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可预报性论文-王铁,穆穆

实际可预报性论文-王铁,穆穆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际可预报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EM模式,伴随系统,非线性优化,可预报性

实际可预报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铁,穆穆[1](2007)在《伴随系统及非线性优化方法在REM模式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实际个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EM模式的伴随系统和非线性优化方法,通过叁个实际天气个例,对REM模式的可预报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M模式在给定的实际应用中可接受的预报误差范围内,对叁个天气个例都具有预报能力。对于个例一,利用现有的常规报文初始观测场,进行简单的插值处理(最优插值等),REM数值模式就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预报结果;对于个例二和个例叁,对现有的报文初始观测场进行处理(如四维变分资料同化)后,REM模式在给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对这两个天气个例仍得到满意的预报。研究结果不仅对改进数值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如何改进数值模式的初值问题,特别是在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如何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陈中赟[2](2007)在《基于副高活动的T213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实际可预报性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T213L31模式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了解其在东亚地区的实际可预报性,本文用该模式2004年7-9月叁个月的资料,计算了五个气象要素场各五个层次上的标准误差,从而对预报技巧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高而48h预报技巧低的这些不稳定个例做了天气形势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另外分析了标准误差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1)五个要素场各个层次上逐日预报的标准误差值都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大;且48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的变化幅度比24h预报的变化幅度偏大,表明总体上48h的预报技巧更不稳定。但各要素场各个层次上,24h预报和48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曲线在2004年7-9月都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大部分个例表现出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的高低与48h预报技巧的高低相一致的特征。(2)存在少数个例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高而48h预报技巧较低甚至很低,经分析得到主要原因是这些个例24小时的天气形势变化较小,而48小时的天气形势却变化很大甚至有突变。(3)500hPa高度场上24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曲线的峰值谷值与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15)

于京燕[3](2007)在《区域降水实际可预报性的发展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国内外区域降水可预报性的发展,提出改善降水预报方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咨询导报》期刊2007年05期)

于京燕[4](2006)在《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的发展背景及浅显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进降水预报的预报效果,但多侧重于研究影响降水的直接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很少有人上升到实际可预报性的角度,作为气象工作者应该从各角度研究降水预报的规律,而用区域地区降水实际可预报性可以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6年36期)

谭季青,何歆,于京燕[5](2005)在《区域降水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到1995年为止,长江叁角洲(以下简称长叁角)经济区人均GDP为11665元。近年来,长叁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较1995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气象保障工作,尤其是降水的预报成为各项经济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多年来,国内外气象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进降水预报的预报效果,但多侧重于研究影响降水的直接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期望通过揭示并掌握这些系统的新的特性,来改善目前降水预报水平差的状况。很少有人上升到实际可预报性的高度,来探究降水预报好坏的本质原因,致使降水预报一直停留在如何正面解决降水预报中的技术方案这个单一思维方向上。但是,由于长叁角地区天气系统复杂,中纬度天气系统(例如:梅雨锋),副热带天气系统(例如:副高)和热带天气系统(例如:台风)常常在长叁角地区交汇,从而使降水过程的规律十分复杂。因此,本文针对区域地区降水实际可预报性问题做一些深入的研究,进而为今后开展长叁角降水预报专家系统的研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王小萍[6](2005)在《对T213L31模式实际可预报性的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T213模式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了解其可预报性,本文用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两年5个月的资料,计算模式总体场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采用5×5经纬度网格,计算了5个要素场各层次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并对不同季节的场作了比较讨论。在进一步了解预报技巧(即距平相关系数ACC)变化的特征、规律和关联因子的基础上,对预报技巧变化的机制作了一个初步探讨。基于大气时空变化的复杂性,我们针对各个季节分别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用来预报预报技巧的模型。对上述结果的研究表明:(1)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在不同季节、空间和不同预报时次情况下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来说秋季标准误差较好,春冬季节较差,夏季表现得最不稳定。从相关性来看也有相似特点;从预报时效来看,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5个要素场各层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逐渐变差;各层上的标准误差分布也比较有特点,温度场由低层到高层标准误差总体趋势减小,相对湿度场却反之。高度场、uv风分量场的总体趋势却表现为中层标准误差大,低层和高层相对较小;(2)建立预报预报技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该模型预报的结果表明,模型预报值可以较好地反映预报技巧变化的趋势。说明将支持向量机应用于预报技巧的预报是可行的,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2-01)

谭季青,于京燕,李传祥,蔡海航,戚丹青[7](2004)在《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尽管我国气象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进降水预报的预报效果,但多侧重于研究影响降水的直接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并期望通过揭示并掌握这些系统的新的特性,来改善目前降水预报较高度场等要素场预报水平差的状况。很少有人上升到实际可预报性的角度,来探究降水预报好坏的本质原因,致使降水预报一直停留在如何正面解决降水预报效果的单一思维方向上。本文作者认为:"各种天气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不同,从而造成不同降水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亦不同"。"只有弄清楚诸如‘哪些个例是由于降水实际可预报性较低的客观原因所造成'?‘哪些个例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例预报方案不够精细)所造成'?…此类问题的答案,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气象学家们对降水预报欠佳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个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来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并通过对2003年春季叁个月的五个时间层次下的500HPA高度场的预报技巧的计算,来了解预报技巧与浙江省区域大范围降水过程的变化情况的对应情况,结果发现:1)本文提出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的确能起到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的作用。2)根据浙江省区域降水过程与该区域上500 HPA高度场预报技巧的对应情况来看,2003年春季这11次较大的降水过程发生时,500 HPA高度场预报技巧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首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0-13)

谭季青,于京燕,李传祥,蔡海航,戚丹青[8](2004)在《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尽管我国气象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进降水预报的预报效果,但多侧重于研究影响降水的直接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并期望通过揭示并掌握这些系统的新的特性,来改善目前降水预报较高度场等要素场预报水平差的状况。很少有人上升到实际可预报性的角度,来探究降水预报好坏的本质原因,致使降水预报一直停留在如何正面解决降水预报效果的单一思维方向上。本文作者认为:“各种天气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不同,从而造成不同降水过程的实际可预报性亦不同”。“只有弄清楚诸如‘哪些个例是由于降水实际可预报性较低的客观原因所造成’?‘哪些个例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例预报方案不够精细)所造成’?...此类问题的答案,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气象学家们对降水预报欠佳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个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来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并通过对2003年春季叁个月的五个时间层次下的500HPA 高度场的预报技巧的计算,来了解预报技巧与浙江省区域大范围降水过程的变化情况的对应情况,结果发现:1)本文提出用浙江省区域内站点的总降水量来表征大范围降水的方法,的确能起到定量表征大范围降水过程强弱的作用。2)根据浙江省区域降水过程与该区域上500HPA 高度场预报技巧的对应情况来看,2003年春季这11次较大的降水过程发生时,500HPA 高度场预报技巧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首届长叁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0-01)

李志锦,纪立人[9](1996)在《实际预报可预报性的时空依赖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90年1月1日至1992年2月29日的1~5d、500hPa高度场业务预报结果研究了不同球谐函数谱分量和经验正交函数(EOF)谱分量的可预报性。对球谐函数谱分量的研究表明可预报性并不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呈现单调的递减关系,主要表现为在总波数n等于5附近具有最大可预报性。可预报性主要依赖于总波数n,经卷大圆上的波数和纬向圆周上的波数对可预报性具有完全相同的重要意义。对EOF谱分量的分析表明,随着EOF指数(即序号数)的增大,可预报性依次减小。从EOF和球谐函数的关系发现前几个EOF分量正是对应着最可预报的球谐函数分量。进一步分析表明,最可预报的分量对应大气运动的慢变流型。这些结果对如何使用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如何进行延伸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1996年03期)

杨培才[10](1991)在《实际大气的浑沌特征和可预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浑沌——内在的随机性虽然至今对浑沌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可以把它直观地看成是来自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内部的无规则行为,或称之为内在的随机性。浑沌的发现,打破了有序运动的一统天下,使我们能够把许多复杂的现象看作是有目的、有结构的行为,而不再是某种外来的偶然性行为。浑沌运动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对初值变化的依赖十分敏感,即在确定性系统里,只要初始条件有微小的变化,方程的解最终将完全改(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1991年10期)

实际可预报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检验T213L31模式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了解其在东亚地区的实际可预报性,本文用该模式2004年7-9月叁个月的资料,计算了五个气象要素场各五个层次上的标准误差,从而对预报技巧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高而48h预报技巧低的这些不稳定个例做了天气形势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另外分析了标准误差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1)五个要素场各个层次上逐日预报的标准误差值都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大;且48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的变化幅度比24h预报的变化幅度偏大,表明总体上48h的预报技巧更不稳定。但各要素场各个层次上,24h预报和48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曲线在2004年7-9月都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大部分个例表现出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的高低与48h预报技巧的高低相一致的特征。(2)存在少数个例在所有个例排名中其24h预报技巧高而48h预报技巧较低甚至很低,经分析得到主要原因是这些个例24小时的天气形势变化较小,而48小时的天气形势却变化很大甚至有突变。(3)500hPa高度场上24h预报的标准误差值曲线的峰值谷值与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际可预报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铁,穆穆.伴随系统及非线性优化方法在REM模式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实际个例应用[J].大气科学.2007

[2].陈中赟.基于副高活动的T213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实际可预报性诊断研究[D].浙江大学.2007

[3].于京燕.区域降水实际可预报性的发展浅议[J].科技咨询导报.2007

[4].于京燕.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的发展背景及浅显建议[J].科技资讯.2006

[5].谭季青,何歆,于京燕.区域降水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6].王小萍.对T213L31模式实际可预报性的诊断研究[D].浙江大学.2005

[7].谭季青,于京燕,李传祥,蔡海航,戚丹青.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的新进展[C].首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

[8].谭季青,于京燕,李传祥,蔡海航,戚丹青.区域降水预报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的新进展[C].首届长叁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2004

[9].李志锦,纪立人.实际预报可预报性的时空依赖性分析[J].大气科学.1996

[10].杨培才.实际大气的浑沌特征和可预报性[J].国际地震动态.1991

标签:;  ;  ;  ;  

实际可预报性论文-王铁,穆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