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滤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植受者,特异性抗体,血浆分离
膜滤过论文文献综述
廖琪,邹贵勉,郑艺花,熊艳,王凤英[1](2016)在《双重膜滤过血浆分离清除肾移植受者供者特异性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是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间对DSA的有效清除,可为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提供一个安全窗口。探讨双重膜滤过血浆分离技术(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及作用机制。方法:肾移植高致敏受者4例,共进行了7例次双重膜(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1-10)
吴福顺[2](2016)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 DNA)、免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等指标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体、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好转,3例持续活动。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DFPP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09期)
吴燕红,贺西南,马晓露,庞学丰,刘欢[3](2014)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SLE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小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血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紫癜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现象均有好转。治疗2周后治疗组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好转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前稍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复查血Ig均下降,血沉、C3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IgA下降、血沉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初急性期,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辅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可起到短期内迅速缓解症状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从病因上为治疗创造时机,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10-17)
吴燕红,贺西南,马晓露,庞学丰,刘欢[4](2013)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小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血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紫癜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现象均有好转。治疗2周后治疗组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好转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前稍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复查血Ig均下降,血沉、C3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IgA下降、血沉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初急性期,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辅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可起到短期内迅速缓解症状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从病因上为治疗创造时机,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3年04期)
王谦受[5](2011)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运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资料。比较治疗2~3周后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IgA、IgG、IgM、白蛋白、C3、C4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治疗前后ANA、抗-dsDNA、IgA、IgG、IgM、白蛋白、C3、C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清除血液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改善血生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王军,陈颖,范秋灵,王力宁,刘林林[6](2010)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巨球蛋白血症近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FPP组(8例)与常规化疗组(8例),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DFPP组比常规化疗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显着下降(t=4.192,P<0.01)。疗效评价:DFPP组8例中,7例DFPP同时联合化疗,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因肝功能严重异常未联合化疗,未缓解;常规化疗组8例患者仅予MPT方案化疗,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结论DFPP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安全、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之一。DFPP联合化疗可以迅速缓解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血生化指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0年04期)
曹勇,叶自林[7](2010)在《双膜滤过治疗降低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叁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者10例进行5次分子筛治疗,检测PRA、配型的变化,再次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结果与分子筛治疗前[(40.8±6.2)%]比较,PRA水平[(18.8±3.4)%]显着下降(P<0.05)。PRA抗体阳性特异性位点和阳性频率均明显减少。Ⅰ、Ⅱ类抗原配型错配率也显着降低,10例患者接受肾移植均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结论分子筛治疗可有效减少再次肾移植患者PRA水平和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燕,陶敏,马德亮,李艳,陆海林[8](2010)在《用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联合激光扫描细胞仪(LSC)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方法将不同数量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混入健康血标本中,用ISET联合LSC自动扫描分析,以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肿瘤细胞回收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建立了用ISET(用8μm孔径的聚碳酸酯滤膜)联合LSC,并用CK8抗体、CD45抗体分别作为肿瘤上皮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标记来检测CTC的方法;该方法肿瘤细胞回收率为(10.34±1.15)%,在混入60~600000个肿瘤细胞范围内回收率保持稳定(P>0.05);达到可检测到1ml血中一个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相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均未检出肿瘤细胞。结论用ISET联合LSC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TC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燕[9](2009)在《用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量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s,ISET)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量仪(Laser Scanning Cytometry LSC)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检测肿瘤患者的CTC,并探讨CTC数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1)用ISET技术(孔径8um的聚碳酸酯滤膜滤过标本)初步分选出肿瘤细胞后,用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s8,CK8)抗体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抗体染色并用核酸染料DAPI(4,6- diamidino- 2-phenylindole 4',6二脒基苯基吲哚)进行细胞核染色后用LSC进行扫描分析,选出CK8+且CD45-的细胞为阳性细胞,后根据DAPI染色后细胞核形态、大小等最终确认肿瘤细胞。(2)将不同数量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混入健康血标本中,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细胞回收率及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3)用该方法检测50例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肿瘤(Ⅳ期)患者(其中乳腺癌患者25例)、22例可手术的肿瘤(Ⅰ-Ⅲ期)患者(其中乳腺癌患者20例)的CTC和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分析CTC数量与肿瘤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8um孔径的聚碳酸酯滤膜能滤过99%的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而留住97%的肿瘤细胞,CK8抗体对肿瘤细胞、CD45抗体对粒细胞染色特异性均达到99%以上,通过LSC扫描分析所得阳性细胞(CK8+且CD45-)可经形态学观察最终确认为肿瘤细胞。(2)通过多次对混入不同数量肿瘤细胞的模拟标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该方法的肿瘤细胞回收率为10.34±1.15%,在混入60-600000个肿瘤细胞范围内回收率保持稳定(P>0.05);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到1ml血中一个肿瘤细胞而相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均未检出肿瘤细胞。(3)临床标本检测显示,50例Ⅳ期肿瘤患者有39例(78%)检出CTC,22例Ⅰ-Ⅲ期肿瘤患者有11例(50%)检出CTC,3O例健康者均未检测到CTC(0%)。肿瘤患者CTC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Ⅳ期肿瘤患者CTC检出率高于Ⅰ-Ⅲ期肿瘤患者(P<0.05)。(4)45例乳腺癌患者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CTC数量逐渐增高;Ⅳ期患者的CTC数量(8.60±1.39)明显高于Ⅰ-Ⅲ期患者(3.45±1.08)(P<0.05);Ⅲ期-Ⅳ期患者CTC数量(8.44±1.33)也显着高于Ⅰ-Ⅱ期患者CTC数量(3.11±1.05)(P<0.05);此外,有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CTC数量(7.63±1.26)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80±1.46)(P<0.05),而肿瘤大小不同、以及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水平不同的患者之间CTC数量未见显着性差别(P均>0.05)。结论:(1)用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量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TC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2)用该方法不仅在晚期(Ⅳ期)肿瘤患者中检出CTC,也可在早期(Ⅰ-Ⅲ期)术后患者检出CTC,提示可用该方法检测肿瘤患者CTC来评估晚期患者治疗(如化疗)或早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3)CTC数量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早晚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CTC数量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胡良硕,吕毅[10](2008)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s,ISET)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种新的细胞分离筛选技术。它能从少量的外周血中筛选出肿瘤细胞,同时为进一步的形态学,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条件。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监测病情、发现早期存在的肿瘤微转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SET技术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08年09期)
膜滤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 DNA)、免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等指标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体、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好转,3例持续活动。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DFPP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滤过论文参考文献
[1].廖琪,邹贵勉,郑艺花,熊艳,王凤英.双重膜滤过血浆分离清除肾移植受者供者特异性抗体[C].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
[2].吴福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3].吴燕红,贺西南,马晓露,庞学丰,刘欢.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SLE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体会[C].全国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4].吴燕红,贺西南,马晓露,庞学丰,刘欢.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
[5].王谦受.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
[6].王军,陈颖,范秋灵,王力宁,刘林林.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巨球蛋白血症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0
[7].曹勇,叶自林.双膜滤过治疗降低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临床观察[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
[8].李燕,陶敏,马德亮,李艳,陆海林.用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9].李燕.用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量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D].苏州大学.2009
[10].胡良硕,吕毅.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简介[J].现代肿瘤医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