和定量排序的特色评价方法。该文在分析熵权、属性识别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熵权法对各污染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进而通过属性识别计算进行评分、排序,鉴别综合水质所属类别的评价方法,并对厦门市近岸海域水质评价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不仅客观合理地反映了各站位海水水质综合水平,同时也清晰体现了各评价因子的贡献差异和特征,证实了熵权-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海水水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韩璐[4](2018)在《厦门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背景值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背景值水平及分布特征,本文以厦门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厦门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17种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合多元统计法与铅同位素示踪确定重金属的来源,以表层、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形态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数理统计法(迭代2σ法)、参考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法、参考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法确定17种重金属的背景值水平;通过地累积指数法与富集系数法,对H3柱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H3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Sc、V、Cr、Co、Ni、Zn、Pb、Sr、Bi、Tl、Sb、Cd、Ba、Cu在沉积柱中变化较稳定。Mo在表层沉积物中剧烈变化,从12 cm(1997年)开始至沉积柱底部含量波动稳定。Fe、Mn的含量在整个柱状沉积物中随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H3柱状沉积物中超过一半的重金属均在45 cm(1933年)出现最高含量值,这可能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厦门港发展最鼎盛时期重金属人为输入有关。H3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Mo、Mn、Fe来源相同;Sc、V、Cr、Ni、Tl、Sr、Ba、Co、Pb、Sb、Zn来源相似;Cd和Bi来源相似;但Cu具有独立的来源。结合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可判断Sc、V、Cr、Ni、Tl、Sr、Ba、Co、Pb、Sb、Zn含量接近背景值,主要来源于自然中岩石的风化。Mo除自然来源之外,在表层沉积物中有人为输入。其他几类重金属具体来源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H3柱状沉积物中Pb同位素示踪表明,H3柱状沉积物中的Pb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与福建铅锌矿,且土壤母质对Pb的贡献率较大,为69.19%~77.32%,福建铅锌矿对Pb的贡献率为22.68~30.81%。P107、P110、P112柱状沉积物中Pb来源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表明上述柱状沉积物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沉积环境较稳定。通过不同方法确定的重金属背景值水平相差不大。综合比较确定各重金属的背景值分别为Sc 13.70 mg/kg、V 77.75 mg/kg、Cr 62.00 mg/kg、Co 14.40 mg/kg、Ni 30.8 mg/kg、Cu 24.88 mg/kg、Zn 128.3 mg/kg、Pb 41.30 mg/kg、Sr 94.90 mg/kg、Mo 1.123 mg/kg、Sb 0.555 mg/kg、Ba 406 mg/kg、Tl 0.903 mg/kg、Bi 0.729 mg/kg、Fe 31205 mg/kg、Mn 374 mg/kg、Cd 0.068 mg/kg。其中Zn的背景值较其他参考值较高。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背景值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Pb同位素~(206)Pb/~(207)Pb背景值水平为1.2040,~(208)Pb/~(206)Pb为2.4883。地累积指数法与富集因子法表明,H3柱状沉积物中除Mo在表层沉积物中为中度富集,其他重金属没有形成明显的富集,主要以自然来源为主,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30)
沈胜学[5](2017)在《厦门着力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办近日印发《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厦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减少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针对厦门湾局部海域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7-11-13)
刘坤,林和山,何雪宝,黄雅琴,林俊辉[6](2016)在《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周边海域60个取样站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运用功能群方法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60科411种,其中肉食者152种,浮游生物食者102种,碎屑食者103种,杂食者48种和植食者6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分别是该海域春、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总体而言,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为该海域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但各区域的优势功能群存在一定差异,围头湾的主导功能群为肉食者和碎屑食者,大嶝海域以肉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为主,而九龙江口和同安湾则以碎屑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占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和底温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活性磷酸盐、底盐、有机质和叶绿素a等对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曹英昆,郭玉清,李鹏,高亚,陈立义[7](2016)在《厦门集美海域近岸绿潮藻浒苔属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厦门集美凤林人造沙滩、人工红树林光滩和龙舟池叁个样点,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9月观察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固着和漂浮的野外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凤林人造沙滩上的浒苔为固着的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冬季是缘管浒苔的生长繁殖期;春季成熟藻体出现,但生物量减少;夏季,当海水温度超过30℃,肉眼不见缘管浒苔。研究还表明缘管浒苔有多种附着基质,包括砾石、砖石、贝壳、维尼纶网片等,但在砖石上藻体生长最为旺盛。龙舟池发现有石莼科的多种大型藻类,但春夏季暴发的绿潮主要是由石莼(Ulva lactuca)引起的,秋季暴发的绿潮中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占优势。观察期内未见到成熟期释放孢子的石莼。(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刘坤,林和山,王建军,何雪宝,林俊辉[8](2015)在《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近岸海域设置6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运用Brey(1990)经验公式对该海域的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总次级生产力P和P/B值分别为4.6±10.1 g AFDW·m-2·a-1和1.0±0.4a-1,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该海域P值的主要贡献类群,秋季的P值略高于春季,同安湾的P值明显高于大嶝海域、九龙江口、厦门外海域和围头湾。相关性分析显示,该海域次级生产力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水体底温呈显着相关,底质类型以及采砂、航道清淤、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干扰也是影响次级生产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叶文建[9](2015)在《护好海中景 必治陆上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拥有234公里海岸线的福建省厦门市,近岸海域堪称生命线。厦门人深知,守好这一生命线,必须盯紧陆上污染源。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14年厦门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4个白海豚观测点发现中华白海豚204次、633头(次),较上年明显增多。$(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5-06-25)
纪岩青[10](2015)在《厦门近五成海域环境质量较为乐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纪岩青)日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4年厦门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厦门市海域环境总体稳定,近五成海域面积清洁和较清洁,环境质量较为乐观,近岸贝类生物质量状况良好,9个主要海水浴场综合环境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5-05-11)
厦门近岸海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摸清厦门近岸无居民海岛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于2017年10月调查了12个无居民海岛的植物组成,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60种,其中乔木78种,小乔木或灌木109种,藤本23种,草本150种;包含外来入侵植物49种,其中恶性入侵种10种。植物区系分析表明,厦门周边12个无居民海岛植物主要由泛热带分布种及其变型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符合其亚热带地理分布特点。总体上,维管束植物物种相似性较高,物种丰富度受海岛面积的影响较大,与海岛面积存在显着的对数和幂函数关系。此外,岸线长度、高程、周长/面积比等空间参数也对海岛物种丰富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岛屿间维管束植物物种相似性受生境多样性和岛屿边缘效应的影响,仅吾屿可能存在小岛屿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厦门近岸海域论文参考文献
[1].万瑞安,胡恭任,韩璐,崔建勇,于瑞莲.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肖兰,张琳婷,杨盛昌,郑志翰,姜德刚.厦门近岸海域无居民海岛植物区系和物种组成相似性[J].生物多样性.2018
[3].陈怀宇,陈其亮,吴春山.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市近岸海域为例[J].海峡科学.2018
[4].韩璐.厦门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背景值确定[D].华侨大学.2018
[5].沈胜学.厦门着力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N].中国环境报.2017
[6].刘坤,林和山,何雪宝,黄雅琴,林俊辉.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学报.2016
[7].曹英昆,郭玉清,李鹏,高亚,陈立义.厦门集美海域近岸绿潮藻浒苔属生长规律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刘坤,林和山,王建军,何雪宝,林俊辉.厦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J].生态学杂志.2015
[9].叶文建.护好海中景必治陆上根[N].中国环境报.2015
[10].纪岩青.厦门近五成海域环境质量较为乐观[N].中国海洋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